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蘭,鄒海丹,孫 菲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500)
虛擬現實技術(VR技術)本質上是一種綜合多領域成果的新技術,綜合利用多種系統設備,利用計算機生成三維環境,讓人們有沉浸感的體驗[1]。用戶借助必要的設備可以與虛擬環境中的其他對象交互,達到真實的視、觸、聽及嗅覺的體驗效果[2]。虛擬現實具有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想象性(Imagination)的特征,即虛擬現實的“3I”特征[3]。沉浸性指的是虛擬現實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交互性是用戶通過傳感設備感知虛擬環境當中的事物;想象性是使用者通過自身思維想象出的事物和場景,設想未來。母嬰護理教學實踐性較強,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相關技能操作技術才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將VR技術應用于母嬰護理教學,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
傳統醫學教學方式與VR技術對比,缺乏視覺深度信息,無法實際操作[4],有些動物實驗雖能接近真實環境,但是造價高,生理結構也與人體不同[5]。VR技術能夠模擬真實的人體環境及手術操作過程,而且不限制次數,并能提供反饋數據。
傳統的仿真模型為基礎的實訓教學方法,無法更多地滿足工作需求,加之實習以后,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學生操作機會減少。VR技術作為一種新的實訓模式,可以克服諸多限制,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調動其積極性,故而進入大眾視野。
VR教學可以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同時降低實訓成本。在課堂理論的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專業仿真軟件、多媒體技術及現代化網絡通信平臺構建虛擬仿真教學平臺。這種方式使得教學過程更具真實感和精確性,是對實踐教學的重要創新。
VR技術用于教學具有巨大的優越性:經濟實惠、形象生動、安全真實、情境重構、精確無誤。采用VR技術可以打造多樣化的教學環境及氛圍,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同時也可以突破現實教學中的限制,縮小實際工作當中的誤差。
VR技術能強化教學內容和知識的可視化,增強沉浸感,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環境。有研究發現,當學生被充分信任,能主動去計劃、組織和監控一項課程活動時,其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VR的情境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活學活用[6]。
通過線上學習通軟件發放調查問卷,掌握學生對VR技術的了解、興趣以及對授課方式的認同度等內容。共發放問卷216份,回收181份,回收率84%,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學生對VR技術應用教學的調查分析結果Tab.1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V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eaching from students
A.VR和課堂教學相結合,創設優質學習環境。VR技術可以讓醫學生的學習實現從傳統模式的理論+實踐向著理論+模擬實操+反饋的教學新模式轉變。通過VR技術構建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獲得新知識。目前,國際上利用VRChat軟件來實現VR與教育的融合。
B.VR技術融入母嬰實訓操作。通過VR技術,可以進行新生兒沐浴、人工喂養、乳房脹痛的擠奶操作等內容,使技能練習更加真實有趣。分娩過程一直是母嬰護理的一個重難點,可通過虛擬仿真讓學生感受接產過程,更好地掌握分娩護理技能。與仿真實訓模型相比,VR技術可以節約成本,風險低,互動性強。
C.重視教師在VR教學中的重要作用。VR教學是對傳統教學的補充與突破,并不是否定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教師指導在VR教學中起到的作用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顯著提高作用,所以,VR技術應用于教學也需要有豐富教學及臨床經驗的教師提供指導和支撐。
A.技術有待進一步成熟。雖然現在VR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還是存在頭顯分辨率低、無法與現實良好對接等問題,長時間應用還會出現眩暈、惡心等問題。還有些教師對VR技術不熟悉,需要團隊支持。
B.需要有效的學習評估手段。這需要教師探索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的新的評價方法,也需要設計者開發更多的技術手段來監督學生學習。
C.避免增加認知負擔。有研究表明,多元化信息傳遞會增加認知負荷。VR技術往往采用多元化信息交互的方式傳遞信息,所以要充分考慮學生特點,避免信息過載。
D.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有研究表明,VR技術對于基本技能水平的提升沒有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方式,但對于自我效能感、空間感和組織能力有顯著提升的作用,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篩選合適的技能操作進行VR技術應用。
E.對實物缺少了解。虛擬仿真實訓教學與實體實訓教學相比,缺失了對實物的主觀感知和對各種實物外觀、性能及指標參數的認識和了解,如果長時間單一采用這樣的實訓模式,難免會降低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及反復試驗驗證的分析能力。
目前,VR技術為醫學生的教學提供了便利,有著其自身明顯的優勢,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教師、開發者及研究者的通力配合。未來,VR技術會深度融入母嬰護理教育,將為母嬰護理教育開辟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