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永霞
互聯網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網上娛樂、交友、聊天、視頻、購物、曬圖等,真是“應有盡有”,方便之極!互聯網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交往方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互聯網時代”,來感受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吧!
1.八年級(5)班的同學們正在開展以“我的互聯網時代”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現在請你完成下面的任務。
(1)為活躍氣氛,請為本次活動擬寫一則宣傳標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仿照示例,補充活動形式。
示例:找一找,網絡的知識
形式一:? ? 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二:? __________________
(3)請列舉幾個常見的網絡用語。
__________________
2.身處互聯網時代的我們,都喜歡給自己取個網名,以便與人交流。一個好的網名,既要展示自己獨特的個性,又要體現高雅的志趣,如“一江春水”“夜雨時”“隔水樵夫”“醉里挑燈看劍”等。請你給自己取一個別致的網名,并說說它的由來和含義。
示例:網名:一江春水
由來和含義:出自李煜《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春水如藍,丹心似火,從多彩的生活里汲取不竭的動力,滿懷熱情,期待美好的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網絡學習有利有弊,請就中學生在互聯網上學習時要注意的問題,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幾點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材料,按照要求答題。
【材料一】以下是近年我國國民電子閱讀情況調查表。
【材料二】隨著生活節奏加快,閱讀的載體也越來越多樣化,我國國民紙質圖書的閱讀時長略有減少。2019年,我國成年人人均每天讀書時長為23.6分鐘,比2018年減少了1.95分鐘。2020年,我國成年人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為28.78分鐘,比2019年增加了5.18分鐘。
【材料三】上海市的調研顯示,63.55%的青少年認為“紙質讀物”具有最好的閱讀效果。青少年青睞紙質圖書的主要原因包括“閱讀習慣”“需要深度閱讀”“為了收藏”“查找內容方便”“需要記錄或做讀書筆記”等。
(1)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了什么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以上三則材料說說怎樣處理“電子閱讀與紙質閱讀”的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上開展以“我們的互聯網時代”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1)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上傳新聞的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成為傳播者,人人都可以實時發布網絡消息,因此網絡信息也存在一定的真實性與可信度問題。如“廣州不再接種第一針疫苗”“北京教育機構暑期不準開課”“銀行將全面暫停房貸”等消息,均被官方證實為謠言。
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1.2%,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9.1%。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時效性更強,信息資源更豐富,搜索更快捷。那么,你如何看待網絡信息?請說出你的觀點。(80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信息傳播途徑單一,人們主要靠口口相傳來傳播信息。下圖是一個信息傳播有誤的故事,請你簡要復述這個故事。(60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結合活動主題及材料續寫下聯。
上聯:漫步書山品嘗文化
下聯:
6.進入21世紀,網絡流行語盛行,比如我們常說:“你真是在‘尬聊’!”尬聊,顧名思義,來源于“尷尬”一詞,指瞬間把天聊死,讓氣氛陷入冰點,是當下比較熱門的網絡流行語,備受青少年喜愛。但很多老師禁止同學們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你也支持老師的做法,請說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閱讀下列三則材料,完成題目。
【材料一】類似“凡爾賽”“爺青回”“九漏魚”等詞語,經由互聯網傳播,已經滲透進民眾的日常生活。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語言傳播設備的普及,網民接受新詞且被新詞浸染的速度異常快。同傳統媒體對新詞有篩選和冷卻的過程相比,新媒體則顯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報》)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當一個耄耋老人、一個公務員、一個銀行職員、一個漢繡的繡花徒,上來都稱呼我為‘親’時,我何止被驚呆,簡直是崩潰。”
(摘自《文匯報》)
【材料三】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這個國際性紀念日旨在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在各種新興表達令人眼花繚亂、各種網絡新詞遍地都是的當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9年設立的這個紀念日,顯得極具前瞻性且又意義非凡。
(1)結合材料,說說傳統媒體相比于新媒體,少有不雅之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點贊”一詞現在使用頻率極高。請根據材料,指出這種表達的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個人言論可以得到自由充分表達的今天,請你就如何維護漢語的純潔性,對社會和個人各提一條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閱讀下列材料,完成題目。
【材料一】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實用的移動端軟件應運而生,針對學生群體的多款作業軟件也異軍突起,這些作業軟件因其強大的自動解題功能,受到學生們的追捧。不少學生將“幫做作業”軟件視為一種便利快捷的學習載體。
【材料二】“作業幫”“小猿搜題”“快對作業”“作業精靈”……只要從手機應用商店搜索“作業”兩個字,就能找到十幾個解題的軟件。“十個伙伴九個都在用”“拍照搜題,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隨手拈來”等宣傳語更是“廣為流傳”。
【材料三】據一名初二學生小華說,他們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機的同學都下載了這些作業軟件,只要拿起手機對著題目拍個照,上傳上去,幾秒鐘就可以尋求到最佳的解題方案。用軟件來問作業、寫作業也成為時下學生學習交流的時髦方式。
(1)請概括上述三則材料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針對眾多學生使用“作業軟件”這件事,你所在的班級準備開展“作業軟件使用利弊談”班會活動,請你從正反兩個角度各陳述一條理由。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