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
摘 要:趣味性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理念相比有很大的區別,是一種新穎的教學理念。因此,趣味性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更靈活、更高效。為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從而能有效調動起課堂教學氛圍,所以這一教學方法漸漸地被許多教育工作者學習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特別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趣味性教學法效果明顯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加良好。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探析;
引言
數學屬于基本學科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項學科理論會體現于民眾學習、生產和生活的各個細節中。小學階段是助力學生積極拓展想象空間、創造良好發展條件的關鍵性階段。這需要教師實時性觀察學生學情和心態。由于小學生普遍都具有活潑好玩的天性,他們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趣味化的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生探索數學專業奧秘的興趣和積極性,強化教學質量和成效,助力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和習慣。
一、應用趣味性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一味地講述教材中的知識,并讓學生反復學習和練習教材中的內容,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對教師要求視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主動引領學生感悟數學。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室中鐘表內時針和分針的走動順序,并向學生提出問題,當時針和分針分別走一圈,代表著什么含義,然后再向學生解答它們分別具有什么樣的意義,最后再在教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回答時鐘上的時間。因此,小學低年級在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學中應用趣味性教學,能對課堂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效果帶來深刻的影響,也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值得教師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趣味性教學模式為學生學習提供幫助。
二、培養學生動手習慣,提高思維能力
眾所周知,數學教學具有復雜性,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初期發展時期,不具備明顯的理性和定性。若保證其能夠對數學理論有深透性領悟,就應當由教師在宣講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數學專業理論展開深化分析和領悟。所以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師還需要通過對信息技術和智能終端設備的合理運用,創新升級教學方式。如此一來,就會促進教師借助多元化素材的運用,來對學生的高成效學習奠定堅實的前提保障。如果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促進學生深切意識到探究數學專業奧秘的趣味,助力教學體系進一步完善,使得復雜的數學理論變得通俗易懂。不僅如此,教師還應將專業理論與理論運用結合起來,助力學生解決一系列數學難題。這還應當由教師在具體教學環節充分了解學生的普遍天性及其思考模式,繼而有效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驗證現實環境中的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深切感受到在現實環境中隨處可見數學元素,進而知曉學習數學的現實效用,調動學生探索數學專業奧秘的熱情和積極性。比如,在引導學生了解20以內的數字時,教師就需要提前要求學生完備具有關聯性的圖片,如此一來,就會助力學生在長期的相關學習中建立和發展正確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具備高度的數字敏感力,強化學生思維拓展力,提高學生繼續參與數學教學的熱情和信心。
三、滲透生活元素,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離不開生活元素的支持。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生活元素,讓學生知道數學與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以此來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透過生活的視角來觀察數學。在學習“克和千克”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克、千克等重量單位,知道克、千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留心生活的意識,督促學生在生活的基礎上把握數學知識,點燃學生對數學的熱愛之情,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先是為學生提供了不同商品的圖片,然后鼓勵學生觀察并說一說圖片上分別顯示了哪些商品,其中標注的數字代表了怎樣的含義。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會提到食用油、零食、鉛筆盒等物品,然后了解它們的克數是多少。在學生表達之后,筆者結合圖片中的案例來向學生介紹克、千克的概念,使學生知道它們代表的是物體的重量,不同的物體有著不同的重量。除此之外,筆者還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的探索發現,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克、千克的應用案例。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熟悉了克、千克,知道了它們的表達符號,有了繼續挖掘的興趣。
四、創設活動空間,提高學習樂趣
教師把學生喜歡的游戲遷移到課堂教學中來,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教學《1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時,筆者設計了“搶凳子”游戲。這個游戲是學生熟悉且十分喜歡的。課上,學生自己擺了8個凳子,并決定好9名參加游戲的人選。筆者哨子一響,學生開始轉圈,哨聲再次響起,學生開始搶凳子,坐好后,筆者問:“為什么總有1名同學沒有搶到凳子呢?”學生回答:“因為凳子少,人多了。”筆者追問:“那說明8和9哪個數大,哪個數小呢?”后續教學水到渠成,學生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很快就明白了9比8大、8比9小。在接下來的游戲中,筆者通過不斷改變凳子數和人數,使學生在開心游戲的過程中很好地掌握了10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問題。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基于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對學生進行指導,思考課堂教學優化策略,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實現了對學生的高效教育,幫助學生構建了系統的數學學習機制,為學生的后續長遠發展貢獻了力量。
參考文獻:
[1]戰秋玲.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探析[J].科學咨詢,2020(14):246.
[2]武銀平.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探析[J].才智,2020(15):41.
[3]楊平芳,何多鴻.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