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云
(沭陽縣中醫院,江蘇宿遷 223699)
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為膝關節出現軟骨變性、骨質增生等,其發病機制為磷脂酶A2、基質金屬蛋白酶及白細胞介素等炎性因子的產生量顯著上升,致使軟骨受損引發炎癥反應[1-2]。近年來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其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尋找有效治療方案以幫助患者提升生活質量,降低社會負擔具有重要意義[3-4]。塞來昔布作為環氧合酶-2選擇性非甾體抗炎藥物,其可迅速緩解炎癥狀況和疼痛癥狀,但臨床單用效果欠佳。而氨基葡萄糖是一種臨床使用廣泛的特異性藥物。本研究以沭陽縣中醫院10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為例,對比塞來昔布聯合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與單純塞來昔布治療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沭陽縣中醫院2019年1月至8月收治的10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0例)與觀察組(50例)。對照組給予單純塞來昔布治療,觀察組給予塞來昔布聯合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對照組中,男性27 例,女性23例;年齡40~78 歲,平 均 年 齡(55.82±5.11) 歲;病 程3~27年,平 均 病程(8.92±1.74) 年;其 中 單 膝30例、雙 膝20例,病程嚴重程度:輕度23例、中度16例、重度11例。觀察組中,男性25 例,女性25例;年齡41~76歲,平均 年 齡(55.79±5.04) 歲;病 程3~28年,平 均 病 程(8.87±1.69) 年;其中單膝31例、雙膝19例,病程嚴重程度:輕度22例、中度15例、重度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沭陽縣中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關于膝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5];年齡≥40歲;經X線片檢查可見關節邊緣骨贅;選擇較重一側作為觀察部位;治療依從性良好;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近2周接受其他藥物治療者;伴隨嚴重心、肝、腎、肺等臟器功能不全者;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對此次使用藥物過敏者;合并炎性關節炎或痛風者;中途退出此研究者。
對照組給予塞來昔布(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349,規格:0.2 g×6粒)口服,20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鹽酸氨基葡萄糖片(四川綠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02,0.24 g×6片)口服,480 mg/次,2次/d。兩組均治療45 d。
①國際骨關節炎評分標準(Lequesne)指數:采用Lequesne膝骨性關節炎嚴重指數對治療前、治療15 d、45 d后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價,該量表包含疼痛不適、日常生活受限、步行能力3個維度,共6個條目,總分為0~23分,評分越高則關節功能恢復越差[6]。②觀察并記錄兩組不同程度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45 d后Lequesne指數評分情況,進行比較分析。③步行20 m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對兩組治療前、治療15 d、45 d后步行20 m疼痛程度進行評價,0~10分表示疼痛程度,評分越高則疼痛越嚴重。④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含惡心、頭暈、腹瀉、便秘、胃部不適等,計算總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比較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兩組治療前后以Lequesne指數評分、步行20 m疼痛程度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15 d、45 d后Lequesne指數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治療45 d后不同程度膝骨性關節炎患者Lequesne指數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程度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后Lequesne指數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不同程度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后Lequesne指數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輕度 中度 重度對照組 50 4.75±0.39 5.06±0.58 5.22±0.45觀察組 50 3.57±0.40 3.87±0.55 4.18±0.50 t 10.020 5.853 5.311 P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治療15 d、45 d后步行20 m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膝骨性關節炎的產生原因包括患者長期受慢性損傷、外界暴力創傷而造成患者膝骨關節發生持續性炎性損傷等[7],表現為關節腔積液、肥大關節腔等,患者會出現疼痛、關節正常活動受限等情況,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8]。藥物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膝骨性關節炎主要措施,非甾體類抗炎藥是其中常見使用藥物,其作用機制是對環氧化酶活性實施有效抑制,進而阻斷緩激肽等致痛物質代謝,使血管性前列腺素無法過度凝聚[9]。但非甾體類抗炎藥僅可緩解患者癥狀,難以徹底阻止疾病的病理性進展,且長期使用該類藥物易發生胃腸道反應。而本研究對膝骨性關節炎實施塞來昔布聯合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equesne指數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equesne指數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15 d 治療45 d F P對照組 50 9.22±0.94 8.71±0.82 5.10±0.53 411.925 0.000觀察組 50 9.19±0.87 7.52±0.76 3.85±0.39 752.950 0.000 t 0.166 7.526 13.432 P 0.869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步行20 m疼痛程度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步行20 m疼痛程度比較(,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15 d 治療45 d F P對照組 50 7.01±1.32 6.78±1.15 4.17±0.84 98.996 0.000觀察組 50 6.98±1.29 5.17±1.12 3.52±0.75 129.059 0.000 t 0.115 7.092 4.082 P 0.909 0.000 0.000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治療15 d、45 d后Lequesne指數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輕度、中度、重度患者治療45 d后Lequesne指數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塞來昔布聯合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可有效改善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分析原因主要為,塞來昔布作為非甾體類抗炎藥,其可抑制環氧化酶以有效降低前列腺素的產生,最終起到抑制白細胞聚集的作用,降低緩激肽的產生,且其可特異性抑制環氧化敏-2(COX-2),避免炎性前列腺類物質的生成,最終起到消炎、鎮痛效果。而氨基葡萄糖作為糖胺聚糖,其可有效促進患者關節軟骨蛋白聚糖的合成,充分刺激關節軟骨細胞生成,對軟骨形態起到有效保護作用,促進關節軟骨營養物質、水分的吸收,對炎癥因子起到顯著抑制作用,避免炎性物質擴散。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充分刺激粘多糖的生化合成,并提升骨骼鈣質的攝取,促進骨與軟骨組織的代謝,產生滑膜液,提高滑膜液的黏稠度,進而提升患者關節潤滑情況,阻礙骨關節炎的病理進程,最終有效改善癥狀。
綜上所述,塞來昔布聯合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可有效改善關節功能,減輕疼痛程度,且不良反應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