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同時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有利于幫助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掌握知識。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閱讀引導,讓學生在平時閱讀過程中反復地練習得到有效的閱讀習慣培養。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閱讀的培養時設置合理的評價體系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文章研究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對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進行培養與評價。
關鍵詞:閱讀習慣;培養與評價;策略方法
一、 引言
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是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地閱讀而獲得了一種能力,能夠展現出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種學習規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時然后能夠從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習慣等方面來進行評價,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體會進行綜合性評價。教師通過對閱讀習慣的研究能夠作為語文學習的一種輔助手段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能夠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識。
二、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閱讀現狀
(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沒有合理的閱讀方法
高中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固有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習慣先進行默讀,然后對文章進行大致的瀏覽,了解基本的內容就完成了閱讀。這樣的閱讀過程并不能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透徹的了解,長此以往閱讀習慣導致了學生沒有合理地進行閱讀,從而在語文學習的時候不能夠盡心盡力。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了合理的閱讀方法按照正確的閱讀方法去進行閱讀,那么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將會事半功倍,讓學生的語文成績得到提高。
(二)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習慣不重視
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到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一般是讓學生先對文章進行大致的瀏覽,并不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細致的標注或者是進行記錄。這就導致學生雖然學習過了這篇課文,但是因為沒有應用正確的閱讀習慣,導致最后的學習結果只是浮于表面并沒有深入學生的內心中。只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正確的閱讀習慣才能夠將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夯實鞏固,保障學習效果的高效性。
三、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意義
(一)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兩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將這些習慣在學生的成長發展中得以體現。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記錄習慣,能夠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對美好事物保持興趣的態度,這樣學生在生活中就會對任何事情都充滿積極向上的態度。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細致閱讀,能夠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善于觀察和注重細節的能力。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都是為了學生可以更好地發展。
(二)正確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拓寬視野
教師培養了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觀察到更多的閱讀重點。每一篇文章中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細致、認真地閱讀,就會發現每篇文章中所包含的豐富內容,然后對這些內容進行記錄。學生能夠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然后對內容進行記錄和搜索,在課外的時候讓自己的知識得到補充,這對語文學習來說,是十分有利的。要知道語文學習內容所包含的知識眾多,學生能夠對其中一項有興趣,然后進行深入探索對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四、 語文閱讀習慣培養與評價的策略
(一)加強師生交流,了解學生閱讀需求
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及時地了解學生閱讀的現狀和閱讀過程中的所需,這樣才能為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養成,有針對性地去設計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教師在和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更多地了解學生,可以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養成閱讀思維,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對閱讀的習慣和興趣,讓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工作,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水平,從而更加適應高考對學生語文閱讀水平和能力的需求,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例如,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定期地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和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向教師請教一些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困擾和想不通的謎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提的閱讀中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在閱讀過程中培養閱讀的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這些問題來發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幫助學生及時地糾正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上的錯誤,還可以推薦給學生一些可以啟發學生思想,有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的書籍,幫助學生進行更好地閱讀,在閱讀中去成長。
(二)更新閱讀教學,改進教學語言
閱讀思維習慣的養成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來改進自己的教學語言。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和引導學生去進行自主的思考和發言,多給學生一些機會表達自己對一些閱讀內容的觀點和看法,更加重視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和閱讀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積極主動地獨立思考問題,對問題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認識。
例如,在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赤壁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來進行教學。教師在讓學生進行獨立閱讀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獨立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明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生僻字,以及關于文章內容和主旨方面的問題。教師再將這些問題,通過引導交流,讓學生在討論中去得到答案,教師則要做好引導和補充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可以更好地通過自己去解決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利于學生長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幫助學生養成在閱讀中進行獨立思考的意識和習慣。
(三)倡導自主閱讀,培養閱讀習慣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更加強調了學生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建設者。因此,高中教師在面對新課改的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時,需要更新閱讀教學的觀念,把學生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多鼓勵學生去自主閱讀,增加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幫助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學生可以更好地在我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所需和閱讀愛好去閱讀,去更多地汲取自己所學的知識,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中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造一部分的自主閱讀的時間和機會,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成長階段為學生推薦和選擇一些比較好的閱讀書目,學生可以在通過閱讀這些有價值的書目中,更好地獲得成長和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書目推薦給其他學生,學生在推薦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進行總結和思考,有利于學生對書本的主旨大意和核心內容的把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在班級內建立起良好的閱讀氛圍,有利于班級內部學生整體的閱讀習慣的養成。
(四)強化朗讀訓練,培養閱讀興趣
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一些閱讀訓練和朗讀訓練來幫助學生強化閱讀,在這些訓練中幫助學生更多地去思考,在朗讀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到文章的情感表達,加深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思考和理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基于對文章或詩詞的理解去進行獨立創作,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朗讀的訓練和教學,可以讓文章衍生出更多的可能,讓文章在每個學生的思考和創作下散發出更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從而可以使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更多的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更多地去閱讀和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建立長期閱讀的意識和習慣。
例如,在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沁園春·長沙》一文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舉行一個毛澤東的詩詞分享會,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分享更多的關于毛澤東的詩詞,學生可以一起交流毛澤東在每個不同階段所寫的詩詞的不同情感和歷史背景。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一些好的詩詞進行朗誦,組織學生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到作者在創作時的情感,以比賽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基于學生的閱讀和語文素養的積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作一些詩詞,在創作中更好地運用在閱讀的過程中所學到的技巧和詞匯,使文章可以充分地表達出自己想要表現出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利用閱讀進行創作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五)開展閱讀活動,實踐提高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活動來增強學生之間的閱讀交流,在交流和互動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幫助學生在更多的討論中可以更加全面地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在閱讀實踐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閱讀習慣的建立和養成方面的問題,分享有意義的課外讀物,幫助學生在這種閱讀活動和閱讀分享中提升閱讀的能力,加強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意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班級內部組織開展一些閱讀活動,類似于話劇表演、詩詞創作分享、朗讀比賽、文學知識比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活躍班級內的閱讀氛圍,在增加學生的彼此交流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學內容,學生可以根據閱讀內容選擇一些有意思的部分進行話劇表演,還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于詩詞創作熱情,在創作中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化和文學知識。這些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養成的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通過更多地參與這些活動,可以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更好地提升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成長。
(六)為學生設置閱讀習慣自我評價的調查問卷
教師為了及時地掌握學生的閱讀習慣情況,可以設置調查問卷的方式,來考查學生在平時閱讀過程中的習慣。教師在設置評價的調查問卷時,要從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著手,對這些問題進行提問,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去判斷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否已經發生改變。在改變的過程中是否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發展。大部分的高中生在閱讀過程中已經養成了閱讀習慣,教師要對學生的這些習慣進行糾正,就需要學生過一段時間去填一次調查問卷,對自己的閱讀習慣進行評價。通過每一次的評價發現是否已經形成了正確的閱讀習慣。
例如,教師在設置調查問卷的問題時,需要從學生的基本閱讀方法以及閱讀過程中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提問。教師設置問卷的第一個問題,需要先詢問學生是否已經在平時生活中有堅持每天閱讀。通過第一個問題來考查學生是否已經建立起了每天閱讀的良好習慣。然后再詢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是否有記錄,通過這個問題來考察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否已經形成。然后再設置第三個問題,在閱讀之后是否有寫閱讀隨感的情況,通過這個問題來發現學生在閱讀之后能否將自我的閱讀感受進行展示。除了這三個問題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文中多設置一些關于細節性的問題,從多方面來考察學生的閱讀情況。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狀況,為學生塑造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進一步培養。
五、 結語
總而言之,對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培養是幫助學生發現語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通過不斷學習發現閱讀規律然后達成學習目標。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借鑒多種閱讀習慣于培養的經驗與方法,讓教學變得更完善。通過多種有效的閱讀習慣培養方式與閱讀評價工具來對學生實施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使得學生受到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培養。
參考文獻:
[1]盛小云.新課程背景下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與評價[J].中華少年,2016(10):121-122.
[2]黃俊瑜.高中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生語文閱讀習慣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3(8):96.
作者簡介:李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新疆伊寧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