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
學生永遠是我們教學的主角,不是配角。近幾年來,音樂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音樂教育讓我們的教學有了很大的轉變,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怎樣培養初中學生的合唱能力呢?
一、培養合唱團員對合唱的興趣
剛進入合唱團的孩子對合唱往往是充滿期待和興趣的,但是當他們一旦接觸到難度較大的合唱作品或是遇到教師打疲勞戰的時候,興趣就慢慢地消失了,因此我們教師要非常用心地培養和保護孩子們對音樂、對合唱的興趣。首先合理安排時間。如果我們的排練時間太密集,讓孩子們覺得很為難的話,他們會退縮的。因此,我們要適當地犧牲下自己的休息時間,找到最適合孩子們排練的時間來排練,這樣,合唱團出勤率才能高,合唱才能持久,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才有可能。
2 合唱隊成員合理布局
培養學生合唱能力,需要教師對合唱隊成員合理布局。以我的教學為例,我一般把學生先組成一個兩聲部,以六十人為例,大約是35:25,如是是三個聲部的合唱團,那么比例大約是25:20:15。我會依裾他的音色確定孩子的聲部,再考慮他的能力,而且這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有些家長和孩子有錯誤的概念,以為唱高聲部是最好的。其實在合唱隊里,唱中聲部和低聲部得到的音準概念修養會更深,因為它們更難。所以,在一開始安排聲部時,我就讓學生形成這樣一種意識:中低聲部并不是每個隊員都能勝任的,只有達到了音準感和穩定性很好時才能到中低聲部。在組隊時,我將音準感較好的學生均勻地分布在聲部中,使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都能找到依靠,增加他們的演唱自信心和音準穩定性。同時,在聲部與聲部的相鄰處,安排音準穩定性較好的學生,將音準感好并且聲音較亮的學生安排在隊伍的后方,以便在演唱中給前面的學生提供音準支持,同時,避免聲音過亮造成的音色不統一。
三、為孩子們多提供表演機會
教師要經常提供一些舞臺演出和表演的機會給合唱團員,比如,學校的藝術節、班級合唱比賽、軍訓演出等等。把孩子們排練時、演出時的瞬間照拍下來,及時在班級群、家長群或上傳到校園網或是在學校櫥窗展示。讓他們覺得排練合唱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從而產生更濃的興趣。
四、精心選擇適合學生的作品
初一、初二的男生正處于變聲期,我們要選擇旋律比較吸引人的、好聽的歌曲,如:《飛上彩虹》和《瑤山夜歌》等。如果所選的歌曲不好聽,合唱團就是唱得再好也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而且,合唱學生也不愿意為之而努力演唱。此外,教師還要根據自己合唱團學生的實際水平來選擇歌曲,因為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循序漸進。
五、科學合理的安排訓練
科學合理地安排發聲練習可以大大提高合唱的效果,練聲可以使隊員盡快進入歌唱狀態,并通過練聲為下面的作品排練奠定基礎。合唱練聲中除了打開嗓子,最重要的是氣息的練習?!案璩乃囆g就是呼吸的藝術”,這句話可能有點夸大,但它說明了氣息控制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吸氣并不是吸得越多越好,吸氣要適中,該多就多,該少就少。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氣息淺、吸氣抬肩、不會氣息保持等呼吸問題,對孩子們最好不要講什么“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聯合”等抽象的概念,我們可以采用他們能理解并容易做到的方法進行練習,如用聞花、打哈欠、嘆氣等呼吸是的狀態體會吸氣。懂得吸氣后,再用形象的比喻讓學生理解氣息的保持和控制。如仿佛看見一只漂亮的蝴蝶落在花瓣上,想把它捉住就屏住呼吸,輕輕地、慢慢地伸手去捉,這種感覺就是氣息保持。
1.長音訓練
教師開始指導學生用“嘶”練吐氣,用“嘶”音將氣息像蠶吐絲一樣綿長而均勻地吸入和吐出,練習慢吸和慢呼。而且,如果有一個人氣不穩,就會出現“咝咝”聲,便于糾正。這樣有趣味、有步驟、有規律的方法,學生易接受,訓練也更有效。
2.起聲訓練
練習哼鳴“ng”,象回答人的話,不保持一定的音高。這種練習好處是它打開聲音而不受聲音高低的限制。再是,找到氣息有比例地通過聲帶發音的感覺。如同拉提琴弓子碰弦,弓壓著弦,聲音難聽,只沾一點弓毛,聲音又太飄。只有通過這個練習,才可以找到正確的比例。開始時,一切都要中等。力度、音高、氣息、不強不弱、不高不低、自然地開始。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找到最自然的感覺后,在無樂音哼鳴保持的氣息狀態時,他張口的有樂音的聲音比例就對了。
3. 聲部音準訓練
在合唱訓練中,一碰到兩三聲部的歌曲,傳統方法是分聲部學唱再進行合唱,學生習慣了橫向尋找本聲部的旋律感,而不習慣從縱向上找聲部間的和聲感,往往是各唱各的聲部,難以顧及聲部間的和諧,這時,我就選擇一些時值較長的和弦音,兩到三個聲部同時找自己的音,比如高聲部唱長音5———、中間聲部唱3———、低聲部唱1———,幾個聲部同時演唱,產生很好聽的和聲效果,讓孩子們在演唱自己聲部的同時學會傾聽其他聲部的聲音,學會控制自己的音量使聲音達到和諧。還可以選擇二聲部的練聲曲或是三部輪唱的練聲曲,多進行這些不同聲部的訓練以期到達聲部音準的統一。
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先學唱低聲部,學會后再學唱高聲部,兩個聲部都學會后再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演唱各自的聲部,這樣既培養了集體的視唱能力,也避免了一個聲部的隊員在練習時其他聲部的同學在講話的現象,也為聲部的人員調整排除了困難。因為兩個聲部每個隊員都會唱。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避開了“合唱難唱”“低聲部更難唱”的思想障礙,當進入合唱時,他們發現一切已經掌握了,當聽到和聲效果時,信心與興趣倍增。當然,聲部訓練的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琢磨,制訂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成效。
4. 聲音形象訓練
美好的音色來源于正確的共鳴位置,即高位的頭腔共鳴。為取得高位,做到眉毛揚起來、眼睛亮起來、保持興奮的狀態,讓學生去積極追求準確的聲音形象和保持良好的歌唱狀態。做到以上幾點還無法得到好聽的聲音,有時我也常會想,怎樣給孩子一個好聽的音色?著名的童聲合唱指揮楊鴻年教授在答記者問時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好聽的音色不是教出來的,是孩子們自己尋找出來的”。是啊,不少合唱指揮都沒有漂亮的音色,音色模仿也是很要緊的,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方法是:給孩子們多聽多看一些著名合唱團的合唱音響視頻,孩子們心中有一個美好的聲音,在合唱隊里又聽到合于心中的聲音,逐漸去靠,這樣就形成一個統一優美的音色,這樣既提升了學生個體的合唱水平,又可提升整個合唱團的合唱水平。
參考文獻:
[1]丁潔. 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策略[J]. 學周刊:中旬, 2016(6):2.
[2]胡蓉. 淺談提高中學生合唱教學質量的方法[J]. 科學咨詢, 201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