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仙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服務貿易和制造業融合的趨勢逐漸顯現,兩者的協同發展對于世界產業格局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當前我國制造業在不斷的發展,但是很多制造業出現了勞動密集、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的現象,因此在世界貿易的激烈競爭下,挑戰和困難重重。所以,有效發展服務貿易,應用服務貿易和制造業相互協作的關系,加快我國制造業的結構轉型,提升整體競爭力,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知識溢出是指新思想、文化生活和新技術利用信息交流得到相互照耀、相互學習的成果,為經濟增長區域間的輻射和擴散,也是經濟外部性的一個重要表現。我們從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知識的益處效應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知識,從而提升了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升與全社會的擴散。然而人力資本為知識的一個重要載體,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成為知識溢出的核心。逐漸隨著交通運輸業的高速發展,當前人力資本流動性逐漸加強。從而通過相關的貿易、投資、旅游和移民在地區間傳播,并且具有強大的可模仿性與可復制性。
相關研究顯示,就知識強度而言,間接效應與直接效應回歸系數都不具備顯著的檢驗性。這可能是因為相對指標選擇中所產生的結果。但是在制造業升級過程中,存在著管理者管理能力有限、普通員工素質低等問題,從一定程度上對制造業的升級與發展產生一定阻礙。
近年來,我國交通、倉儲、郵政等行業蓬勃發展,提升制造業產品運輸效率,降低了制造業的物流成本。以黑龍江省為例,制造業的貨運貨物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煤炭、石油、木材、礦產等制造業原材料和產品,最常用的運輸方式是鐵路、公路和管道運輸。因此可以看出,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不僅能夠提升制造業貨物運輸的能力,而且節約對應的運輸成本和時間,降低了交易成本;在此基礎上,也有利于加快周轉速度加快產品制造速度,快速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制造企業只有將產品從制造企業銷售給消費者,才能將產品的價值轉化為企業的利潤,進而獲得資金,維持企業的持續生產。在這個流通過程中,批發和零售是制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為制造業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銷售渠道的同時由于批發零售具有分銷性質,產品流通效率高、分銷范圍廣,可以將制造業產品銷往各個國家和城市,擴大制造業產品的受眾,加快制造業產品流通,從而提高制造業產品的銷售量。
提升當前生產性服務貿易的規模受限需要擴大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但是貿易開放程度會影響經濟穩定性,但是實際制造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價值。所以,想要更好的促進產業發展,就需要提升生產性服務貿易開放的程度,從而擴大進口的實際規模,利于我國制造業結構調整,并且,要重視生產性貿易人力資本的投資,并重視人才的發展,從而為生產性服務貿易提供專項人才。而且企業還應該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管理知識和經驗,強化員工專業能力培養,并加強國際之間的產業交流,促進服務貿易與制造業的共同發展。
從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上看來,一些勞動和資源密集型企業占比比較大。一些專有權和金融等服務企業雖然也有增長情況,但是發展緩慢,并不能夠促進制造業的發展。因此,需要盡快調整貿易結構,提升行業引進知識和技術水平,從而強化高薪技術服務貿易。可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加強國外先進技術的學習,從而強化計算機技術,提升制造業的生產水平與技術。
調整相關貿易結構,發揮對于產業的促進作用,并提升高薪科學技術的進出口比重。我國當前服務貿易的壁壘高,市場準入也比較嚴格,因此限制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從而也制約了我國的制造業發展,所以調整我國服務貿易進口結構成為當前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重要發展途徑。
建立適合的產業園促進制造業共同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與資金支持,從而適應企業發展的不同職能。并且,應用信息共享平臺,能夠解決相關信息不匹配問題。公國相關信息匹配平臺,能夠及時了解到制造業需要的服務,從而利用制定更好的服務貿易政策,并為我國的產業發展制定合理目標。
想要促進我國制造業在國際上競爭力的提升,還需要強化產業的關聯度,鼓勵相關企業的高速發展。因為我國當前還缺少比較完善的體系,而且一些地方產業的發展速度不高,發達國家和技術水平差距比較大,我國制造業的高度逐漸出現了外向型特點與發展不相適應的融合,因此需要政府的巨大支持,從而促進相關產業的融合,建立高效市場機制。
一些技術類型的服務貿易對于我國制造業所產生的影響并不大,這與技術不匹配有著很大關系,當前我國的制造業技術發展并不能夠適應國外的服務貿易水平,只有不斷的發展我國的制造業,并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才能夠讓我國的制造業和國外的生產性服務業相適應,促進制造業發展。
在當前制造業轉型升級之中,政府想要發揮更好的作用。政府可以進行相關設計和政策支持,從而進行戰略陰道,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在了解了當前經濟發展特點基礎上,對于我國的制造業來說,應該進行合適的規劃設計和戰略調整,從而做好相關產品的庫存調控,尋找一個好的利潤增長點,并重視科技創新水平,完善市場經濟管理,提升企業的創新效率。
1.鼓勵制造業企業將部分服務外包
適合的外包能夠為制造業提供售后維修、產品研發、運輸、物流配送等服務,可以讓制造業專注生產,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與核心競爭力。世界當前的500強企業之中有50%的企業是服務型企業,我國的一些發達城市也順應這種時代發展,逐漸轉型為服務型企業,當前上海和背景等發達地區開始將服務進行了外包,促進了經濟效應的提升,并且可以利用發達的交通網絡,加強服務外包進程,政策也需要為這種市場機制開辟綠色通道,簡化注冊和登記等環節,創造制造業服務外包的有利條件。
2.合理利用外資,鼓勵企業提高自身研發能力
自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當前我國制造業慢慢的引入很多外來資源,提升生產力,但是很多外國投資并沒有將先進的生產期數帶入到國內,由此可以證明,如果對外資應用不合理,會對制造業發展形成阻礙。因此我國制造企業不能盲目的從國外招商引資,需要與當地制造業發展的自身需求相適應,有針對性的發展項目、人才和需要的資金,重視企業之間的知識交流和技術合作,并鼓勵企業創新,吸引創新型人才,推動企業創新。
3.搭建服務貿易行業集聚與制造業發展的互動平臺
生產性服務貿易的聚集和制造業之間想要有效互動,與高校的信息傳遞是不能夠分開的,所以需要進行平臺搭建工作,建立知識共享平臺,收集市場供需和相關服務等信息,并遵循信息共享的原則,確保信息質量及時反映出問題進行相關政策的改進。另外,可以應用互聯網平臺,為生產性服務貿易和制造業快速尋找優質合作伙伴,推動企業的整合工作。并完善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從而維護數據的科學性,建立一個利于生產與發展的服務買與制造企業。
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在慢慢升起,服務貿易和制造業這兩個行業出現了互相融合趨勢。因此我國企業要及時認識到制造業當前發展環境所產生的變化,從而抓住這一機遇,及時進行升級轉型,推動服務業和制造業的雙發展。但是我國服務貿易在總體服務業之中的占比較低,傳統的服務貿易比重較高,制造業技術水平比較低,不能夠適應并支持制造企業的發展。因此加強現代物流、商務咨詢、綜合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貿易在制造業中的支撐作用,實現兩個產業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