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思想政治教育逐漸成為時代課題。“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是思想道德等素質的綜合體現。民營企業的發展不斷加快,其所占用的資源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為社會所關注,因此民營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成為了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也出現了諸多問題,例如食品安全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安全生產問題和員工權益保護問題等,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方的密切關注。社會責任問題與經濟發展已成為一個整體,解決社會責任的相關問題迫在眉睫。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這樣理解:在一定時期內,作為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經濟組織,在進行經營管理的時候,應該采取有利于社會的方式展開工作,在合法完成企業自身的經營目標的同時,還須承擔超出經營目標之外的社會義務。具體表現如下幾點:第一,合法性。接受法律法規的約束,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生產經營。第二,盈利性。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應以自身的經濟利益為主。第三,融合性。企業的生存發展離不開社會這個大群體,企業的利益在其產生的過程中實現與社會其他主體利益的相互交融。因此,在考慮自身利益的同時企業也應該關注其他利益相關者和社會整體的發展與進步。
(二)企業社會責任的特征。1.責任與權力相適應。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收益。要想實現該目標,就必須依靠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獲得其所需要的如市場和消費者等生產要素。由此看來,企業的生產經營不僅要靠股東的投資,還需要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相關的經營環境和發展為條件。企業從其他利益相關者處所獲得的有些資源是無償的,因為權利與義務是相對等的,所以企業也應當肩負起相應的責任,使權利和責任相適應。2.自利性與公益性的統一。作為一個組織,企業兼有經濟性和社會性。企業經濟性即自利性、社會性即共益性。在現實社會的經濟中,有時候企業會為了經濟性而忽略社會性,從而使得社會局部產生動蕩,間接影響企業的發展。要解決這一問題,企業就要對經營活動造成的影響負責,在發展企業自身的同時協調好與經濟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所以,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就必須將企業的自利性和公益性相統一。3.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民營企業作為社會一份子,有義務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既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首先,企業合法守信經營,專注于產品質量的提高,致力于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相同步。其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可以優化企業形象和提高企業信譽度,從而增加企業的軟實力。總而言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助于企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
(一)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的新發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為企業發展尋求新機遇。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雖然會增加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但同時也會給企業帶來許多新的機遇,有利于企業的新發展。對于企業而言,履行社會責任所產生的利遠大于弊。太多事實證實了企業的績效與社會責任承擔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所以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機遇。
(二)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的市場拓展。企業能否獲得可持續盈利的直接影響因素便是企業的市場開拓。對于企業市場開拓的來源可以總結為以下幾方面:1.先進科技的運用能力;2.企業的經營管理;3.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所以,企業要想獲得新的發展市場,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履行社會責任,體現了企業對人的重視,有利于企業的市場拓展。
(三)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良好形象的樹立。履行社會責任,盡管會給企業帶來如經營成本增加等負面影響,但是帶給企業更多的卻是積極效應,例如有利于塑造企業形象等。在履行社會責任時,企業要注重企業內部人的價值,有利于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員工的思維創新能力,從而增加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也由此向社會展現了企業內部團結和諧、積極進取、奮發創新的良好形象,從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激發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實現技術、管理等各方面的創新,其中管理的創新對于企業的創新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艾爾弗雷德·馬歇爾認為,管理是最值得獲得利益的要素。因為在企業參與管理的同時也會產生相應的管理風險,由于風險與收益的同向性,所以,管理也會獲得收益。企業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隨著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因此也就要求企業進行不斷的創新和企業管理的創新,從而為企業謀取更多利益。
(五)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外部發展。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發展。對于企業的發展,社會各方提出了一些環境及社會等方面的要求,甚至是限制。企業如果不實行,就會受到社會各方力量的聯合制約,這樣不利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甚至產生更大的影響。相反,如果企業自覺主動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便可以在企業與外部關系中獲得主動權,甚至會獲得來自外界的各種獎勵,例如榮譽稱號和政策優惠等,這樣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塑造企業的文化內涵。企業文化是指企業作為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處事方式等組成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業文化的核心是重視和尊重人的價值。在企業內部,它有利于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得員工可以更好的為企業創造價值;在企業外部,企業文化的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的步伐和價值觀相一致。從價值屬性來看,企業價值觀的對外表現體現在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文化影響著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有助于建設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給企業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塑造并豐富了企業的文化內涵。
(一)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相對淡薄。中國民營企業中有很多的企業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光談口號不實踐。一些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甚至有的企業對基本的社會責任相關概念毫無了解,更不用說承擔責任了。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主要體現在很多管理者責任意識淡薄,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和一些企業的空談不做的行為。
(二)企業誠信缺失。一些企業為追求經濟效益,不惜以損害消費者利益和犧牲市場秩序為代價,破壞行業形象。近年來的食品安全和以次充好等問題,使得經濟市場和消費者深受其害。
(三)職工權益得不到保障。企業生產力和創新力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歸根結底就是人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然而,仍有企業未能承擔起這些義務,頻頻出現損害員工利益甚至危害員工人身財產安全的現象,不利于企業生產力和創造能力的提高。
(四)環境污染問題嚴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與自然環境之間存在交集是在所難免的。一些民營企業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無視人民的利益,尤其是一些科技水平不高、環保不達標的中小企業,給自然環境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
我國民營企業數量眾多,已經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也承擔著越來越重的社會責任,同時民營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要想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民營企業的相關問題就必須得到解決。由于筆者水平學識尚淺,對于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及對策研究的思考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筆者會繼續加強學習和研究,以求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