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林,鄧海鷹,謝錫鋒,譚社平,張宗華,董 瑞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南寧530023)
當前,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1]表明,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對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眾所周知,實踐教學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基本特征,其質量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最重要的評價內容。因此,國內外眾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的理論依據有全面質量管理理論、ISO9000 質量管理標準體系以及PD CA 戴明循環理論等,國內學者王軍紅從質量的內涵出發提出了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生成機制理論[2-3]。在構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時,有的從實踐角度構建了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4],有學者將實踐教學質量管理分為過程管理和結果管理來進行評價[5],有研究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實現[6],有的從微觀角度根據實踐教學的內容來設計[7],有的從質量內涵出發探討實踐教學質量的表達[8]。在國外,有人從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來考慮,根據實踐教學管理與實施、職業能力的培養與分析、 學習包的開發以及實踐教學成果等方面來評價[9]。
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定義“質量是指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這表明質量的本質屬性是一種客觀事物具有某種能力,這種能力滿足了人們對某種期望的需要。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實踐教學質量是實踐教學所產生的能效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
按照利益相關者理論,與實踐教學質量緊密相關的主體分別有企業、學校、教師、學生,其滿足主體需要的訴求點各有不同。企業是實踐教學的獲益者,因為企業招聘到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提高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企業也是實踐教學的參與者,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效率因為企業提供了最真實的實踐教學現場。學校是實踐教學的主要承擔者,在優化資源配置、教學管理等方面為實踐教學質量的實現提供了必要保證。實踐指導教師作為主體之一,主要承擔了組織實施實踐教學活動的具體任務,實踐指導教師的團隊結構和教師本身的實踐教學能力具有決定性作用。學生是實踐教學質量的徹身感受者和受益者,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學生職業生涯中能得到最充分最直接的反應和體現。可見,利益相關者的多元化導致了實踐教學質量主體多元化[10]。
同時,實踐教學質量是在實踐教學活動的實施中形成的,這些活動也反映了相關主體的互動形式和組合方式。根據文獻[11],實踐教學活動包括了實踐教學過程、實踐教學反思、實踐教學氛圍等方面。其中,實踐教學過程活動主要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在實訓室等場所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以實踐能力為主的教學活動過程。實踐教學中的反思活動在促進實踐教學質量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踐教學氛圍的營造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和職業情操的陶冶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目前,研究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模型中常用的評價方法有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決策導向法(簡稱CIPP)等。上世紀70 年代初運籌學家薩蒂提出層次分析法,他將與決策有關的各種因素列出來,按照其內在的關聯性劃分成有序層次,然后請專家根據一定的對比尺度經驗判斷各層次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通過構造判斷矩陣計算出各層次因素的權重。這種方法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在解決較為復雜問題時比較有效。決策導向法是20 世紀60 年代斯塔弗賓提出了的評價模式,他認為,評價目的就是為決策者提供信息服務,所以評價過程應該包含背景、輸入、過程和輸出。目前,這種方法應用比較廣泛。
另外,也有學者使用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和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項目)評價模式對職業教育質量進行評價,兩者雖然在測評目標和內容、評價方式等不同,但是都是以系統評價模型為基礎,其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綜合以上分析,本文選取了企業、學校、教師、學生等四個主體和實踐教學過程、實踐教學反思、實踐教學氛圍等三個教學活動,作為實踐教學質量的7個基本評價維度,以及下設評價指標,構建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包含了目標層、準則層及方案層,如表1。

表1 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以某職業院校電力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為例。在研究中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各指標權重,邀請專家組對評價體系評判。
首先,構造判斷比較矩陣,在同一層級不同指標之間進行兩兩比較,主要是通過比較各準則層指標對于目標的重要性,及各方案層指標對于每一個準則的重要性,構造出成對比較矩陣,然后,計算出各準則層指標對于目標的權重,以及方案層各指標對于對應準則的權重。比如,準則層任意兩個指標Ci和Cj對目標層O 中的重要性對比,用kij表示Ci和Cj對目標的重要性之比,將所有比較結果構成矩陣M =(kij)7×7,其中 kij> 0。當 i = j 時,有 kij= kji= 1。顯然按照薩蒂的研究,比值kij的大小用1~9 來相對衡量,即表示Ci比Cj的重要性從同等趨向于明顯。比較矩陣構造后,計算各準則層的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小于0.1)。利用層次法分析軟件yaahp計算,得出準則層指標權重如下表2。

表2 準則層比較矩陣及指標權重表(一致性檢驗比例為0.0724,權重值1.0000)
同理,可得各方案層相對各準則層的比較矩陣。經計算,得到指標體系的權重見表3。

表3 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權重表
由表2 可知,實踐教學質量相關的主體所占比重較大,排序分別為教師、學校、企業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以實踐教學過程活動比重大。在二級指標中,以企業對實踐操作能力認可度、校內實踐條件建設、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學生的崗位能力提升等大,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應用。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實踐教學實施、實踐教學診斷、教學場境營造更需得到重視。
據此,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系統性地完善了供用電技術專業發展規劃,在考慮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時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如在加大了突出教師實踐指導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投資5000 多萬元建設校內電力技術全環節多功能實訓基地,更加注重學生職業綜合能力提升[12],以工作場境再造、工作任務“角色扮演”等方式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系部負責人-企業負責人”聯席制深化校企合作,深入開展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診斷與改進等。經過多年的建設,該院電力類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建設了1 個國家級供用電生產性實訓基地,2 個國家級專業,2 個省級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成功申報1 個省級高水平創新團隊,學生在全國性智能供配電系統安裝與調試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第一名。
以多元主體的視角從企業、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實踐教學過程、實踐教學反思、實踐教學氛圍等7個方面設計了評價維度,構建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應用該體系為電力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決策依據,取得了顯著成果。文中把實踐教學活動納入評價指標,是構建本指標體系中的特色。如此一來,將評價實踐教學的靜態特性和動態特性結合起來,力求從深層次反映實踐教學質量的特征,找出實踐教學中優劣因素和環節,為制訂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相關政策、措施、行動重點等提供針對性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