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娟
12月21日,由《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主辦的2021“金鑰匙——面向SDG的中國行動”發布典禮在線舉行。經過激烈角逐,共有15項行動在各自所在類別脫穎而出,獲得“金鑰匙·冠軍獎”,60項行動獲得“金鑰匙·優勝獎”,45項行動獲得“金鑰匙·榮譽獎”。
金鑰匙總教練、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錢小軍教授出席發布典禮并致辭。她表示,始終堅持的評價標準和流程是“金鑰匙——面向SDG的中國行動”能得到多方響應和支持的關鍵。她在介紹金鑰匙評價標準時指出:“咔嗒一聲”意指以創新智慧突破問題的痛點;“迎刃而解”體現的是創造多重價值;“找準癥結”強調精準發現并定義問題,“大道至簡”強調高匹配度的解決方案,“眼前一亮”則注重產生啟迪和引發共鳴。她認為堅持金鑰匙既專業又形象生動的評價標準,是能夠找到更有創意、更有實效、更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行動的基礎。
參加金鑰匙活動需要企業連闖“預評審、路演晉級賽和冠軍選拔評審”三關,流程相對復雜,對企業具有挑戰性,但依然得到企業積極響應。錢小軍認為,這一方面體現了企業對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執著和開展可持續發展行動的自信。另一方面,復雜的流程設計也支持并幫助企業淬煉出可持續發展行動的完整解決方案(SDG Solutions),用于預評審的文字材料、參加路演/晉級的口述故事和課件、角逐冠軍獎的百秒視頻,構成了塑造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的基礎素材庫,有助于企業向各方講好可持續發展行動的故事。
金鑰匙發起人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社長兼主編于志宏在致辭中表示,主辦方致力于將金鑰匙平臺打造成中國可持續發展行動的匯聚地和賦能者,未來會聚焦于三個方面開展工作:加強國際平臺建設,支持中國可持續發展行動在國際性會議和活動中擴大國際影響力,比如在COP26上發布《金鑰匙低碳行動領導力報告》,申報聯合國SDG優秀實踐等;搭建學術平臺,舉辦相關研討活動,持續探討金鑰匙行動的學理價值,讓更多的金鑰匙行動走進高校商學院課堂和管理創新成果的行列,擴大學術影響;加大傳播力度,構建可持續發展行動以視覺影響為主題的傳播基地,讓更多的人看見金鑰匙,看見金鑰匙行動。
華平投資高級副總裁梁利華作為2021金鑰匙活動合作伙伴代表發表致辭,她介紹說,華平投資長年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以負責任的方式開展各項投資,高度重視ESG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是華平投資在全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表示:“我們始終相信將ESG因素納入投資全周期有助于管理風險、提高效率、打造具有長期可持續價值的企業。同時,我們對可持續發展與日俱增的關注也為價值創造帶來新的機遇。”
據梁利華介紹,近年來,華平投資在中國和東南亞投資了很多將解決ESG問題作為其業務核心發展戰略的企業,其中包括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的新能源新材料企業,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就業以及可負擔住房的企業,推動普惠金融的企業等。與此同時,華平投資還與被投企業的管理團隊緊密合作,幫助其完善ESG治理和實踐。2021年,華平投資正式成為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的簽約機構,梁利華表示,華平投資未來將進一步踐行ESG投資理念,促進行業綠色投資持續健康發展 。
“金鑰匙——面向SDG的中國行動”由《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于2020年正式發起,該活動對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17項目標,旨在發現和尋找更多面向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企業實踐行動,傳遞中國理念、講述中國故事、共享中國經驗。據主辦方介紹,2021年共有157家企業提交了170余項行動,經過預評審共有112家企業126項行動參加了低碳發展、無廢世界、禮遇自然、新自然經濟、鄉村振興、人人惠享、優質教育、可持續消費、美好出行、科技賦能、責任金融、驅動變革、四海一家共13個類別的獎項角逐,經歷了推薦/自薦、公眾投票、路演/晉級賽、短視頻評審選拔等環節競爭晉級,讓最具金鑰匙特征的面向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發布典禮當天還發布了金鑰匙特別獎項,包括“金鑰匙·最受感動獎”“金鑰匙·喚醒未來”“金鑰匙·跨界創新獎”“金鑰匙突出貢獻獎”“金鑰匙·最具人氣獎”。
2021“金鑰匙——面向SDG的中國行動”得到了華平投資、中國圣牧有機奶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2021“金鑰匙·冠軍獎”
—?鄉村振興?—
電力眼賦能鄉村振興路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聚焦鄉村發展問題,深挖電力大數據價值,貢獻電網智慧。
—?人人惠享?—
適老化信息服務,助力跨越“數字鴻溝”
(中國移動江蘇公司)
獲獎理由:定制“適老化”服務,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融入智慧社會。
—?優質教育?—
“愛不止步,點亮未來”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
(安踏體育用品集團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以體育的快樂和運動的力量,點亮鄉村青少年夢想,激發不斷向前的動力。
—?可持續消費?—
創新“三環”體系,終結塑料廢棄物
(阿迪達斯體育(中國)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不斷突破邊界,用創新賦予塑料廢棄物新生命,守護蔚藍海洋。
—?四海一家?—
科技創領綠色模塊化建筑,
打造全球綠色建筑典范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引領新基建,以鋼結構集裝箱模塊化技術助力全球綠色建筑發展。
—?科技賦能?—
首創“動態防雷”模式,最大化減少雷電災害
(國網蘇州供電公司)
獲獎理由:整合優勢資源首創動態防雷體系,為各行業降低雷電活動的危害貢獻解決方案。
—?驅動變革?—
搭建“我家有電工”線上平臺,破解表后維修服務難題
(國網襄陽市襄州區供電公司)
獲獎理由:化解表后服務“頑癥”,詮釋利益相關方資源互濟的新方式和新價值。
綠色低碳讓辦公更“自由”
(中海商業)
獲獎理由:低碳、健康、智慧融合一體,塑造綠色低碳與經營升級互促的新型辦公。
—?責任金融?—
“電e金服”——破解供應鏈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物資分公司)
獲獎理由:以數字化金融服務提高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可獲得性,保障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美好出行?—
百度地圖“智慧”破解城市停車難題
(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以AI技術破解停車難題,為科技賦能城市交通創造實踐樣本。
—?新自然經濟?—
沙漠有機奶:把“黃色沙漠”變成“綠洲銀行”
(中國圣牧有機奶業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用“天人一理,萬物一體”的中國智慧,在人類禁區闖出一片有機奶業新天地,將“荒蕪沙漠”變成“綠洲銀行”。
—?無廢世界?—
電力“閑魚”,喚醒沉睡資源
(國網浙江寧波市鄞州區供電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搭建閑置電力設備共享平臺,為全社會閑置資源再利用貢獻智慧。
—?禮遇自然?—
筑巢護鳥,搭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橋
(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
獲獎理由:轉變人與自然關系視角,以禮遇自然的中國智慧與鳥類共生,實現電網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良性增效。
—?低碳發展?—
打造低碳“源”端典范,引領新能源健康發展
(國網冀北張家口風光儲輸新能源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有效破解新能源大規模集中并網難題,強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打造零碳工廠,賦能凈零供應鏈
(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
獲獎理由:從可持續發展踐行者到賦能者,助力低碳產業“生態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