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幫助計劃又稱為員工幫助計劃,最開始是美國企業在20 世紀40 年代為了解決員工嚴重酗酒與藥物濫用問題而創立。隨著研究和實踐的深入,發展為致力于幫助職工全面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體系。我國員工幫助計劃理論與實踐起步較晚。員工幫助計劃的內涵至今尚有爭議,現今學界研究主要從實施目的、服務內容、實施結果三個角度進行研究。目前,員工幫助計劃的內涵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以幫助員工全方位發展為目標,服務內容涉及員工及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工作、生活等方面。實踐上通過專業人員深入了解員工需求,對有問題的員工進行篩查、指導與深層關懷來解決員工后顧之憂,促進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1]。
我國的員工幫助計劃最早是由在國內投資的外資企業與醫院合作開展,以關注職工心理健康狀態為主。隨著,員工幫助計劃在國內的不斷發展,公共管理部門、國有企業、軍隊系統和部分先進的民營企業也開始開展。但相比國外員工幫助計劃的個性化服務,我國員工幫助計劃更偏向提供團體性服務。同時,雖然國內員工幫助計劃普及率在不斷提升,但是項目種類依然比較單一[2]。
黨的十八大提出當前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心理健康的需要屬于精神文化的需要。近幾年來,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危機事件的發生,社會上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黨和政府也不斷推進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十部委在2018 年11 月聯合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要求健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心理服務網絡,鼓勵規模較大、職工較多的企事業單位等依托本單位黨團、工會、人力資源部門、衛生室,設立心理輔導室,建立心理健康服務團隊;規模較小企業和單位可通過購買專業機構服務的形式,對員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通知明確了企業必須重視職工的心理健康工作。只有在意職工健康與幸福的企業,才能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擴大競爭優勢。員工幫助計劃作為國際上先進的企業職工心理健康解決方案,能夠提升企業健康水平,幫助員工改善身心健康狀態,實現企業和員工的不斷發展[3]。
調研了石獅市部分企業,目前,企業對于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態較為關注,但是基本沒有在企業內部建立自己的職工幫助機構。一般以服務外包的形式進行。主要有開展線上的不同主題的心理講座,如:如何陪伴自己及陪伴孩子,上班族如何整理情緒回到工作崗位,疫情狀態下,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女性專場,親子專場,降服小哪咤——與孩子的情緒共舞,幫助孩子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習慣,做不吼叫的從容父母。更多的以親子關系,子女教育為主。形式和內容較為單一。大型國有企業會建立線上的員工幫助計劃平臺,并將服務外包給了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職工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免費預約使用。
線下的,有的企業會建立簡單的沙盤室,開展團體沙盤活動。石獅市政府特別重視職工的心理健康工作,在市工會的主導下,建立了石獅市職工心理健康中心,采用自建場所,外包服務的方式,走訪各個企事業單位,了解需求。面向本市工會會員單位職工免費開放線下團體輔導,心理咨詢,沙盤游戲,虛擬仿真訓練,組織基層單位工會聯絡員培訓,志愿者培訓。切實為在石企業職工提供良好的服務。石獅市民營企業中,目前還是以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為主,對于員工心理健康等深層管理較為忽視。這樣的現實正在逐步成為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石獅市企業中以民營企業為主,企業以制造業為主,員工文化素質較低,因此,企業普遍比較看重直接效益而忽視間接效益和隱形效益,人力資本的概念薄弱。同時,職工對心理問題的認識較少,面對心理問題表現的相對保守,沒有對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問題產生應有的重視,對于企業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務,職工被動式參與,領導高度介入等現象層出不窮。同時,員工幫助計劃在國內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石獅更是少有人聽聞,相關專業人才基本為零。因此,石獅市職工幫助計劃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積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近十年來,我國的員工幫助計劃服務發展迅速,石獅市總工會也相當重視此項工作,并投資大力開展此項工作。但總體來看,員工幫助計劃在內地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這一領域還需要更多專家、學者的開拓與探索,心理健康的話題也還是一個比較新奇的概念,還有許多職業經理人尚未意識到員工心理問題對企業的重要性,面對工會提供的相關服務,當成一種任務面對的心態較為普遍,因此,社會上也需要對相關概念進行大力宣傳和推廣。
結合我國的國情和總結國內員工幫助計劃項目實施的經驗教訓,應該根據本土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全面地設計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員工幫助計劃項目,加強對員工心理培訓和心理咨詢等相關知識的宣傳和培訓,讓員工幫助計劃成為提高員工職業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4]。
石獅的企業中,以制造業為主,企業員工存在以下特點:未婚青年多,生存壓力大,員工流動性大,人際交往較少,業余生活單一,員工和企業溝通不暢。
因此實施策略建議如下:
1.政府主導,社團配合,大力宣傳國家相關政策及實施意義,可以由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宣傳、培訓及座談。邀請國內外專家開展講座。對實施較好的企業案例進行分享等,從而進一步引導和提升管理層對于員工幫助計劃的認識,以便取得管理層的認同和支持,為后續項目的有效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2.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切實開展員工幫助計劃的需求調研工作,編制專業的調查問卷,深入了解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態、真實需求,以便制定切合實際的方案,同時,調研也是宣傳推廣的大好機會,能夠讓員工更好的認識員工幫助計劃的內涵和意義,提高員工參與積極性。
1.加強宣傳推廣。員工對于心理健康類的服務往往有認知不足,充滿顧慮、偏見和錯誤認識。因此,需要面向企業員工深入的開展宣傳教育,著重強調保密原則和實施保障,獲取員工的認可和信任,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開展員工幫助計劃。
2.擴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服務內容。在調研的基礎上,豐富員工幫助計劃的服務內容,跨企業聯合開展同主題的專業服務,提高服務效率,擴大服務覆蓋面,讓員工自主選擇參與到切身相關的主題內容中,從而提高服務的有效性。
3.建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員工幫助計劃的推廣任重道遠,同時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從事員工幫助計劃的專業人員是屬于復合型人才,需要掌握專業的心理學、企業管理知識,開展工作時又要對企業管理流程及內部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企業可以通過實施員工幫助計劃建立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這樣培養出來的專業人員將更加的適合企業自身的情況。
4.內外結合,選擇適合的員工幫助服務模式。員工幫助計劃是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項重要的保障因素,一般費用由企業負擔。通常情況下,員工幫助計劃內部模式開支較小,但是《中國精神衛生法》第51 條規定:心理治療活動應當在醫療機構內開展,因此,企業員工幫助計劃只能采取復合服務方案,即企業內部主要提供宣傳、培訓、輔導、初步篩查與協調服務,對于需要進行診斷、治療服務需求的,建立轉介機制,將服務外包給專業機構[5]。大型和成熟的企業可以由工會主導內部員工幫助計劃,建立專門的獨立機構,對員工負責。因為是企業內部機構和人員實施,更貼近和了解企業及員工的情況,因而能更及時有效地發現和解決問題;對于中小型企業,企業的實力較為不足,機構及職能未必健全,可以嘗試將員工幫助計劃納入企業的人事工作中,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入員工幫助計劃的工作計劃,在制定人事政策時考慮相關工作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員工由于心理敏感和保密需求,對企業內部員工幫助計劃的信任程度上往往不如外部員工幫助計劃。因此,石獅的企業,可以利用好石獅市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中心平臺,主動開展工作,降低企業自身成本。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新科技的不斷涌現,石獅市企業員工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大,導致出現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企業與職工都有意愿尋求專業服務解決問題,但是對于心理服務的認識還不到位,導致出現主觀制定政策,被動參與的情況屢見不鮮,進而降低了服務質量。因此,石獅市應該組織專業的專家團隊,召開論壇,進一步加強職工幫助計劃的宣傳推廣,提高企業主和職工對于職工幫助計劃的認識和接納程度。同時要利用好石獅市總工會的職工心理健康中心,采用內部和外部相結合的模式開展職工幫助計劃。作為官方的職工心理服務機構,石獅市工會職工心理健康中心應該加強對組織和個人兩個方面的服務;做好企業職工幫助計劃專業人員的培訓工作,提供項目計劃書設計、培訓、心理咨詢、項目開展、效果評估等專業指導,建立起一支專業的服務團隊,更好的促進石獅的企業職工幫助計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