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的發展迅速,改革開放以來,城市規模擴大、城市數量及人口增多,生活垃圾產量日益劇增。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我國200個大、中城市僅生活垃圾的年產生量高達21147.3萬t,較2018年同比增加16.33%。同時,生活垃圾結構在發生變化,過去,居民生活垃圾以廚余垃圾為主,現今增加了其他垃圾種類,如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和化學廢料等。生活垃圾中無機物占比逐年增加,已達到57%。如果生活垃圾得不到合適處理,一旦堆積會產生二次水污染,散發有害致癌物質,引發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嚴重危害居民健康。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科學化處理研究;應用
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諧發展,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在這種背景下,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需重點做好城市生活垃圾的科學化處理。當前,填埋法、堆肥法、焚燒法被廣泛應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考慮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城市現狀和發展階段的處理方式。堅持“以人為本”的城市居住理念,梳理城市生活垃圾科學化處理的流程,做好收集、運輸、處置等環節,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效率。要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城市規模、功能及發展階段,開展城市生活垃圾科學化處理,建設美好宜居城市,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重要性
我國對于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研究起步雖晚于西方,但也有一定的成果。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237個城市啟動了垃圾分類,上海、北京、廈門等18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小區覆蓋率超過70%,在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7.7萬個小區,居民小區覆蓋率平均達到53.9%。20世紀90年代,研究人員開始關注人口特征、情境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對生活垃圾分類行為的影響。研究表明,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個人特征對垃圾分類行為均有顯著影響。女性比男性更經常進行垃圾分類,年長者更愿意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受教育程度越高和個人收入越高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經常進行垃圾分類。
2城市生活垃圾科學化處理的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衛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燒法。三種垃圾處理方法各有優勢與不足,適用條件不同,處理效果也不同。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不同,經濟實力也不同,要根據客觀實際進行城市生活垃圾的科學化處理。
2.1填埋法
填埋法指利用山澗溝谷、洼地等場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按照填埋標準將垃圾進行處理的方法。采用填埋處理,滲濾液必須經過處理并達到相應的排放標準后才能排入水體,避免產生二次污染。防滲處理工程措施必須保證填埋場與外界水環境的隔離,以防止對地下水的污染。在填埋作業過程中,要注意分層并壓實,提高垃圾填埋場的利用率。對填埋氣體要進行科學處置,減少臭氣及蚊蠅的滋生,防止沼氣的無序遷移。地下水一旦發生污染,修復和補救起來將十分困難。填埋法操作簡單,垃圾消納量大,運行費用低,因此適應性比較廣。填埋法是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主要辦法,常常與其他處理方法同時使用,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中必不可少。
2.2堆肥法
堆肥法指利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微生物,將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部分進行分解。堆肥法具有無害化、穩定等特點,可安全使用于土地。堆肥法可以分為好氧堆肥、厭氧堆肥,主要基于微生物對氧氣的不同需求。一般情況下,現階段堆肥法主要采用好氧堆肥。好氧堆肥就是在有氧的情況下,通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進行生物分解處理。微生物可以吸收有機廢物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質,同時還可以將不溶性膠體有機物分解為可溶性有機物。通過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作用,微生物利用產生的能量可以合成新的細胞物質,不斷進行繁衍。在有氧的條件下,城市生活垃圾被微生物分解成肥料和滲濾液,在高溫發酵過程中,殺死垃圾中的寄生蟲卵和細菌,并排出廢氣,釋放熱量。當進入堆肥的熟化階段,較難分解的有機高分子物質也分解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堆肥的溫度逐漸降低直至穩定,堆肥效果基本達到。采用堆肥法,主要是充分發揮微生物的作用,采用自然的力量進行分解。
2.3生物降解技術
生物降解是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轉換的一種有效手段。根據微生物種類的不同,其垃圾降解原理各有差異。例如,細菌比表面積大,對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具有很強的降解效率。在垃圾足夠多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延長,好養細菌不斷繁殖,總量呈指數形式增加,垃圾降解速率會越來越快。另外,溫度也是影響微生物降解速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常溫環境(25~30℃)下,細菌活性較好,是進行垃圾降解的理想環境。除了細菌外,放線菌、真菌等也是垃圾降解和資源化利用的常用微生物。生活垃圾經過好氧微生物的處理,可以形成有機酸、沼氣以及乙醇等具有回收利用價值的產物。當然,自然狀態下,微生物降解生活垃圾,需要花費較長時間,且產物回收難度大,容易散發腐爛氣味。因此,要在工廠環境下利用特定設備實現專業化處理,在切實提高降解速度、處理能力的基礎上,將各類有價值的降解產物回收起來,創造特定的價值。
2.4綜合處理和循環利用的組合技術
實踐表明,單一的生活垃圾處理方法仍然存在資源利用率不高、產物具有環境危害性等缺陷。基于此,探索一種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與循環使用的模式就顯得尤為必要。目前較為常見的循環利用方案是:對生活垃圾進行初步篩分,將這些垃圾中的無機成分或沒有肥分的灰質先篩選出來,當作衛生填埋的覆蓋層;對剩下的部分物質進行挑揀,將富含有機質的垃圾批量輸運到發酵倉,安排專業人士進行科學的高溫堆肥;對于那些可以燃燒且燃燒后對環境的污染在有效控制范圍內的生活垃圾,可以進行焚燒處理。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便利性。因地制宜地配置垃圾回收容器,拉近垃圾分類設施的距離。在易產生堆積易腐垃圾的居民集中活動場所增設垃圾分類回收設施。在廣場、學校、醫院、主要道路兩側,增配可回收物箱和其他垃圾回收箱。在農貿市場、市集,增配大型易腐垃圾回收容器。這樣會提升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便利性和對垃圾分類的滿意度,從而更愿意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完善垃圾分類制度體系建設,提高垃圾分類的強制力度。通過立法增加不分類收費制度的合理性,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加強法律對居民不分類行為的規制。加強監督制度建設,在強制的社會規范之下,人們的環境責任感會增強,出于感知到的外界法律和道德壓力,會減少垃圾分類搭便車行為,有效提高居民的垃圾分類參與度。最后,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勵措施。當居民正確進行投放后可獲得相應報酬,調動居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結語
近年來,諸多城市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利用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廣泛應用衛生填埋、焚燒發電、高溫堆肥等技術,在實現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的基礎上,將其轉化為各種形式的資源,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益的幫助。總體來看,當前,生活垃圾的開發和利用效率不高,下一步應繼續發揮技術引領作用,創新性地開拓多元化的垃圾利用渠道。在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背景下,要將其變廢為寶,在維護城市生態文明的同時,助力城市經濟、生活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龐瑞華,查甫更,金蘇,等.城市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的處理與處置方法[J].廣州化工,2020(22):163-164.
[2]孟慶禮,孫征,邢雯雯.淺談城市垃圾滲濾液處理的DTRO與MBR兩種工藝[J].綠色環保建材,202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