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孔明建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江蘇徐州 221006)
近幾年,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療科技的進步,腹腔鏡手術獲得了極大發展和廣泛應用。作為一種新型的微創手術,該手術的優點在于創傷小、痛苦少、出血少、瘢痕小、恢復快等。但在實施手術的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一種常見并發癥,為手術后惡心嘔吐(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該病癥在手術和麻醉中較為常見,主要是因機體外周反射被多種因素刺激所致,造成了嘔吐中樞興奮[1]。患者一旦發生惡心嘔吐等癥狀,則會導致其痛苦增加,甚至會造成內環境紊亂,延長住院時間,從而對患者的術后恢復造成嚴重影響。而在實施腹腔鏡手術的過程中,通過對患者采用恰當的藥物治療,積極預防惡心嘔吐,對于保障手術療效,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2]。本文選擇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探討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地塞米松聯合阿扎司瓊的必要性,結果如下。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分組研究,設置A組、B組、C組三組對比,各20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經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均具有腹腔鏡手術的相關指征者;術前1周內未使用抗止嘔藥者。排除標準:術前檢測電解質、肝腎功能異常者;存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疾病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采取氣管插管靜吸復合全身麻醉為麻醉方式,進入手術室之后,對患者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血氧飽和度(SpO2)、心電圖(ECG)、血壓(BP)等指標進行監測,然后對患者實施麻醉誘導,即采用0.15 mg/kg順式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規格:10 mg)、1~2 mg/kg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液有限責任公司,國藥 準 字H20040079,規 格:10 mL∶0.1 g)、0.1~0.2 mg芬太尼(國藥集團工業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國藥準字H20123298,規格:1 mg)、2 mg咪達挫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6,規格:1 mg)等進行靜脈注射,維持麻醉時采用丙泊酚4~10 mg/kg、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4,規格:1 mg)100~300 ug/kg行間斷靜脈注射。采用1%~2%七氟烷(河北一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40,規格:0.5%~5.0%)在麻醉偏淺時吸入。維持PetCO2為35~45 mm Hg,呼吸比值1∶2,呼吸頻率10~12 次/min,潮氣量8~10 mg/kg,控制氣腹時腹內壓<15 cm H2O。結束手術前10 min,A組采用10 mg地塞米松(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53,規格:10 mg)+10 mg阿扎司瓊(上海信誼萬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375,規格:10 mg)行靜脈注射,B組采用10 mg阿扎司瓊行靜脈注射,C組采用10 mg生理鹽水行靜脈注 射。
比較分析三組用藥后2 min、5 min時氣道壓,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等指標變化,惡心嘔吐(分級標準[3]參照WHO規定的標準評估:無嘔吐、惡心為Ⅰ級;無嘔吐,腹部不適,輕微惡心為Ⅱ級;無胃內容物突出,但存在顯著嘔吐惡心為Ⅲ級;嘔吐嚴重,嘔出胃內容物,且需提供止吐藥為Ⅳ級)發生率,總發生率=(Ⅱ級+Ⅲ級+Ⅳ級)例數/總例數×100%。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率。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用()表示,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分析三組患者用藥后2 min、5 min時氣道壓、HR、MAP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比較分析三組患者術后24 h惡心、嘔吐發生率兩兩之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A組<B組<C組,見表3。
三組患者術后均無嚴重并發癥,且無顯著的不良反應如失眠、不安、焦慮等。
臨床在實施手術及麻醉操作的過程中,惡心嘔吐是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此類癥狀若發生情況較為嚴重,則會對患者的術后恢復造成不利影響。在患者術后滿意度的相關影響因素中,主要包括術中知曉、術后疼痛、嚴重的惡心嘔吐癥狀等,因此對術后惡心嘔吐進行有效降低和預防十分關鍵[4]。目前臨床尚未完全弄清惡心嘔吐發生的具體機制,而從生理學角度而言,5-羥色胺、多巴恩等與惡心嘔吐的發生具有密切關系,而患者在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的性別、術后鎮痛藥物、麻醉藥物的使用、手術操作刺激、二氧化碳人工氣腹等均與嘔吐的發生存在密切關系[5]。患者嘔吐中樞和外周感受器因受各種不良因素刺激,所以會發生惡心嘔吐癥狀[6]。上述的相關內容表明惡心嘔吐并非由單一因素所致,因此在預防此類病癥的過程中,單一用藥的療效并不顯著,而與單一用藥相比,聯合使用抗惡心嘔吐藥物可發揮更為理想的療效。作為一種新型的5-羥色胺3受體拮抗劑,阿扎司瓊的選擇性較強,可對惡心嘔吐發揮十分理想的預防作用,其作用機制為:對釋放5-羥色胺3的腸嗜鉻細胞產生刺激作用,對上消化道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化學感受區迷走神中5-羥色胺3受體的釋放產生對抗,以對患者惡心嘔吐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作為一種手術常用藥物,地塞米松的藥理作用相對較多,但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其抗惡心嘔吐的作用機制。有研究認為[7],該藥物的主要作用為對5-羥色胺3的釋放和產生通過中樞和外周兩種途徑加以抑制,也可能與血液中5-羥色胺3的變化使得催吐感受區受到刺激有關。在臨床大量長期實踐中,大多學者認為地塞米松可延緩手術痊愈、抵制腎上腺素功能、引發感染并加重其程度。而通過對患者采用阿扎司瓊聯合地塞米松,不僅能減少和預防惡心嘔吐,且不會增加其他不良反應,效果較為理想[8]。本研究比較分析A、B、C組用藥后2 min、5 min時氣道壓、HR、MAP等指標的數據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提示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地塞米松聯合阿扎司瓊不會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造成較大影響,有利于患者順利完成手術。比較分析A、B、C組的術后24 h惡心、嘔吐發生率的數據結果顯示,兩兩之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A組<B組<C組。該結果提示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地塞米松聯合阿扎司瓊可有效降低惡心嘔吐發生率,且可確保患者術后有效康復。而A、B、C組術后均無嚴重并發癥,且無顯著的不良反應如失眠、不安、焦慮等。該結果提示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地塞米松聯合阿扎司瓊的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少。可見,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地塞米松聯合阿扎司瓊發揮著顯著作用和巨大優勢。

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三組患者氣道壓、HR、MAP等指標水平變化比較()

表2 三組患者氣道壓、HR、MAP等指標水平變化比較()
組別 n 氣道壓(kPa) HR(次/min) MAP(kPa)用藥2 min 用藥5 min 用藥2 min 用藥5 min 用藥2 min 用藥5 min A組 20 16.45±5.55 17.42±7.58 76.01±16.99 77.24±14.76 13.25±3.35 13.04±2.86 B組 20 16.23±2.77 17.34±4.66 77.32±17.68 78.06±9.94 12.25±4.15 11.88±2.17 C組 20 16.54±5.46 17.42±1.58 77.25±17.75 76.23±20.77 11.85±6.34 12.32±4.11 F 0.469 0.748 0.659 0.365 0.659 0.774 P 0.341 0.805 0.578 0.887 0.348 0.654

表3 三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情況比較[例(%)]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地塞米松聯合阿扎司瓊的治療效果顯著,對患者生命體征影響較小,且可有效減少和預防術后惡心嘔吐等情況,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可作進一步推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