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濤
(洛寧縣人民醫院呼吸內分泌腎病科,河南 洛寧 471700)
2型糖尿病(T2DM)為臨床常見代謝性疾病,常伴有易困倦乏力、情緒不穩、消瘦等癥狀,隨著疾病進展可出現腎臟、神經等系統功能性損傷,將損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質量[1]。因而,積極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極為重要。重組甘精胰島素,通過直接注射治療,可快速改善患者血糖代謝功能,加快機體血糖的代謝,使其快速下降至正常水平[2]。消渴健脾湯為中藥方劑,有消渴、健脾、利濕等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將消渴健脾湯與重組甘精胰島素聯合應用于T2DM患者,探究其對胰島細胞功能、胰島素敏感性及血糖水平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T2DM患者,將采用重組甘精胰島素治療的3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將聯合消渴健脾湯治療的3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3~68歲,平均(56.97±4.22)歲;病程1~10年,平均(6.14±1.29)年:體質量指數(BMI)20~31 kg/m2,平均(26.21±2.49)kg/m2。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5~69歲,平均(56.84±4.61)歲;病程2~11年,平均(6.37±1.45)年:BMI:21~30 kg/m2,平均(25.93±2.48)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內相關診斷標準;中醫參照《消渴病(糖尿病)中醫分期辨證與療效評定標準》[5]內脾虛濕盛型,主癥:形體肥胖,面色萎黃,倦怠乏力;次癥:口干欲飲,小便量多,舌苔白膩,舌淡。
(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患者臨床資料完整。③入組前3個月內未參加其他臨床試驗。(2)排除標準:①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②對所用藥物過敏者。③認知存在缺陷或障礙者。④患有3級以上的高血壓患者。
1.4.1 對照組 皮下注射重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甘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702、20190901,規格300單位/瓶),1次/d,10 U/次,療程4周。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消渴健脾湯,方劑組成:人參8 g,厚樸、炒梔子各9 g,麥冬10 g,白術、車前子、佩蘭、茵陳各10 g,土茯苓、茯苓、蒼術各12 g,薏苡仁15 g,天花粉15 g。1劑/d,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用,療程4周。
①胰島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敏感性:對比治療前、治療4周后兩組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HOMA-β)及胰島素敏感指數(ISI)水平,以非平衡分析法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以葡萄糖氧化法測定空腹血糖(FBG),HOMA-β=(FINS/FBG)×20-3.5,ISI=1/(FBG×FINS)。②血糖指標:對比治療前、治療4周后兩組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Ic)水平。測定方法: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取2 ml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海艾維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iChem 4800F)檢測FBG及2 hPG,另取3 ml以高壓液相法檢測血清HbAIc水平。
治療前,兩組HOMA-β、ISI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OMA-β、ISI水平均上升,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HOMA-β、ISI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BG、2 hPG、HbAI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BG、2 hPG、HbAIc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T2MD是中老年群體中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病因頗為復雜,與胰島功能障礙、胰島素抵抗及β細胞分泌異常等因素有關[6]。通常,胰島細胞可通過分泌胰高血糖素,調節血糖水平,其功能失衡,可導致血糖水平不斷升高,造成內分泌紊亂,加大心、腦、腎等部位病變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因而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尤為重要[7]。
重組甘精胰島素為治療T2MD常用藥,與長效胰島素類似,可通過促進脂肪、肌肉等周圍組織對葡糖糖的攝取,阻礙葡萄糖的產生,同時加快蛋白質合成,繼而控制血糖,減輕T2MD患者臨床癥狀[8]。此外,該藥可通過作用于胰島素β鏈羧基末端,改變胰島素等電點,從而延長藥效作用時間。但由于效果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及不可預測性,臨床應用效果欠佳[9]。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后HOMA-β、ISI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兩組治療后FBG、2 hPG、HbAIc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消渴健脾湯聯合西藥治療脾虛濕盛型T2MD臨床效果顯著,可調節患者胰島細胞功能,提高其胰島細胞敏感性,調節血糖水平。究其原因:中醫將T2MD歸為“消渴”病范疇,認為其多由不良飲食習慣、情志失調、勞損等致脾虛,無力運化水濕而引發,治療應注重淡滲利濕、健脾益氣[10]。消渴健脾湯方中佩蘭可化濕開胃;土茯苓可解毒祛濕、利脾胃;厚樸可燥濕消痰、寬中下氣、消積導滯;茯苓可利水滲濕、補脾益氣;炒梔子、茵陳、車前子可清熱利尿、利膽護肝;蒼術、白術可健脾益氣、燥濕利水[11-12]。此外,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麥冬可通過抑制血糖中四氧嘧啶,減輕胰島β細胞受損程度,從而改善其功能。此外,麥冬還可通過清除體內自由基,從而調節胰島素抵抗,使得胰島素的敏感性恢復正常。白術可通過降低脂肪因子,抑制磷酸化蛋白激酶B水平,從而控制脂肪細胞分化,改善血糖水平。茯苓可通過促進鉀離子與鈣離子的排泄,從而改善電解質紊亂所引起的倦怠癥狀[13-15]。聯合重組甘精胰島素可產生協同效果,能調節胰島細胞功能,控制血糖水平,促進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消渴健脾湯聯合西藥治療脾虛濕盛型T2MD療效顯著,能有效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調節胰島細胞功能,降低血糖,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