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瑪加措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部加大了對寄宿制學校中學生心理方面的關注,因為寄宿制學校與普通的全日制學校不同,學生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不多,由于缺少一定的家庭教育,學生遇到問題時容易選擇錯誤的方式來解決,造成比較惡劣的后果。因此,為了更好的促進寄宿制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教師需要承擔起一定的責任,并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深入的交流,共同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本文中,我就將以寄宿制學校為基礎,對學生的心理適應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寄宿制學校;學生心理;父母教養
引言
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的家長大多都在牧區工作,對學生的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只要把學生交給學校由教師管理就可以了,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就是因為缺少父母的家庭教育,因此,為了讓寄宿制學校中的學生取得心理上的健康發展,學生的父母就需要配合教師的工作,與教師聯合起來,共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接下來,我就將對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及相應的解決策略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的心理問題
(一)抗壓能力差
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在學校中教師的作用也有限,因此,他們在面對困難時很容易被困難打倒,不會變通,只會接受不好的后果,長此以往,學生的抗壓能力就會越來越差,從而在加大心理健康問題的同時阻礙自身的發展。寄宿制學校的學生抗壓能力差的主要表現就是逃避,他們不會去思考怎樣面對遇到的困難,而是想著放棄,這也導致學生的心理變得更加壓抑,心理健康問題更為嚴重。
(二)對價值觀缺乏正確認識
寄宿制學校中的學生存在的另一個心理問題就是對價值觀缺乏正確的認識。由于學校中的學生個性不同,沒有了父母的家庭教育,學生很容易隨波逐流,跟隨他人的腳步而沒有自己的主見,學生一旦認為自身與他人在物質上存在差距就會產生自卑心理,這個時候由于父母沒有及時的進行引導,學生自身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并產生好的物質才會給自身帶來自信的錯誤價值觀,這種錯誤價值觀的形成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不良影響。
二、寄宿制學校中學生心理適應與父母教養方式提升對策
(一)加強家庭教育
對于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來說,要想更好的保障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家長就必須承擔起一定的責任。首先,很多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的家長在教育方面存在誤區,他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費在了賺錢上,對自己的孩子關注較少,這種現象對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缺乏家庭教育的學生在德育方面的發展中容易誤入歧途,因此,家長需要多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并進行引導,讓他們可以形成正確的三觀,養成良好的素養;其次,家長還要與教師進行適當的溝通,掌握孩子在寄宿制學校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教育。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教師在進行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中我們班級故事多這一課的教學之前,家長就可以提前了解一下本堂課教師所要教的內容,并與教師溝通了解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態,在認識到了孩子目前存在的問題后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多與本班學生交流,建立集體榮譽感,這樣一來,不僅教師的教學效果得到了保障,學生們也會認識到集體和團結的力量,在擁有了良好心理狀態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德育素養。
(二)重視學校教育
寄宿制學校中的學生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本身在心態上就比較敏感,因此,學校教育就變得越發重要,寄宿制學校的教師在平時的生活與教學中,需要與學生建立更為友好的關系,多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讓學生不至于因為成績差或缺少天賦而產生焦慮心理。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把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取得進一步的成長。小組合作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寄宿制學校中的學生可以學會如何更好的與他人相處,并在與其他學生的溝通中逐步緩解不良的心理壓力,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教師在進行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中秋天在哪里這一課的教學時,就可以帶領學生們到校園中去感受秋天,讓學生們分成小組去找尋秋天的痕跡,通過這種課堂上的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印象會加深,同時還減少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德育素養也會一定程度的得到提高。
(三)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
對于寄宿制的學校來說,采取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首先,學校內的教師可以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狀態,并根據教師的指導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等多方面的問題,并進行解決;其次,教師在課余時間要多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讓家長明白對孩子的教育僅僅依靠教師是不夠的,家長本身也要承擔起一定的責任,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德育素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的家長文化程度較低,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時要始終保持尊重的態度,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家長,防止家長失去對教師的信任,從而導致學生在多方面受到影響。總的來說,在寄宿制學校中采取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有效調節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德育素養,實現自身更大的進步。
結束語
根據以上的一系列研究,我們可以清晰的認識到在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在對寄宿制學校的學生進行教育以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時,教師和家長都要發揮出自身的作用,不能由任何一方放任不管,只有家校聯合起來,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寄宿制學校中的學生在家長和學校的聯手教育下,不僅可以在心理健康問題上得到保障,還可以形成正確的三觀,擁有良好的品質,有利于日后在社會上取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探究不同的家庭教養模式對青少年心理,行為狀態產生的影響.周鋒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21 -
[2]父母教養方式對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影響:人格類型的調節作用.劉文婧,許志星,鄒泓 - 2021 -
[3]張建利,吳鴻燕.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 2018(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