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平
(平樂縣農業技術中心推廣站,廣西 桂林市542400)
紅薯具有高產、穩產、用途多、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等特點[1],是平樂縣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同時也是當地主要的飼料作物及紅薯干加工原料。紅薯種植、加工是平樂縣的傳統產業,當地上規模的紅薯干加工企業就有數家,所加工的紅薯干質量好,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近幾年來,隨著糧食生產結構的調整,全縣紅薯種植面積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比重不斷增大,紅薯種植面積占全縣糧食作物總面積10%左右,紅薯產量占糧食作物總產量的20%以上。發展紅薯產業已成為穩定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和糧食總產量的重要舉措。同時,市場的消費需求對紅薯產量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由于當地紅薯的主要栽培品種長年種植,造成種性退化,產量和品質有所下降[2]。推廣高產、優質新品種已成為當地紅薯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因此,本試驗的目的是篩選出一批適應本地種植的高產、優質的紅薯新品種,以促進紅薯的種植和加工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民增產豐收,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參試品種共6個,分別是“西瓜紅”(廣西區農科院提供)、“東皇1號”(廣西官成三寶薯業公司提供)、“浙薯13號”(廣西官成三寶薯業公司提供)、“深圳藤”(廣西官成三寶薯業公司提供)、“灌薯283”(平樂縣鑫海種養專業合作社提供)、本地品種做對照。
本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6個處理共設3次重復,共18個小區:處理1為“西瓜紅”,處理2為“東皇1號”,處理3為“浙薯13號”,處理4為“深圳藤”,處理5為“灌薯283”,處理6為本地品種(對照),這6個處理除了品種不一樣,其他各項農事管理都是一樣的,每個處理的小區面積40m2,每小區4行,起壟單行種植,行距100cm,株距33cm,每行栽30株,每小區栽120株,種植密度為30000株/公頃。
位于陽安鄉下登坡自然村,田間排灌良好,前作是早稻秧田。
試驗于2019年7月6日開溝起壟、整地施肥,按復合肥(N∶P2O5∶K2O=20∶5∶20)750kg/hm2的標準,分小區定量穴施,然后按規格單株插栽薯苗;9月8日追施水溶肥(總養分含量≥51%)600倍液30000kg/hm2分區淋施。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當地大田生產的常規管理進行,生育期127d。
于11月11日每小區隨機取樣10株,挖薯進行考種,考察薯形、薯皮色、薯肉色、商品薯率、甜度、香度、面度等性狀。依據《甘薯種質資源數據質量控制規范》對參試品種薯塊進行考種,其中薯塊的分級標準為:大薯(薯塊鮮重≥0.25kg)、中薯(0.25kg>薯塊鮮重≥0.1kg)、小薯(薯塊鮮重<0.1kg);甜度、香度、面度等三項指標的評定:各參試品種分別選取2個正常薯塊蒸煮熟后分給5個人進行品嘗評定[3]。11月12日收獲,收獲鮮薯后分小區稱重進行產量比較分析。
對小區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重復間不顯著。各參試品種鮮薯產量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浙薯13號”鮮薯產量最高,達到35892.5kg/hm2,比對照增產33.3%,達極顯著水平;“西瓜紅”鮮薯產量排列第二,達34607.5kg/hm2,比對照增產28.6%,達極顯著水平;“灌薯283”鮮薯產量排列第三,達32067.5kg/hm2,比對照增產19.1%,達極顯著水平;“深圳藤”“東皇1號”的鮮薯產量分別為26257.5kg/hm2、23867.5kg/hm2,分別比對照減產2.4%、11.3%,但差異都不顯著。
考種結果主要性狀見表2。由表2可知,“浙薯13號”“西瓜紅”“灌薯283”三個品種的大中薯率較高,分別為94.2%、92.5%、91.7%。同時這三個品種的單株大薯也較重,分別達到1.46kg、1.45kg、1.12kg,也是這三個品種高產的主要因素。“東皇1號”、“深圳藤”大中薯率相對較低,為77.5%、79.6%,所以這兩個品種的產量也相對偏低。品質方面,所有參試品種的食味品質性狀都表現較好。其中甜度方面,“西瓜紅”“深圳藤”為甜,優于對照品種;“浙薯13號”“東皇1號”“灌薯283”為中等,與對照品種相當;香度方面,“西瓜紅”“浙薯13號”“灌薯283”為香,優于對照,其余為中等,與對照品種相當;薯肉色方面,“西瓜紅”為桔紅色、“浙薯13號”為黃色,無論鮮食或紅薯干加工,在外觀上都具有天然的優勢。

表1 各品種的鮮薯產量及結果分析

表2 各參試品種的塊莖主要性狀
綜合以上對各參試品種的產量結果、薯塊性狀、薯塊食味品質等進行分析,“浙薯13號”“西瓜紅”“灌薯283”這3個參試品種產量高、大中薯率高,個體均勻,外形好看,薯皮、薯肉美觀,食味好,既可作鮮薯食用,又可作加工生產紅薯干的優質原料,適合在當地推廣種植。尤以“西瓜紅”因其皮紅肉桔紅色、外觀好看、甜中帶香、食味最優是鮮食和加工原料的上好品種。“深圳藤”在本次試驗中產量比對照略低,但差異不顯著,由于其甜度為甜,食味品質好,且薯塊個體均勻適中,外形好看,作為鮮食型品種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可適度推廣種植。根據本次試驗的考種數據分析“深圳藤”產量偏低的主要因素是小薯數偏多,可進一步開展高產栽培試驗。“東皇1號”在本次試驗中產量最低,從考種數據分析小薯數多是主要因素,由于其食味品質、薯塊外觀、薯肉顏色等方面均沒有特別的亮點,在當地沒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