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在這樣的條件下探究禮泉縣鄉村旅游如何促進產業融合,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對禮泉縣的長遠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促進當地的產業再升級,引領鄉村旅游向更高級的模式轉變,創新鄉村旅游的形式,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促進產業融合向新的方向轉型。禮泉縣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推出了果業這一優勢產業,通過將果業與當地的服務業、工業以及旅游業等相融合,進而帶動縣域產業的融合,很好地促進了當地的產業升級。
鄉村旅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新興而又古老的旅游模式,在很久之前,就有眾多的文人墨客在田園之中隱居,但是由于不能夠提高當地的經濟收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而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我們現在所謂的鄉村旅游產業真正起源在19 世紀90 年代的一些西方國家中,鄉村旅游逐漸成為一些貴族的休閑方式,盡管如此,它仍沒有大規模普及。具有現代意義的鄉村旅游則是在20 世紀60 年代以后在西班牙逐漸發展起來的,在后來的一段時間內,鄉村旅游逐漸傳入了西方的一些其他國家,在20 世紀80 年代,鄉村旅游產業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有了很大規模的發展,到了90年代,由于國內外的一些需求變化,我國的鄉村旅游產業也有了比較大程度的發展,鄉村旅游這一產業展現出了很好的發展活力。鄉村旅游產業在很大程度上來說農業和旅游業相互融合的結果,但是要充分明白的就是鄉村旅游產業并不僅僅局限于一些農業活動以及農業活動相關的觀光項目,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把鄉村特有的一些景觀作為其發展旅游產業的基礎,通過對這些項目的改造來融入一些文化因素,開展出一些更能夠吸引人的娛樂項目,使傳統的一些農村觀光項目朝著新興的旅游方式發展。
旅游產業在學術界范圍內尚且沒有系統的定論,也沒有對其概念進行界定。因此,本文將旅游產業定義為在一定的區域內,旅游業與當地的一些產業之間產生交叉,通過旅游業將不同的產業融合到一起,這是對旅游產業融合概念的延伸。簡單來說,旅游產業融合指的就是將旅游業與其他產業之間或者旅游產業與其內部產業之間的相互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發展過程。
在上世紀90 年代以來,我國進入了后工業時代,在城鄉結合發展的大環境下,鄉村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統籌規劃思想的不斷推動下,旅游業與傳統農業的融合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相關部分在這一方面也付出了足夠多的精力。旅游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項綜合性的產業,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將旅游業與鄉村的一些產業結合起來,能夠有效地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產業結構升級是指在產業不斷演化的過程中,產業內部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有的比例也在發生變化,并且優化產業組成的動態過程。我國將產業結構的內涵定義為在特定的環境下,按照產業發展的一些內在規律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不斷提高產業的結構發展水平,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一種經濟活動。由此可見,產業升級簡單來說就是產業不斷變高級的過程,從這一層面上來說,產業結構升級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首先,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鄉村的主導產業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農業在產業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低,工業以及服務業所占的比例逐漸上升。其次,隨著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升,產業的附加值也呈現一個逐漸增加的趨勢,原本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件朝著資金或者技術密集性產業發展。
禮泉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全國文物非常豐富的縣,有兩處唐帝陵,21 處古文化的遺址,453 處文物保護點。其中的唐太宗昭陵占地三十多萬畝,有二百多座陪葬墓,有著非常大的規模,這在世界上都極少見。在這其中,昭陵博物館就藏有8000 多件的文物,在我國現存的一些唐代文物中就占據過半,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在這一方面并沒有很好的開發,旅游產業在這一方面的發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禮泉縣鄉村旅游方面的資源十分豐富,首先,禮泉縣果業資源十分豐富,有75 萬多畝的林果種植,每年生產的水果高達166 多萬噸,由于禮泉縣的果業資源十分豐富,這就造成了當地四季都有鮮花和水果。其次,禮泉縣的生態資源也十分的豐富,這里山河遍布,有著無可比擬的自然風光。最后,禮泉縣具有著淳樸的民風,民俗也更是多種多樣,有眾多具有特色的手工制品以及餐飲小吃,還有著眾多能夠體現當地文化元素的曲藝表演等,這些都能夠很好地吸引一些外地的游客。
禮泉縣的袁家村是民俗旅游的典型代表,它正式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實現了產業的升級,由原來的貧困村轉變為全國的美麗鄉村。早在2007 年,袁家村就建設了一大批的印象體驗地,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內,袁家村不斷地擴大其旅游產業的規模,新建了各種各樣內文化內蘊的街道。袁家村在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實現了由農家樂向鄉村度假的轉變,使得旅游業走向了產業化的道路。從2016 年到現在,袁家村正式啟動了品牌戰略,讓自己有特色的一些產業走向了全國,被評為了4A 級的旅游景區,成為了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典范。
禮泉縣具有十分豐富的農林果業資源,在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他們充分地運用了這一點的優勢,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促使傳統的農家樂向旅游產業化發展,通過打造各種形式的示范園以及采摘園來創新傳統的旅游模式。當地通過讓游客體驗采摘以及農耕,建設有文化氛圍的小吃街以及景區,能夠有效地拓寬游客們觀光旅游的范圍,使得傳統的幾日游向著鄉村度假的方向轉變。
禮泉縣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的限制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這就導致了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并沒有為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建陵是禮泉縣唐十八陵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個鄉鎮,有著非常豐富的原始旅游資源,當地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一定的開發,在不破壞傳統景觀的基礎上將景觀旁邊建設成居民體驗地,更好地促進旅游業與文化以及歷史方面的結合。
要激發鄉村旅游的活力,首先要做好的一點就是要創新傳統的經營方式,旅游業作為一項新的產業能夠有效地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旅游產業必須要保證能夠時刻滿足市場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擴大其規模,實現經濟效益的增長。在食品經營的方面,當地將食品加工的全過程向游客們開放,通過現買現做的方式來為游客們提供服務,在這一過程中,鼓勵游客們參與到其中,這樣可以讓游客們親身體驗到當地小吃中所涵蓋的民俗文化,同時也能夠讓游客對自己買到的小吃更加放心,促進體驗式消費模式的發展。
在實際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禮泉縣的旅游產業與當地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都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在這一層面上來說,禮泉縣的旅游產業發展有效地促進了產業融合,同樣的產業融合也推動了旅游產業的內容更加豐富。所以,禮泉縣要充分地運用自身的一些資源優勢,推進“旅游+”模式的發展,不斷地開發出來一些新的旅游創新產品,促進旅游產業的融合,充分發揮旅游產業融合的優勢。
外來游客對游覽地區了解的一個最直接方式就是旅游,在這一過程中,基礎設施的建設就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基礎設施在旅游的過程中充當著一個載體的作用,要想保證旅游產業得到良好的發展,首先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建設好基礎設施。而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服務好壞是判斷游客們對旅游地點是否滿意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在這一過程中禮泉縣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景區的服務質量,讓游客的旅游體驗達到最佳。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景區要想發展好首先就要有良好的環境,特別在一些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非常有必要加強對景區的生態保護,關閉景區旁邊一些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開展治理污染的活動,加強對景區的管理,定時定點收集景區的垃圾,不斷優化游客們的旅行環境,為游客們提供最佳的旅游體驗。
本文總結了禮泉縣目前旅游產業發展的一些現狀,并提出了一些促進當地旅游產業融合的措施,通過這些措施能夠有效地推動禮泉縣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更好地促進禮泉縣鄉村旅游產業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