位于上海普陀區天地軟件園的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波克城市)是一家游戲公司,第一次訪問這里正好是六一兒童節,快到午飯時間,一群20多歲的員工在前臺周圍忙著擺放氣球、招貼畫和游樂玩具,一旁的公司公關部同事對我說:“年輕人多,玩心大。”
成立于2010年的波克城市現在有300多名員工,平均年齡不到30,公司已經連續四年入選中國互聯網百強,2020年位列66位。波克城市旗下擁有《捕魚達人》《爆炒江湖》《過山車大亨》《貓咪公寓》《Tile Master》等休閑暢銷游戲,目前公司的游戲注冊用戶超過5億人,月活躍用戶6000萬人,70%用戶來源于海外市場。
波克城市開發好玩的游戲,是一家成功的商業企業,但他們還做了另外一類好玩、有用但不一定賺錢的產品,比如:
與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開發的《定制式鏈接記憶游戲》,針對輕度認知障礙(MCI)群體,用游戲方式訓練依從性,延緩和推遲從MCI到阿爾茲海默癥過程。
與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等部門和企業共同推出助老公共服務標識“樂齡碼”,教學游戲《樂齡升G消消樂》,幫助老人學習智能手機,適應數字化生活。
與人民網聯合推出《人民戰“疫”總動員》,用游戲科普新冠肺炎防疫知識。
與新華網客戶端推出《我是航天員》,通過游戲傳播航天知識,弘揚航天精神。
波克城市并非如多數企業那樣在盈利之后做公益,而是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商業戰略。在這個戰略的口號Game Beyond(不止于游戲)的詞義后面,是公司創始團隊對“游戲是什么”“ 游戲能做什么”的深度思考。
從游戲到體育,從桌游到電競,從現實空間到虛擬空間,游戲開發者不斷構筑新的夢想空間,游戲玩家們創造著自己的精神王國,在游戲世界里消耗的時間、金錢、創造力為這個世界的公民帶來了無盡的滿足,但是當開發者提出“游戲是什么”“ 游戲能做什么”這個哲學的終極之問時,答案既在游戲本身,又在游戲之外。
與波克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顧問譚亞幸的對話,我們從他的職責開始,談到公司如何把“可持續發展融入商業”這個時代話題落在實處。
姐夫李:在波克城市看到“可持續發展戰略辦公室”這個名字,我想到了政府部門推進某個戰略的執行部門,或者企業的一個職能部門,這個部門真的在做戰略,還是屬于辦公室一樣的執行部門?
譚亞幸:我們是向四名創始人直接匯報的部門,是連接所有業務和職能,負責戰略方向的部門。
姐夫李:說起游戲,人們都會想到“上癮”、“殺時間”、“沉溺”這些負面概念,做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游戲公司擺脫“原罪”的方法嗎?
譚亞幸:游戲不僅是我們說的玩游戲,游戲思維、游戲精神是人類一種生存本能,德國哲學家席勒說過:“人只有在游戲的時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姐夫李:所以游戲公司要發掘游戲中符合人性的要素。
譚亞幸:這是一個出發點,我們考慮的是游戲行業向何處去,游戲除了充值和交稅,還能持續不斷做哪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能簡單捐錢做公益,而是找到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的路徑。我們提出了“游戲+”概念,比如游戲+科普、游戲+教育、游戲+醫療、游戲+文化等等,很多新的探索方向。
姐夫李:像科普、醫療、文化游戲,聽起來不那么賺錢,游戲公司如果講社會價值,簡單分成賺錢產品和不賺錢但是對社會有好處的產品不就完了嗎? 不賺錢的就當公益做了。
譚亞幸:波克城市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我們在產品設計中就把社會效益作為一個重要維度來考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的明星產品《貓咪公寓》系列會與寵物保護密切深度結合。
姐夫李:更深層的產品設計邏輯怎么體現的?
譚亞幸:我們開發了一個Game Card管理流程,包括社會議題庫、游戲產品選擇路徑、團隊參與選擇。舉個例子:《捕魚達人》產品團隊希望將產品結合社會議題,可持續發展戰略辦公室幫他們對接海洋保護方面的機構,改進點可以包括,把那些屬于珍惜保護的魚類在游戲中去掉;更好的方式是,設計禁魚保護的任務,玩家可以在游戲中阻止那些在禁漁期捕魚的船,完成一個任務,獲得獎勵。
姐夫李:可以這樣說嗎,公司宣布產品與社會議題結合的戰略方向、考核標準,可持續發展團隊提供工具和資源,產品團隊做具體實施,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
譚亞幸:是的,首先是創始人團隊定的方向,在執行層面,流程和工具非常有效,我們的Game Card給大家提供的就是工具,有哪些社會議題,與產品結合的可能性在哪里。
姐夫李:議題變成產品挑戰很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COP26、COP15、SDG、NDC、雙碳目標、這些“高大”的議題怎么落地到產品?
譚亞幸:Game Card就是把大議題和可以結合的場景描述出來,讓產品團隊很容易抓住。當然,有的議題容易表達,有些比較困難,比如動植物保護好,在于有能看得見的動物,碳達峰、碳中和講起來就需要更有創意。
姐夫李:大眾化的跟生活相關的議題,游戲化表達更容易。
譚亞幸:對,今年河南水災,公司向災區捐款1000萬元,《爆炒江湖》團隊在游戲中增加了一個河南燴面道具,免費向玩家發放,號召玩家為河南加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姐夫李:很多企業都在做從公益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升,波克城市提前一步完成了轉型,有什么特別的感受可以跟業界分享?
譚亞幸:做公益主要是同理心和同情心,做戰略還要有敬畏之心。公益不大可能出錯,戰略要是不想清楚就會犯錯。
姐夫李:波克城市有什么深刻的教訓嗎?
譚亞幸:我們做每個項目前都要做大量調研,問自己,這是不是一個真的問題,我們是不是能真的幫忙,我們的方案是不是最好的方案。比如我們的員工“新手村”公益項目,讓員工把游戲化的能力賦能到鄉村教育、社工服務與養老康復之中。首先員工關心的,鄉村需要的,不是有人用游戲的方法去上課,而是解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的問題,游戲方法怎么提升這種效率。
姐夫李:開發這個項目用了多久?
譚亞幸:調查需求、專家論證,就用了半年。現在項目一步步推進,員工參與課堂引導,測試效果,然后開發工具包,員工志愿者教老師怎么用好工具包,員工再帶著工具包到他的家鄉或者任何地方推廣這種教學方法。
姐夫李:你說到敬畏之心,這在解決比較復雜的社會問題,復雜的行業問題,比如醫療,是不是會更加重要。
譚亞幸:是的,必須認識到,試圖解決一個社會問題的時候不帶來新的問題,比如教學方法不對會影響教育的效果,留守兒童靠單純給錢會造成的新問題。
姐夫李:波克城市體會比較深的是哪個領域?
譚亞幸:醫療算一個吧。我們最終總結出來的游戲性或者是所謂的上癮性,在醫療領域有兩個方向能夠結合,一個是數字醫療,還有一個是治療的依從性問題。比如老年人有時候會忘記按時吃藥,游戲的獎勵機制可以喚醒依從性,進而保證病人能夠按時服藥。
姐夫李:醫療游戲產品的開發要更長時間,存在更大的失敗率吧。
譚亞幸:我們抱著投資的心態,失敗是正常的,而活下來的項目一旦產生效果,就令人振奮。比如我們針對輕度認知障礙MCI延緩阿爾茲海默癥項目。你很難想象一個游戲產品是有可能過臨床試驗,并在未來會拿到二級醫療器械證。
姐夫李:企業從做公益到形成可持續發展戰略,轉型的難點是什么?
譚亞幸:企業單純做公益,當然是好事,但是最好的公益是能用到企業的核心能力。在波克城市,你其實分不太出哪個是公益,哪個是商業,一切與商業有關的都應該與解決社會問題有關。這可能是一個自然的結果,更需要從底層,從企業戰略和產品戰略的初期思考和規劃。
姐夫李:對于不賺錢的產品,比如科普,比如老年關愛,你們是靠補貼,還是有不同的業績衡量標準?
譚亞幸:我們倡導“為美好而游戲”。比如與新華網合作的《我是航天員》這樣的項目后,越來越多的機構找到我們開發公益游戲產品,包括公益組織、科技館等,波克城市自身精力有限,但是我們可以調動社會資源,游戲個人工作室、大學生,他們有承接這些項目的意愿和能力,而這類項目對他們而言也是很好的實踐和曝光機會。現階段波克城市會給予資金支持這樣的項目,但我們更希望實現的是用價值連接他們,不是商業本身,不是用錢本身去解決問題。
姐夫李:公司年輕的員工,認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嗎?
譚亞幸:年輕人都喜歡打游戲,但是父母總是說你大學畢業,為什么要去游戲公司。有了這些向善的事情,員工感到自豪,愿意炫耀這些,對雇主品牌是一個極大的提升。
姐夫李:波克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辦公室會長期存在嗎?
譚亞幸:辦公室只是一個物理存在,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從單純的捐贈或者是部門級別的企業社會責任(CSR)上升到企業級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我覺得這個無論如何都是大勢所趨,波克城市很榮幸走出并走好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