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之

兒童音樂劇《彼得與狼》,是由湖南南國新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制作、馬欄山中國原創音樂劇基地和湖南省雜技團聯合演出的一部作品,2021年10月7日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本劇藝術總監徐瑛,制作人彭藝豐,音樂改編創作馬懋玄,編劇、作詞董芳芳,導演、編舞江慧,聲樂指導唐瑤,舞美設計鮑翼虹,燈光設計劉平春,服裝和人物造型設計徐仄平,多媒體設計何穎等。
《彼得與狼》是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創作于1936年的一部童話交響樂,其故事的編創、人物的設定,都和作曲家最終的音樂表達息息相關。選擇這樣一部交響樂作品作為音樂劇的題材,優勢和難點是并存的。因為原作是有一定戲劇情節的音樂作品,這就為音樂劇的創作在劇情和音樂兩個方面奠定了溯源的基礎;但是,原作深入人心的經典性,對于音樂劇在創作的承繼和創新方面也會形成困囿。所以,將這樣一部交響樂作品改編為一部兒童音樂劇,不僅是藝術形式的改變,更是藝術思維的突破,要想很好地實現,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
音樂劇《彼得與狼》基本保留了原作的故事情節,講述了少年彼得在好朋友小鳥和貓的幫助下,與狼斗智斗勇,最后將狼智擒的故事。作品的核心主題是:“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再強大的敵人也能戰勝?!痹谝魳穭≈校Y尾部分保留了原作將狼收進動物園的情節,但是隨后又進行了主題的發展,即彼得對進入動物園失去自由的狼產生同情,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最后將狼放歸自然。顯然,這個改動是作者期望傳達出現代的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理念。但是,在舞臺上有限的時空里,因為整個劇情在前期的設置上缺少這方面的鋪墊,因此這種延伸解讀也會令觀眾產生不解之感,進而影響戲劇主題的集中表達。因此,盡管創作者求新求變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是對于經典作品基礎之上的再創作,如何實現經典性與創新性的融合,還是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探析的。
用音樂講故事的普羅科菲耶夫,讓原作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了鮮明的主題和鮮活的形象,加之原作本身音樂風格的靈動、多變,所有這些,都成為音樂劇《彼得與狼》在音樂改編創作方面最有力的技術和藝術的雙支撐。整體而言,音樂劇當中,新創的音樂與原作的音樂有著比較好的銜接和過渡,劇中幾位主要角色彼得、狼、小鳥、小貓、小鴨的音樂都各具特征,雖然每個角色的音樂主題均脫胎于原作,但是從器樂到聲樂,還是做了不少創造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形式上,除了獨唱,還有對唱、重唱、合唱,劇中彼得、狼、小鳥、小貓、小鴨的唱段都具有比較好的可聽性,而爺爺的唱段接近于“宣敘調”,在未來的打磨中還是可以增強一定的旋律性。上半場中,小鳥、小鴨、小貓的一段三重唱,既有音樂性的體現,又有戲劇性的展示,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不可否認的是,音樂劇《彼得與狼》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作,原作的經典氣質,自然賦予這部音樂劇一種國際化的基礎特征。本劇在音樂語言上基本因循原作的創作,也比較好地滿足了很多“普粉”對于“原作”的喜愛情結和“新作”的認可接受。

任何一部創作,不經過最終舞臺的呈現都是不完整的。對于音樂劇《彼得與狼》,其二度呈現也是這部劇最大的看點和特點。目前,國內各地都有專門演繹兒童戲劇作品的文藝院團,也創作演出很多兒童戲劇,參與這些作品的演員絕大多數都是成年人,也有一些劇目中有少兒演員,但也僅限于劇情特別需要的個別主演。但是音樂劇《彼得與狼》中,除了飾演爺爺的王澤軒是湖南省職業藝術學院音樂劇專業的學生,屬于成人演員外,其他角色演員全部是少年兒童。
如果注意這部劇的前期宣傳,會發現“大山里的百靈”這樣的措辭。不錯,在本劇中,飾演彼得、狼、小鳥、小貓、小鴨的演員,全部都是來自湖南山區鄉村的孩子。飾演“彼得”的蔡豐丞9歲,來自湖南望城;飾演“狼”的張子涵13歲,來自湖南沅江;飾演“小鳥”的魯靜怡10歲,來自湖南益陽;飾演“小貓”的肖梓涵11歲,來自湖南瀏陽;飾演“小鴨”的談玨昕9歲,來自湖南沅陵。這些孩子們都是徐瑛和他的團隊深入到深山當中尋到的“音樂寶貝”,各個都極具音樂天賦和表演才能。這些幸運的孩子們得到了“尋找大山里的百靈鳥”音樂英才培養計劃的支助,從2020年開始接受嚴格的專業訓練,系統學習聲樂、舞蹈、臺詞、表演、樂理、視唱練耳等課程,孩子們進步飛速,在2021年長沙市舉辦的“三獨比賽”和“友阿杯”比賽中,分別獲得了聲樂組的一等獎和金獎。
零起步的“百靈鳥”們因為專業的培養而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素養,進而在舞臺上體現出令人欣慰的專業水準。本劇中,除了彼得和爺爺是“人”,其他角色都是“小動物”。孩子們的表演既入戲又自然,尤其是幾個“小動物”,“狼”的陰險兇狠,“小鳥”的活潑輕靈,“小貓”的狡黠靈動,“小鴨”的憨厚笨拙,都被孩子們演繹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孩子們的出色表現得益于導演老師的悉心指導,同時也說明這些孩子們除了聲樂方面的天賦,還具備舞臺綜合表現的才華。來自湖南省雜技團的16名小演員的加盟助演,也豐富了這部音樂劇的舞臺表現色彩。在制作上,《彼得與狼》沒有追求高大全,簡潔清新的舞美,寫實又寫意的服裝,每一個道具都和戲劇相關聯,簡單卻不簡陋,體現出主創注重作品內核的藝術追求。當然,本劇對于彼得和爺爺這兩個人物,還需要在其內心情感的挖掘、外形的塑造真實等方面,做進一步的豐富和提升。
《彼得與狼》是馬欄山中國原創音樂劇基地創建以來的處女座,甫一亮相便帶給人驚艷和驚喜。兒童音樂劇由兒童演繹,《彼得與狼》無疑是成功的,這是孩子與藝術的互相成就,而發現這些“山中百靈”并將他們引入音樂藝術殿堂的人們,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