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茹,韓聚強,楊江霞,李志麗,傅 天
(河北中醫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200)
生理學是一門集理論、實驗和應用為一體的醫學基礎主干課程,為后續專業基礎課及臨床課提供理論基礎,在整個醫學專業知識學習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實驗教學是生理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實驗課的操作及結果觀察可以驗證理論知識,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建構科學系統的思維方式。在中醫院校,很多學生認為生理學是西醫課程而不重視[1]。并且中醫院校生理學學時少,實驗課學時更少,導致許多生理學實驗不能開設,只能選擇性開設幾個代表性的動物實驗。生理學動物實驗操作難度大,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很難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操作技術并順利完成實驗。另外,實驗室不是隨時對學生開放,只在上實驗課時才允許學生進入,并且實驗動物數量有限,不能滿足學生實驗學習需求。這些情況都限制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在生理學實驗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模式。以“短小精悍”為主要特點的微課,是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針對某個章節的難點、重點或需要學生自學的知識點開展的教與學的教學資源[2],其適合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在線或移動學習,其核心是承載教學內容的微視頻,此外還有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及微反思等其他輔助性教學內容[3]。鑒于此,嘗試在我校生理學實驗教學中引入基于微課的自主學習模式,以提高教學效果。
將我校2017級針灸推拿專業202名本科生作為對照組,2018級針灸推拿專業205名本科生作為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組采用基于微課的自主學習模式。兩組學生性別、年齡和入學成績比較無明顯差別(P>0.05)。兩組學生選用同樣的實驗教材,開設相同的實驗,實驗教學任務由同一帶教教師擔任。
微課是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的,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型課程[4]。在此原則指導下,把生理學實驗教學中涉及的重點和難點理論知識以及實驗操作[5]作為微課的主要內容;同時還將生理學實驗教學中涉及的重點、難點問題,實驗操作中的易出錯點、注意事項以及針對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所進行的分析講解等也作為微課內容。
課前,帶教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將實驗課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微課和課堂測驗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登錄超星學習通平臺自主學習。實驗課上,教師首先用10分鐘進行一次在線測驗,了解學生對本次實驗內容的掌握程度,然后將學生每5~6人分為一組,教師講解學生錯誤率比較高的內容及實驗操作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教師講解完,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可隨時觀看微課,帶教教師巡回指導。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帶教教師首先利用一個多小時講授實驗內容,強調重點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講解完,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操作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
兩組學生實驗考核采用相同的考核模式,實驗成績滿分30分,由課堂實驗操作(10分)、實驗報告(10分)及操作技能考核(10分)三部分構成。操作技能考核包括基本手術操作、手術器械及BL-420E+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的使用。實驗課程結束后,組織實驗組學生填寫教學效果評價調查問卷,一周后回收,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兩組學生的實驗成績進行統計處理,數據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實驗報告和課堂實驗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與對照組差別不大(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學生實驗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實驗成績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操作技能考核 課堂實驗操作8.28±1.204*7.74±1.203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報告8.88±1.129 8.80±1.189 8.34±1.184*7.73±1.226
表2顯示,實驗組多數學生認可基于微課的自主學習模式,認為該模式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增加動手操作的時間、激發學習動機、提升自學能力、提升實驗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等。

表2 實驗組學生教學效果評價問卷調查結果[n(%)]
實驗課一般是在相關理論知識講完之后進行的,傳統實驗教學一般是教師先講授實驗內容,然后學生進行操作。若遇到實驗步驟比較復雜且操作技術較難的實驗題目,教師講解的時間會更多,學生操作的時間就會更少,影響實驗的完成。傳統實驗教學中,雖然帶教教師講授了實驗涉及的原理目的、操作步驟、操作技術及實驗結果等,但是學生沒有對該實驗進行預習,因此在實驗課堂上表現比較被動,實驗環節不能緊湊進行,最終結果是教師講得多,實際教學效果卻不理想。少數學生缺乏自信,每一步操作都要教師指導才敢動手,甚至有個別學生實驗操作出錯后,就不敢再動手了。
自主學習是一種由學生自主決定學習內容、方法、強度、時間及過程的學習方式[6]。具有時間短、教學內容少而主題鮮明、用視頻及動畫播放等特點的微課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7-8],并且微課“針對具體問題、推崇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與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實踐的要求完全吻合[9]。基于微課的實驗教學中,以每個實驗的重點、難點、易出錯點為主題設計微課,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有效的資源。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完成實驗情況的考核又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學生在上實驗課之前,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提前預習,反復觀看微課,對不理解的內容自主思考、自行探究。實驗課堂上,學生對實驗的原理、關鍵點、基本操作技能、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減少了實驗操作中的失誤,加快了實驗進度,提高了實驗成功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甚至有些實驗小組即使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困難,首先選擇組內討論或查找網絡資源來解決,只有遇到突發事件,如頸部手術時不小心弄破頸動脈致大出血等緊急情況時才尋求教師幫助。更令人欣慰的是,個別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對實驗提出了很好的改進建議。
實驗報告是實驗的一部分,實驗結果及討論是實驗報告的核心內容,實驗報告的撰寫是一個完整實驗的探究過程。傳統實驗教學以帶教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機械重復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寫實驗報告時,多是抄寫書上的步驟和結果,討論部分參考教師課堂上講的內容,很少能把相關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在基于微課的自主學習模式中,課前學生已經對實驗相關內容進行了自主學習,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可以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將真實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課下主動復習和了解相關知識及技能。因此,實驗組學生的實驗報告數據翔實、語言通順、描述準確,能用相關理論知識科學分析實驗結果,分析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或理論不符的可能原因,探討實驗失敗的原因及以后實驗的注意事項,甚至對所做實驗寫出心得以及提出一些問題或建議等,進而使知識和能力都得到升華。同時,初步培養和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歸納、綜合分析及文字表達能力,為后續科研論文的寫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表2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實驗組學生認可基于微課的自主學習模式,認為該模式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提升了自學能力。在基于微課的自主學習模式中,學生課前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