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營企業在我國的發展范圍逐漸擴大,也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這不僅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性作用,也對我國個體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性作用。事實上大部分民營企業都是由家庭企業管理模式逐漸演化而來,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逐漸提升,一些競爭力差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社會所淘汰。一些曾經創造過驕人成績的民營企業,在社會發展的浪潮中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與國有企業不同的是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跟上時代浪潮,要勇于探索和創新,善于發現市場中的發展方向和內在潛力,對企業自身未來發展做好規劃,但同時做好內部審計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設置相應監督管理機制,這樣才會更好的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
做好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與監督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對于民營企業而言設定審計監督的目的就是防范化解風險,降低企業的風險級別。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運營所進行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與其他活動相比,內部審計工作更側重于實效性,民營企業只有嚴格遵照與執行相應規定,人們在內心深處設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做到客觀和公正。另外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涉及內容較為豐富、涵蓋面廣,其中包括經營審計、管理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經濟合同審計等眾多審計內容。企業只有站在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問題,并且做好相應監督體系,設定有針對性的規劃內容,這對于推動民營企業的整體發展具有促進性意義[1]。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也是存在的一大問題,早在1994 年的時候我國就頒布了《審計法》,各個企事業單位也積極響應號召,在做好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同時,也健全了內部審計制度,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后期也相應發布了一些部門規章,但對于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并沒有做明確規定,這也使得民營企業在發展進程中忽視了自身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完善。
據有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的領導存在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大部分民營企業負責人都憑借多年經營經驗在市場中“生存”,但自身文化水平并不高,甚至有部分民營企業經營者是初中文化,這在時代的發展中很容易被社會所淘汰,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企業經營者需要不斷刷新自身對企業的認識。由于管理層缺乏內部審計意識,導致企業漏洞頻出問題時有發生。錯誤的管理方法,偏差的管理意識,導致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沒有發揮出應有作用,實際上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不僅可以及時查找出企業存在的風險與潛在價值,還能挖掘出企業價值的隱蔽性和長期的特征性,這些都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所具有的意義與價值[2]。
與國有企業相比,我國民營企業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但其內部審計與監督管理工作卻不盡人意。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部分民營企業為了應付了事隨意設定內部審計機制,并沒有考慮到這些照抄照搬來的內部審計機制是否符合自身企業的發展現狀,機械式的套用根本起到到預期作用,反而會耗費一些人力、物力和財力。部分民營企業將內部審計與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財務等聯系到一起,這樣不僅不會發揮出內部審計的作用,反而會使其自身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受到影響,嚴重的還會導致民營企業內部出現職責劃分不清、審計工作受阻等問題。
我國與西方一些國家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結構有所不同,很多西方國家之所以設定內部審計結構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的發展,人們紛紛自發建立內部審計機構,但我國民營企業之所以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完全是為了應付了事,并沒有從根本上發揮出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和價值。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起初是用來“糾錯”的,后來開始成為“堵塞漏洞”的作用,很多時候審計工作人員將審計對象看做是自己的“對立面”,并不以正確、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領導對于審計的定位并不高,這些都是內部審計職能定位的缺陷,人們應當對其重新認識。
審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將直接影響審計質量,民營企業的內審工作專業性非常強,內審質量的好壞與工作人員的素質、工作態度等有密切聯系。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民營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要憑借現代化的管理機制,還需要完備的人才管理體系,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做好相應規劃。如今部分民營企業存在審計人才能力低、綜合素質差等問題。內審人員如果沒有很好的掌握管理、商務、審計等方面的知識,是不能適應該工作的,對于內審工作人員而言,一定要掌握專業的法律知識、實踐常識,在擁有敏銳洞察力的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能力[3]。
落后的審計技術也會影響民營企業的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民營企業在內部審計工作方面落后很多,其他國家的民營企業已經開始了計算機的引入,能夠自行開發現代化的辦公審計軟件,而我國民營企業還停留在手工查賬的狀態,這也暴露出了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在計算機應用方面有所不足,要有所認識、有所提升。在新技術面前,人們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不斷開拓、不斷創新,只有多應用新技術,才能降低審計難度、提升工作效率。
完善內部審計相關制度非常重要,從宏觀角度上來看,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關乎到民營企業能否實現可持續化的發展。如今我國有很多內審從業人員,但卻沒有一部完善的內部審計法,沒有法律的強制約束,就沒有強制力,這會使人們產生一種懈怠心理,所以我國相關部門應當盡快出臺相應的內部審計法。從根本上規范內部審計的法律地位,對工作人員自身的義務、職責等做出具體規劃,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相關工作人員也會更順利的履行監督和管理職能。
民營企業領導起到了主導性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領導干部的思想一定要有所轉變,不能用傳統思想去看待現代化的內部審計問題,監督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內部審計監督工作一定要落到實處,不能浮于表面。應從“要我審”逐漸演變為“我要審”,這是一個質的飛躍,也是一個質的轉變。在做好監督管理工作的同時,也應當提高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核心地位,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定期舉辦交流會,目的就是為了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多溝通、勤交流,民營企業家們可以將自己成功的管理經驗互相傳教,以此來推動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
設置科學、合理的內部審計組織結構十分重要,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部分民營企業在設定組織機構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問題,經常將審計機構與其他機構融為一體,這樣并不能很好的發揮出其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實際上內部審計機構最重要的就是權威性,所以在設立該機構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其獨立性,不能與其他部門混同,否則將失去其本質意義。另外人們在監督的時候,也要注重相應的規章制度,對于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人們可以采用董事會領導的審計委員會制度,只有權威作背后力量,才能保證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下去。
與國有企業不同的是民營企業具有更多的“服務型”特征,尤其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當中,人們更應當將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監督職能放在首要位置。在設定相應監督管理機制的時候要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和考慮問題,注重綜合性、多元化的監督方式。很多時候民營企業會存在著內部職業結構化、思維化固定等特點,過去管理者習慣性用自身思維方式考慮問題,并沒有將民營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或日后企業走向與內部審計聯系到一起,這也是當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從固有思維當中走出來,認識到“服務主導型”的重要性,并真正的將其落到實處,以此來實現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監督的高效性[4]。
監督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不僅與民營企業內部自身管理機制有關,還與民營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密切聯系。在聘用內部審計人員的時候,一定要站在宏觀角度考慮問題,首先要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有一定認識,清楚了解企業風險與企業預測之間的聯系,做好相應的監督與管理工作,認識到自身責任的重要性,定期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讓其從內心深處意識到內部審計工作監督的重要性,并樹立正確的監督意識。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了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問題與監督方法等內容,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在現代化的社會發展中,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認識到了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并強化信息技術與人才建設的完善。這也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核心所在,民營企業要想做大、做強,不僅要具備健全的管理機制,還應當擁有完善的管理機制,做好企業風險防控與風險預測工作,這些都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核心,只有盡快步入正軌,才能使民營企業真正得到發展,推動我國經濟建設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