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柳
學校實施“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個學校管理過程中,充分尊重教師的人格、權益和愿望,給提供教師展示能力的平臺,幫助教師踐行教育價值。這種管理模式不僅能提高教師能力,而且有利于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還能有效促動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一、轉變管理觀念,認同“人性化”管理
轉變管理觀念,就是要樹立“以師為本”的管理理念,并以此來指導一切管理工作。工作實踐證明:理念決定行動,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以師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教師第一”的管理理念。如何實施“教師第一”的管理理念呢?
1.在教育教學行動中尊重教師,依靠教師、引導教師和激勵教師,善于發現教師的長處、注重挖掘教師的潛能,充分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2.注重研究教師的心理特點,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去研究教師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通過指導和幫助讓教師得以實現。
3.不斷改進和完善的管理理念體系,堅持“人本理念”為核心,制度理念、民主理念、和諧理念、發展理念、服務理念相結合。
二、制定合理制度,促動“人性化”管理
學校能否實施“人性化”管理,其前提是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完備的,行之有效的學校管理制度。制度合理是保障“人性化”管理的充要條件。如何將“制度”更加“人性化”,怎樣在“制度”與“人性”之間把握好“度”,這就是要建立合理性的制度。
1.建立一套科學的、完備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既要要賞罰分明,又要防止“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不落實在行動上”的現象。同時,管理制度要給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空間上有一定的“自由度”。
2. 設計“人性化” 管理制度,也就是說要在不違反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考慮到教師的工作性質、心理特點等實際情況,努力做到自我約束為主、制度約束為輔,不給教師心理與思想壓力。
3.制定靈活評價細則,體現人性化管理,讓教師所接受,并認識到管理細則既有嚴格的約束,又有人文的關懷。
三、充分發揚民主,完善“人性化”管理
在管理過程中,要發揚民主,讓教師參與到學校重大問題的決策之中,使他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從而激發其對工作的熱情,使之能更好地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
1.充分發揮學校工會和各處室的職能作用,對于學校的發展規劃和重大問題決策,不僅要集思廣益,而且要向教師征求一些意見和建議,達成共識后再形成決議。
2.堅持實施校務公開制度,方便教師進行民主監督,要讓教師參與到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落實和執行情況等考核工作之中
3.通過民主生活會和個別談心方式,加強與廣大教師的溝通,誠心誠意地采納教師對學校發展提出的好建議,使教師從內心感到自已是學校的主人。
四、營造和諧關系,推進“人性化”管理
從對教師實施“人性化”管理角度看,主要建立校長管理者與教師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
1.一是建立連接校長與教師之間暢通言路的平臺,使管理者和教師之間能夠就一些分歧進行溝通。二是為教師搭建受益平臺,對于關系到教師切身利益的提職、晉升、培訓、利益分配等方面既要給教師一定期望值,又要考慮到實現值,盡量使期望值和實現值趨于平衡,提高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
2.要加大對教師“感情投資”的力度,力求用真實的情感和實際行動打動教師的心,實現心與心的零距離,要以理服人,與人為善,注意并及時化解各種不利于學校和諧發展的因素和矛盾,對教師的工作多一點表揚和鼓勵,要多關心教師的家庭生活,并盡可能幫助教師解決住房、子女上學就業一些實際問題,滿足其合理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3.要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通過活躍豐富的校園文化氛圍,創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消除教師的煩惱和教師減輕壓力。管理上秉持“責已嚴”和“待人寬”的處世原則,使教師們心悅誠服地接受學校引領。
五、著眼長遠發展,服務“人性化”管理
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教師個人發展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學校管理者要著眼長遠發展,體現對教師的“人性化”管理。
1.實施“名師工程”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加速教師結對幫扶制度,教育教學研究制度,外出參觀學習制度,教研成果推廣制度和著書立說獎勵制度等,為教師的個人成長搭建平臺和創造機會。
2.總結教師的先進典型和教育教學經驗,宣傳教師的勞動成果和工作業績,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加強業務交流和合作,使之迸發出教育教學創新的思想火花。
3.支持教師的教改實驗,對教改探索過程中的失誤多些寬容,并鼓勵通過繼續探索來彌補失誤;要允許他們在教育教學研究中有個人見解,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對教學問題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4.增強服務意識,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用人之道,還在于“情義”。學校管理者要增強有服務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人的潛能,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