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書強,郭彥朋,周輝輝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陜西是非常重要的西部開發大省,要實現各領域產業發展,需要大批專業技術人才。陜西省職業教育專業覆蓋率較高,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對于產業結構優化開發具有積極影響。把握好陜西省的職業資源優勢和產業資源優勢,盡可能實現職業教育的規模優化,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協調發展和良好構建,促進陜西省產教融合力度的提升和陜西省職業教育的發展完善。為使陜西省職業教育增加有利條件,提升發展檔次,要促進陜西省職業教育領域的優化發展,這對于陜西省未來的產業發展具有現實價值[1]。
在職業教育與產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職業教育是為了遵循市場發展需求,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安排,遵循當代市場的發展規律,促進人才培養工作與市場發展的有效銜接,形成教育產業與人才培養共同發展的互動機制。要滿足人才需求和實現人才供給,實現二者之間的良性循環,促進人力供給側改革,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教育的融合與發展。職業教育與產業教育的辯證關系,便是要滿足兩個不同利益主體的訴求。要促進職業教育資源的完善配置,提升教育資源的應用效率,也要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學校要嚴格按照市場發展需要完善人才培養規格,為社會提供專業人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給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提供更好的就業條件,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使更多人才投身到教育與產業的融合中,使產業發展與教育發展形成正向聯系,促進二者的共同發展,這是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共同發展的第一原則,是促進產教融合的根本要素。
為了實現教育服務與當地產業進行有效融合,促進產業與教育的共同發展,陜西省教育廳要求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學校設立的專業課程,應以應用類型課程為主,不但要實現汽車維修、電子工業、煤礦安全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人才培養,也要促進市場急需產業的完善培養。陜西省在對接市場需求的過程中,在職業教育領域針對市場需求展開合理布局,實現了與經濟發展的同步進行,不僅為社會發展輸送人才,還積極創建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為更多學生解決求學問題,為更多企業解決就業需要,讓職業教育成為更多學生實現個人理想的方式。陜西現有職業院校416所,在校生840萬人,目前已有8所高職院校入選全國“雙高計劃”建設院校,位居全國第八。省教育廳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陜西省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促進職業教育基地的建設,逐步根據當地教育發展實情,促進轉移就業,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業務工作能力,打造真正符合職教產業需求的脫貧致富職業教育模式。為了更加有效地促進產教融合,構建產業發展與教育完善的工作基地,深入推廣校企合作,實現企業與學校的聯合辦學,促進校園、企業與社會之間的良好合作。陜西省在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過程中,已被教育部定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省。陜西省內有多家企業被批準為陜西省產教融合試點企業,且陜西省積極構建職教園區和教學研究基地,以此促進產業與企業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與建立,實現創新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共同融入。此外,建設示范性職教培育中心,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充實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經驗。為深度推進職業教育的高效發展,陜西省打通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的通道,促進人才培養,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共同發展、共同銜接。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陜西省職業教育缺乏更開放的教學體系,難以滿足市場導向的具體需要,而市場發展需要更多專業人才,包括具有技術管理能力的綜合型人才。職業院校在制定相關目標的過程中,并未實現與當地產業結構的充分調整,導致在設立人才培養目標時,未充分考慮到現實因素,難以實現與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的充分結合。
職業教育學院并未充分認識到市場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斷上升,也未察覺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導致人才培養方案調整不及時,現階段的管理模式和辦學模式難以完全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
《陜西省教育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是陜西省根據國家發展政策,針對陜西當地發展狀態進行充分市場調查的、符合當地高職院校發展情況的發展規劃。其針對性地提出了未來階段的發展規劃,并根據專業設置要求,提出了預期目標,實現了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良好溝通,優化升級了當地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實現了動態變化的專業調整。
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的行業優勢和發展特點科學定位教學目標,明確未來階段人才培養的服務對象,專注打造以自身為優勢的學院品牌,不斷提升教學競爭能力。根據當地的發展優勢和產業特點,構建特色專業,以當地服務型產業和優勢發展產業的整體規劃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立足地區產業發展的特征,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構建特色產業教育品牌。及時調整不適宜當地產業發展模式的專業,適當轉變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使之成為符合陜西省地方特點的產業發展模式。根據陜西地區的產業發展規則,打造特殊產業,并逐步推進現代高端教育服務產業的人才培養,包括高端護理、健康養老、高端家政等全新的市場發展領域,提升專業人才的工作能力和適應能力[2]。
高職院校在促進專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做好專業設置,以陜西省當地產業為核心,以市場發展為根據,積極促進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努力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對接國家支柱型產業。促進特色產業的形成與發展,把握好專業區域性建設,根據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和專業優勢,完善職業辦學經驗,根據陜西省提出的具體要求,構建先進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相關工業基地,利用陜西省當地的產業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
要不斷完善產業結構,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調整人才培養規劃,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融合與促進,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