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
近年來,短視頻進入了一個全面爆發期,短視頻營銷的熱度也空前高漲。但是,人們的注意力正在被海量碎片化的內容分散,短視頻營銷的到達力以及心智的穿透力,都表現出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同時,舊賽道市場趨于飽和,互聯網下半場流量紅利也逐漸消失,致使短視頻營銷的獲客成本日益升高,短視頻營銷陷入了疲憊期。
那么,怎么才能打破短視頻營銷發展滯緩的僵局呢?
三大助力,助短視頻營銷起飛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短視頻市場規模達828.2億元,同比增長608.5%;到了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模就已經突破1408.3億的大關,比2019年暴增70%。短視頻營銷之所以能如此火爆,皆因以下三大助力:
第一助力:市場助推短視頻發展,打造了新的商業模式。隨著5G時代的正式到來,視頻移動化、視頻社交化都得到了強有力技術支持,市場營銷從“讀圖時代”成功跨越到“視頻時代”,這給視頻營銷帶來巨大的潛力和紅利,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現實: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44億,較2020年12月增長1707萬,占網民整體的93.4%。
短視頻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短視頻營銷。短視頻營銷是基于短視頻之上的一種內容營銷,是借助平臺實現短視頻傳播的同時,向目標受眾傳播品牌內容的一種形式。因此,短視頻營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平臺-用戶-內容-品牌”四位一體的新商業模式。而這種新的模式,既能吸引用戶了解品牌產品、擴大品牌知名度,也能幫助品牌占領用戶心智。無論從用戶基數、未來潛力還是市場規模來看,短視頻營銷都無愧于“碎片化時代品牌營銷的重要端口之一”的稱號。
第二助力:短視頻的病毒式傳播,打破了傳統營銷束縛。目前,我們把基于移動端傳播時長小于五分鐘的視頻內容,都稱為“短視頻”。與中長視頻相比,短視頻在內容選擇上更加精簡、更具渲染力。而這樣的內容優勢,使得短視頻營銷也具備了獨有的“病毒式傳播”優勢。
所謂的“病毒式傳播”又稱“核爆式營銷”,指利用公眾的積極性和人際網絡,讓短視頻中所含的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在人群里被快速復制和迅速傳播,完全打破了傳統營銷中地域和時間的束縛。這種傳播是用戶之間自發進行的,具有“成本低、后勁大”的優點。比如使蜜雪冰城火速出圈的“蜜雪冰城甜蜜蜜”、讓屈臣氏再度走紅的“105℃的蒸餾水”,都是通過“短視頻+音樂”的病毒式傳播邏輯,來實現“洗腦式營銷”的。
品牌方和商家們通過短視頻的傳播優勢,可以很快地完成流量聚集和價值變現。同時,這又使短視頻的營銷價值和商業轉化能力得到穩步的提升。
第三助力:機制透析心理,增加短視頻營銷中的用戶黏性。
其一,“UCG全民共創的機制”。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中,先期都是以UCG模式為主。為了激發用戶生產原創作品的熱情,抖音還開啟了“原創者聯盟計劃”,為平臺的原創作者們,提供更深度更有效的監測以及維權服務,用以維護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原創者的原創權益保障,又為抖音平臺的UCG全民共創機制托底,大幅增加了用戶的歸屬感和黏性。
其二,是平臺推薦機制。用戶的每一次點贊、轉發和評論,都在幫助平臺描繪用戶畫像。長此以往,用戶的喜好和需求都能被精準掌握。平臺就根據受眾的不同心理需求,來推薦符合受眾期待的視頻,從而給受眾提供較高的精神體驗。因此,受眾會對短視頻媒介產生依賴感。這樣一來,當營銷開始時,品牌方就能輕松引爆輿論、進行營銷推廣。
兩大鏈路,助短視頻營銷續航
隨著短視頻的熱度消散,舊賽道走向飽和,為了營銷續航,各大短視頻平臺及其背后的資本,就不得不做出改變。
鏈路一,尋找增長點,保住存量加增量。字節跳動在2012年,就啟動“今日頭條”的項目,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7年12月,頭條的DAU已經破億。到了2019年,今日頭條卻只實現了2000萬增長,DAU總量僅達1.2億。但字節系2019年的營收仍超 1400 億元,增長將近 280%。這歸功于字節系在2016年,就開啟的“第二增長點”增量計劃,分別推出了抖音、火山和西瓜這三個視頻平臺。隨著短視頻風口到來,以抖音為主的短視頻平臺,開始占據圖文資訊的流量,扛起字節系大旗。2021年5月,字節跳動CEO交接,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并入抖音板塊。在資源整合之后,字節系減少內耗、將更多資源傾注于教育、游戲、電商等領域,尋找第三增長點,打造出下一個其他領域中的“抖音”。
由此可見,時代永遠向前,時代潮流勢不可擋。但是,在已有的存量中積極尋找增長點,是順應時代發展、把握市場轉變的不二法寶。
鏈路二,聯合直播帶貨,增加短視頻營銷變現率。早在短視頻興盛之前,直播帶貨就已經先行火爆起來。但是,和短視頻營銷現在遇到的情況一樣,直播帶貨的平臺和主播們也遭遇了發展瓶頸:流量只會越來越偏向于頭部主播。比如淘寶直播里,像李佳琦這樣的大主播,輕松就能突破百萬觀眾的觀看量,而其他小主播的平均觀看量,難以破萬。而在雙十一這樣的購物節了,平臺的流量更是被頭部大主播瓜分殆盡。這樣一來,為了擴展品牌知名度,許多品牌不得不提高營銷成本,搶占大主播的直播間坑位。這又反過來增加了營銷成本,使得流量越來越貴,形成一個無法打破的惡性循環。
短視頻的出現,就給直播帶貨帶來了巨大的轉機,因為短視頻“成本低、傳播快、覆蓋廣”的優勢,成了中小主播們一個新流量紅利窗口。不用在公域流量池里瘋狂內卷,主播們可以先利用短視頻來打造人設,用內容引起用戶的注意,消費欲望激起之后,再聯合直播帶貨。這時,在短視頻營銷中增加的粉絲黏性,就可以讓變現的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成,轉化鏈路自然被縮短。
三大發力點,破短視頻營銷僵局
雖然各大平臺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續命法寶”,但根據QuestMobile數據,2020年上半年,整個短視頻行業的用戶規模猛增到9.1億,之后整個行業的增速就開始放緩,整體規模下滑到8.5億,截至2021年6月,短視頻用戶規模也僅增數千萬,未能重回9億。這說明,短視頻用戶已趨近飽和,未來增長幅度會越來越小,流量紅利也在逐漸消失。所以,重新規劃短視頻營銷格局,才是各大短視頻平臺打破僵局的最佳動力!
發力點一:認清本質,選準破局點。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短視頻營銷新格局規劃的重點所在,就蘊含在它的本質中。短視頻營銷是基于短視頻之上的一種內容營銷,所以,無論背靠的技術含量有多么的高深新鮮,無論面臨的市場有多么詭譎多變,它的本質都依舊是“內容營銷”。那么,什么是內容營銷呢?根據美國內容營銷協會曾給出的相關定義:“內容營銷”這四個字,可以拆分成“內容”和“營銷”,也就是利用有價值、有關聯、持續性的內容,來進行持續經營和銷售轉化。因此,短視頻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內容產品,短視頻的營銷想要打破發展滯緩的僵局,就要遵循內容營銷的重點,在內容上發力,掌握吸引用戶注意力、提高銷售轉化率的營銷方式。
發力點二:轉變思維,激發內容生產力。隨著流量紅利的消失,短視頻內容質量必定需要提升。新的內容必須是對市場的深度洞察,抓住觀眾情緒、引起互動欲望的。因此,短視頻內容生產就需要“多條腿走路”,多模式共存。這就需要平臺牽頭,為內容生產者們提供一個可發育的環境,讓用戶跟著平臺一起轉變。
抖音在這方面就執行得不錯:據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里,抖音平臺新增的創作者高達1.3億。其中,在新的1090個百萬博主中,從素人到KOC、KOL的比例高達85%。這種轉變,可以使“我”創作,順利進階成“我們”創作,激發內容生產力的同時,也激發UGC內容信任力,以此拉動新增長的優勢。
發力點三:公域轉私,提升內容變現力。先期的短視頻營銷,主要是幫助品牌建立認知和占領用戶心智。但是,一個可持續營銷發展,是需要盈利的。所以,想要打破短視頻營銷發展滯緩的僵局,就要打造營銷閉環,提升內容的變現力。目前打造營銷閉環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將公域流量引到私域流量池。
流量引進私域,就可以和用戶建立長期關系,短視頻營銷也從傳播信息過度到傳遞信任的階段。而當信任建立之后,內容生產者的“人設”才能立得住,后期的轉化才能順利開展。為此,在被稱為“私域元年”的2020年里,各大平臺紛紛作出改革。比如,快手升級了直播電商,提出了“內容引流+私域存留”的模式;抖音主動在賬號主頁添加上“粉絲群聊入口”;微信在發現頁面直接加入“直播和附近”。由此可見,“公域轉私”將是未來短視頻營銷突破的最佳發力點。
總而言之,在市場趨近飽和、注意力極度碎片化的時代,想要打破短視頻營銷滯緩的僵局,就要以“內容為王”,不斷圍繞以“內容+短視頻”的戰略核心,來對整個市場進行布局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