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珍瑾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福州)
[提要]平潭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地區最近的地方,經過近十年的開放開發,從偏安一隅的海島華麗轉身為兩岸共同的家園和國際旅游島。平潭承擔著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歷史使命,而兩岸人才融合發展則是平潭發展的重中之重。平潭要充分發揮區域資源稟賦,不斷加大兩岸人才資源的開發力度,發揮人才的基礎戰略性作用,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動兩岸人才交流與合作,促進平潭高質量發展。那么,平潭在兩岸人才發展中能夠發揮什么作用?有什么優勢?如何推動兩岸人才人力資源高效配置?本文針對這些方面展開闡述,并就如何推動兩岸人才融合發展提供建議。
平潭是全國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并計劃將平潭打造成臺灣同胞的“第二生活圈”,把平潭建設成為兩岸同胞合作建設、先行先試、科學發展的共同家園。這就要求平潭綜合實驗區必須引導兩岸特別是臺灣同胞參與到平潭的開發建設中來,尤其是要不斷加大兩岸人才資源的融合開發力度,推動兩岸人才向平潭集聚,為平潭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將重點圍繞如何吸引臺灣人才、留住臺灣人才兩個中心開展研究,以期為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兩岸同胞共同家園、推動海峽兩岸人才融合發展提供有用的參考及意見。
(一)兩岸人才融合發展是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的必然要求。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的目標是中央賦予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重大歷史使命,是深化兩岸交流合作、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專章提出了支持福建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的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作為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先行區,首先就是要吸引臺灣人才、留住臺灣人才,從而帶動更多的臺企臺胞登陸平潭。
(二)兩岸人才融合發展是平潭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支撐。習近平指出,“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人才是國家發展的首要資源。平潭綜合實驗區正處于爬山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強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作為支撐。尤其是平潭目前屬于典型的人口流出地,戶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要吸引流出人口返籍,就需要推動兩岸人才融合發展,發揮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確立人才優先的發展戰略,這將有利于實現兩岸人才集聚,有利于推動平潭高素質人口比重提升,有利于平潭在“十四五”期間育先機、開新局,為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三)兩岸人才融合發展是改革創新的動力源泉。習近平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2020年以來,美國通過操控芯片企業斷供華為,導致華為手機產業發展舉步維艱,一場芯片危機,讓大家認識到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去美國化”也在各個制造業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去美國化”需要通過改革創新來實現彎道上超車,而人才就是創新的動力源泉。平潭綜合實驗區是改革創新的“試驗田”,要聚焦臺灣地區擅長的芯片制造、康養醫療等領域,吸引臺灣人才共同推動科技與行業上的創新。
(一)政策優勢。平潭具有“綜合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游島”三區疊加優勢。2011年11月,國務院批復《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允許臺灣建筑、規劃、金融、醫療、旅游等服務機構的執業人員,持臺灣合法有效證書可以在平潭綜合實驗區開展相應業務。2019年1月,福建省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若干措施》,明確平潭對臺采信證書可在全省范圍內使用;同年8月,平潭全面完成268項國家職業資格比對工作;11月,正式將平潭對臺采信成果中的20項技能類采信項目在全省范圍內推廣。2015年4月,國務院批復《福建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要求推進對臺投資貿易,探索閩臺產業合作新模式。平潭自貿片區掛牌成立6年來,與綜合實驗區累計推出17批次206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91項,127項“平潭經驗”在全省乃至全國復制推廣,對臺創新成果占福建自貿試驗區七成以上。2016年8月,國務院批復《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方案》,支持臺灣居民開辦企業,鼓勵研究設立臺灣青年企事業扶持基金,加快建設臺灣創業園、兩岸青年創業谷等創業平臺,積極吸引臺灣中小企業到平潭投資合作,鼓勵臺灣青年到平潭實習及就業創業發展。同時,中央還陸續賦予了平潭在海關監管、稅收優惠、旅游開發、自貿創新、對臺融合等方面一系列支持政策。
(二)區位優勢。平潭距臺灣新竹僅68海里,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先后開通的海峽號、麗娜輪、臺北快輪,實現了對臺北、中、南部港口客運海上客貨直航航線全覆蓋,京臺高鐵、京臺高速的通車運營,使臺灣地區與福建省省會福州和長樂國際機場之間形成了半小時的生活圈,臺灣地區及平潭人員往來交通十分便捷。
(三)制度優勢。2019年平潭實施機構改革,以先行設置16個區直黨政機構部門和4大片區為主要內容,精簡了政府職能部門,逐步建立起職能明晰、綜合扁平式的行政組織架構,將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包括設置了臺灣工作部,在全國率先設立首家正處級規格的“臺胞臺企服務中心”,集成了對臺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的“接待服務+實體辦事”一體化融合,實現臺胞臺企“進一扇門、辦所有事”的“一站式”服務。
(四)資源優勢。平潭臺灣創業園是國務院頒布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之一。創業園內引進了宗仁科技等一批有市場前景、有較高科技含量的臺灣企業,進一步推進了兩岸產業深度對接。平潭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平潭對臺中藥材交易中心、兩岸農漁交流中心等經貿機構,為兩岸人才提供了創新創業平臺。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落戶平潭,并致力打造海峽兩岸高等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先行院校,與臺北海洋科技大學、臺灣東南科技大學和臺灣育達科技大學聯合進行“點對點”深度人才交流合作,推進了兩岸職業教育深度交流合作,探索閩臺高校與臺資企業聯合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新形式。
(一)平潭人才市場需求不足。平潭綜合實驗區產業基礎薄弱、經濟體量較小,實驗區成立前,平潭縣是全國貧困縣,經過十年的發展,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301.4億元,同比增長5.4%,較2010年增長236%。但是,產業支撐能力仍然相對不足,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較少,且大多數為總部經濟。同時,臺資企業數量也較少,從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9月底,平潭僅有臺資企業1,156家。從兩岸職業資格采信數據來看可以得到印證,2018年平潭開始探索臺灣地區職業資格與大陸地區同類(或類似)職業資格的標準比對與采信工作,至2021年4月,累計頒發職業資格采信證書600多本,70多家建筑、環保企業在平潭備案經營。4年時間頒發證書僅600多本,平均一年150本。顯而易見,臺灣地區人才來平潭就業空間不大,導致了兩岸人才集聚較慢。
(二)臺灣地區人才就業服務機制不完善。平潭雖然給臺胞臺企提供了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但是在臺胞就業服務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例如,平潭雖然開展了兩岸職業資格采信工作,卻沒有及時設立配套的臺胞職業資格資質考試認證中心,對于一些職業資格資質的考試,臺灣地區人才仍然需要到福州參加考試。同時,福建省政府將采信項目在全省范圍內推廣,而平潭的職業資格采信項目卻在省內其他地市認可度卻不是很高,更何況全國其他省市。
(三)兩岸局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為兩岸人才集聚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兩岸人才廣泛交流、融合發展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但是,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的影響,目前政治局勢進入了一個相對特殊的階段,臺灣地區當局設置了各種不合理的政策來限制人才流動,為兩岸人才交流制造了諸多人為阻撓。同時,受到疫情的影響,自2020年2月11日起“海峽號”、“麗娜輪”平潭至臺北、臺中海上直航航線停航至今,也給兩岸人才交流往來帶來了諸多的不便。
(一)明確兩岸人才融合發展方向。規劃出平潭開放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并從當前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建設兩岸共同家園、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旅游島的發展定位出發,采取優越的政策和措施,充分吸引、集聚和培養兩岸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特別是在公共服務領域以及總部經濟、旅游業、物流貿易業、集成電路業等特色產業方面的人才,努力打造出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化、兩岸融合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平潭綜合實驗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二)搭建集聚兩岸人才的平臺。要突出事業留住人、以產業集聚人才、用項目引進人才,實現人才與產業項目的共同發展,促進兩岸人才在平潭融合發展。例如,吸引臺灣人才、企業、中介機構入駐臺灣創業園,尤其是要引進臺灣百大企業和特色中小企業,吸引來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要充分利用平潭的區位優勢,建設一批兩岸合作的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發揮平潭中科半導體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作用,為兩岸人才提供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同時,利用平潭產業政策引入風險投資基金以及科技型孵化器公司,為兩岸人才創業提供持續動力。探索對臺服務貿易,擴大對臺服務貿易領域開放,把平潭打造成為兩岸服務貿易人才的集散地。
(三)建立兩岸地區人才培養機制。探索兩岸人才合作培養新模式,推動已經落戶平潭的廈大平潭研究院、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與臺灣高等院校進行合作辦學,培養平潭開放開發所需的專業型人才。通過開展兩岸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文創大賽、畢業生人才交流會等方式,推動兩岸企業、高校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促進高層次人才間的交流。
(四)健全臺灣地區人才政策保障體系。破除兩岸人才發展體制性障礙,探索建立健全人才引進、選拔、任用機制,為兩岸人才提供政策體制保障。設立臺灣人才引進專項資金,通過人才補助的形式,加大對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引進高層次、緊缺型人才的扶持。建立規范、公平、有活力的臺灣地區人才薪酬制度,探索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制等多種分配方式,重點向創新創業人才傾斜。
(五)完善臺灣地區人才資源配置。突出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為臺灣地區人才提供各種工作崗位,幫助平潭企業調劑所需的臺灣地區人才,促進人才有序流動與合理配置,提升臺灣地區人才對平潭市場的“黏性”。要推動政府建立的人才市場與社會投資的人才市場相互結合、高層次獵頭公司與一般功能人才市場相互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的人才市場體系。同時,要引入臺灣地區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搭建大陸企業與臺灣地區人才交流的橋梁;同時,加強與周邊地市人才市場的合作,增強人才市場的集聚和輻射能力,讓平潭成為臺灣地區人才登陸第一站,從而實現兩岸人才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