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華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34)
為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國家推行了陽光體育運動,旨在通過戶外活動提高青少年群體的身體素質,為高校體育教學提供了科學指導。在此理念指導下,高校體育教學進行了創新,其中的俱樂部教學模式是教學效果比較好的模式。該模式的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更好地結合了學生興趣,讓課程設置更加豐富,為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
體育俱樂部的項目設置除籃球、足球、武術、游泳等一些傳統課程外,還可以開展登山、攀巖、射擊等教學項目。豐富的體育項目設置很好地彌補了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不足,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實現了課內教學與課外運動的融合。除了能夠讓大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外,還可以讓大學生自主選擇運動方式,在輕松的環境中完成體育鍛煉,提升體育素養。
傳統的體育教學由于是大班授課模式,師資力量不足,加上場地限制及器材的缺乏,不能按照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練習,導致很多大學生雖然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上體育課。而體育俱樂部教學可以讓大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教學過程更加主動,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會積極參與這項運動,不斷提高技能水平,持之以恒就會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更重視課堂內外的一體化教學,是一種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形式。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讓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更強,還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集體榮譽感等,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人格健康。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對于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程設置、教學目標等方面都與傳統的體育教學有所不同,大學生可以更加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學生自主的選擇課程有可能導致有的體育項目參加人數過少,這就需要專業教師不斷學習掌握新的專業技術及方法,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及教學能力。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作為新型的體育教學模式,在高校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經發展成為了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俱樂部教學可以帶動校園體育熱潮,充分利用學校的體育場館及設施把眾多興趣相同的大學生聯系到一起,開展健身、競賽等有益的身心健康活動。依托俱樂部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校園文化上升到新的層次。
高校的體育俱樂部基本都采用了會員管理模式,既可以讓大學生享受到俱樂部會員的待遇,又保證了俱樂部的正常運轉。大學生存在個體差異,體育技能水平各不相同,可以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劃分的方式要通過大學生自主報名以及選拔考核的方式來進行,根據考核結果將體育技能較差的大學生分為初級會員,這類會員主要是通過教學來培養其對體育項目的興趣,起到增強體質的作用。有一定技能基礎的大學生被分為中級會員,培養目標是通過教學提高其專業的運動技能,儲備體育競技人才。將體質好、專項運動技能突出的大學生分為高級會員,培養目標是可以參加一些體育運動競賽,為學校爭得榮譽。開展分層次教學,滿足了不同層次大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課程設計方式比較靈活。這種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承擔了課內的教學任務,還具備課外活動、課余訓練及運動競賽等功能。教師根據教學大綱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把體育教學任務細化到每一個課時中。課外活動教學主要是為了鞏固大學生的課內知識,培養大學生某項體育項目的專業技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課外訓練主要是在鞏固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針對一些有技能基礎的大學生開展的組織訓練,通過定期訓練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專項技能水平及運動能力。運動競賽是為了參加專項的體育賽事而進行的教學,通過制訂科學的訓練計劃來提高大學生的競技能力以團隊協作能力。
體育俱樂部教學考核主要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進行考核。根據體育教學大綱要求,大學生在學期內要完成規定的學分。對于大學生的考核主要是學分獲得情況,學分由必修學分、選修學分以及參加活動的相應得分組成。大學生要在規定學時內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考核通過后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必修學分。選修學分的獲得主要是在規定學時內參加體育課余訓練,達到規定要求即可獲得。參加活動的相應得分是通過體育競賽獲得,這類加分可以作為大學生評優的參考依據。教師的考核主要是檢驗其教學成果以及通過學生評價來對教師進行綜合測試。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需通過科學的發展計劃為教師提供多樣的培訓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及教學能力。為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增強教師的科研能力,可以采用定期培訓或脫產進行專業進修的方式來提高體育教師的自身素養。要積極引進體育專業技術人才,充實體育教師隊伍。新引進的人才雖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但缺乏實際教學經驗,需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使青年教師盡快適應崗位要求,可以采用以老帶新的方式或技術培訓來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
在陽光體育背景下,應用型高校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體育教師的專業指導下,學生的課程選擇更加自由,學習氛圍更加活躍,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需求。該模式的有效實施契合了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打造終身體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