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十九屆六中全會總結提出“堅持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偉大斗爭的寶貴經驗,是我們黨偉大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黨外干部人才是黨的干部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統一戰線法寶作用發揮的重要智力支撐。著力培養政治堅定、業績突出、群眾認同的黨外干部,著力聚集素質優良、愛國奉獻、作用突出的黨外人才,是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需要探索推進的時代課題。
當前,成都市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開啟了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壯闊征程,為我們黨培養黨外干部人才和黨外干部人才施展才干、建功立業提供了廣闊舞臺。新征程、新使命需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在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干事中培養人才”工作定位,進一步健全制度機制,引導和支持黨外干部人才勇擔復興新使命、砥礪奮進新征程、建功立業新時代,踴躍投身“蓉城同心”五大行動生動實踐,躬身干事創業,成長成才成事,發揮更大作用,為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匯聚強大力量。
加強組織領導
組織領導是有序推進工作、強力抓好落實的重要保障,做好黨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建立健全系列制度機制,統籌協調推進。
加強工作指導規劃。嚴格落實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推動各級黨委(黨組)高度重視黨外干部人才工作,把黨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納入本地區本部門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因地制宜出臺關于切實加強黨外代表人士和黨外干部培養工作措施,對全市黨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作出政策規范和工作指導。
健全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指導督促各級統戰部門發揮牽頭協調作用,建立完善黨外干部人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協作機制,加強與人大、政協、紀檢監察、宣傳等部門(單位)和黨外人士所在黨派、所在單位、所在團體協商溝通,共同研究部署黨外干部人才工作,形成齊抓共管、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
健全完善督查機制。積極統籌推進目標化管理,把加強黨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市委統一戰線工作專項督查、區(市)縣和市級部門領導班子年度目標考核重要內容,較真逗硬督查考核,層層壓實工作責任,確保工作任務要求落到實處。
廣泛發現人才
黨外干部人才廣泛分布于高校、國企、科研院所、非公有制經濟等不同領域,他們是改革發展和治理需要的重要智力資源,又集聚了豐富的要素資源,用好黨外干部資源需要廣開渠道、科學標準、創新方式,不拘一格降人才。
擴展識才渠道。堅持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實踐活動中發現人才,分領域細化行動方案,建立完善黨外干部人才聯誼引領組織,搭建黨外干部人才干事創業平臺,充分發揮歐美同學會、海聯會、知聯會、新聯會、同心智庫等統戰組織作用,深化“同心桑梓”、“智薈驛站”、“新心向蓉”等實踐陣地建設,以“蓉城同心”五大行動為統領,開展“同向共謀雙城記”、“同心共畫都市圈”、“同力共建示范區”等活動,注重在具體活動中考察黨外干部人才政治素質、參與熱情、奉獻精神、貢獻程度,及時精準識別黨外干部人才。
完善評價體系。建立健全以政治表現、思想狀況、履行職責、廉潔自律等為導向的黨外干部人才評價指標,突出創新價值、創新能力、重要貢獻等評價重點,建立由統戰部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和黨外干部人才所在單位,共同參與的評價工作機制,堅持日常評、年度評和政治安排專門評相結合,準確了解掌握黨外干部人才真實情況。堅持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相結合,分領域制定領軍人才、骨干人才、優秀人才評價指標,注重全方位多渠道考察,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處理復雜問題、應對重大考驗中的現實表現。
優化選才體系。構建組織薦才、社會覓才、平臺選才、個人舉才相結合,各領域、全方位、多角度的選才體系。推動黨外干部人才集中的單位定期推薦符合條件、有發展潛力、適合在黨外發揮作用的人選。注重從高層次人才計劃、先進人物評選表彰及宣傳等渠道,發掘黨外人才。指導歐美同學會、知聯會、新聯會、同心智庫等統戰組織提升組織活力,分級分類對重點對象實行列表管理、動態管理,發現儲備人才。
加強培養鍛煉
引導黨外干部人才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需要著力從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入手,切實增強培養鍛煉力度,促進一大批黨外干部人才靜心干事創業,逐漸成長成熟,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激活干部人才干事創業動力。
強化政治建設。健全“蓉城同心”思想政治引領機制,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深入開展“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不忘創業初心·接力改革偉業”等活動,常態化開展黨外干部人才思想狀況調研和分析研判,針對敏感節點、重大事件、重要輿情等加強思想引導,教育引導黨外干部人才不斷增進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思想認同,理論、情感認同,持續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強化教育培訓。制定實施黨外干部人才教育培訓規劃,加強社會主義學院建設,完善教育培訓和課程體系,提供“套餐式”、“訂單式”針對性課程服務,建設網絡學習平臺,增強培訓實效。統籌做好培養鍛煉計劃,推動各種實踐鍛煉形式制度化、規范化,持續實施“成都市黨外干部菁英培養工程”,加強黨外后備干部人才源頭建設,改進黨外干部人才遴選程序和培養方式。
強化后備隊伍建設。貫徹落實“把一部分優秀人才留在黨外”政策規定,有意識地安排引導一部分優秀青年干部留在黨外發揮作用。開展黨外干部人才情況專項調研,注重加強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等黨外人才“源頭”建設,發現儲備一批黨外后備人才,保證各類各級黨外干部人才數量比例和合理梯次結構,并做好跟蹤培養管理。通過四川省黨外干部實踐鍛煉基地、成都市優秀年輕干部“雙百計劃”等途徑,推薦選派優秀黨外干部人才赴上級機關、其他市州等掛職鍛煉,根據培養對象的經歷空白、能力短板,加強個性化培養鍛煉,使他們盡早進入角色。
突出安排使用
黨外干部人才的安排使用是深入踐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要體現,是彰顯中國共產黨更高境界、更大氣魄的重要渠道。貫徹落實“四個尊重”方針,對黨外干部人才“高看一眼,厚待一等”,充分尊重、愛護、信任,最大限度整合其富集的資源力量、發揮其獨特的自身優勢,服務公園城市建設。
推動專業崗位安排專業人才。秉持“使用是最好的培養”理念,貫徹落實黨外干部人才安排使用政策規定,健全完善組織、統戰部門及時會商機制,統籌安排優秀黨外干部人才配備,鼓勵先從基層崗位干起,動態掌握研判黨外干部人才實踐歷練情況,對政治素質好、專業能力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黨外干部人才要對口安排到重要崗位任(掛)職,符合條件的可擔任行政正職。大力推動法檢兩院黨外干部配備,加大在政府組成部門、司法機關、人民團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及文化衛生單位領導班子選配力度。積極推動成都市黨外干部人才“走出去”,向國家和省級領導班子、民主黨派中央和省級組織、省級部門(單位)、有關市州輸送優秀黨外領導干部,進一步凸顯成都市黨外干部人才工作良好成效。
推進政治安排。貫徹落實“統籌兼顧,全面安排”的黨外干部人才政治安排基本方針,堅持選擇性與靈活性統一原則,注重政治進步性、廣泛代表性,兼顧政治表現、業務專長、參政議政能力、對大局貢獻和界別代表性等要素,綜合平衡,優化結構,積極推薦明大局、會協商、善議政、有熱情、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黨外人才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政府參事、特約人員等,通過民主協商,做好人大黨外代表、政協委員推薦、培養和換屆工作。
強化獻計出力組織保障。積極為黨外干部人才資政建言、參政議政創造良好條件,把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悉心關照黨外干部人才政策落到實處。完善知情明政、考察調研、參政議政等機制,建強用好統一戰線同心智庫,鼓勵支持黨外專家結合專業特長成立統戰成員智囊團、顧問團、服務隊,引導黨外人才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通過專題調研、集體研討、競技拉練等多種形式提高建言質量,把重要成果轉化作為工作成績納入單位考評考核,與激勵獎勵掛鉤。安排優秀黨外干部人才擔當重任,鼓勵引導黨外干部人才進社區、進園區、進校區、進鄉村,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高質量發展上聚焦發力,在經濟建設、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社會公益、志愿服務等一線建功立業。推動市、區(市)縣兩級四套班子黨員領導干部和市級部門黨組(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與黨外代表人士開展聯誼交友活動,實現聯誼交友制度化常態化,著力提升黨外干部人才知情明政、助力改革發展能力和貢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