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商金融也逐步發展起來,其利用電商平臺在客戶、數據、渠道等多方面的優勢,為傳統金融,尤其是商業銀行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商業銀行原有的金融產品、服務模式等表現出諸多缺陷,難以適應當前互聯網金融以及電商金融等所帶來的沖擊,因此必須要做出改革與創新。雖然當前我國很多商業銀行已經察覺到自身所處的不利形勢,開始對服務、產品等進行創新,但是在實際運行中依然面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發展的有效性,更好地參與到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
電商金融是金融行業與電子商務深入結合的產物,其借助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客戶信息進行搜集,對平臺供應商、客戶等提供貸款融資服務,從中取得供應鏈所帶來的企業利益以及貸款利息等。在供應商或者消費者資金較為缺乏,或者存在融資需求的時候,電商金融公司會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同時為他們提供擔保服務,將資金提供給需求方。
電商金融借助于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解決了傳統模式下企業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狀況,而非單純將傳統金融業務移動到網絡上。隨著各大電商平臺的不斷涌現,電商金融的發展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競爭,行業發展也出現了明顯進展。如天貓在2020年雙十一成交額達到了4982億元,天貓擁有海量信息數據資源,依托天貓和淘寶平臺的數據信息,阿里金融擁有了幾十萬商戶的經營數據信息,借助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這些信息進行了全面搜集和分類,構建信用評級以及網絡數據模型,并依據分析數據信息系統統計各大商戶的經營情況,選擇自身風險范圍內的商戶為其發放貸款。這種依靠電商平臺發展所積累到的信用數據信息是銀行所不具備的,所以可知,電商金融要比傳統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更為便捷,且風險更為可控。
在我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涌現出了諸多電商巨頭,如京東商城、阿里巴巴等,它們借助于自身的平臺優勢進駐金融服務行業,實現了業務規模擴展,推動了電商金融行業的持續發展。阿里集團從2010年開始開發出了小額信貸業務,京東商城在2012年開始邁入供應鏈金融行業,電商金融已經成為眾多電商企業發展的大方向。不過不同電商企業的運營模式不同,其金融服務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區別,文章主要以阿里小貸金融、京東供應鏈金融為例進行分析。
將阿里小貸作為典型代表的平臺模式是依靠電商企業長期運營中所積累的數據信息,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向個人或者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模式。其將平臺中的海量交易數據信息作為基礎,借助于大數據技術深入對信息進行挖掘,并憑借自身的專業技能為中小商戶提供小額貸款服務,將會員費、利息等作為盈利。如阿里小貸在運營中所采用的數據都是從支付寶、淘寶、阿里巴巴等中獲取的,這些平臺中的數據存在較多聯系,阿里小貸能夠便捷取得數據。不過阿里小貸在運營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如無法準確定位參與企業,不能明確其是屬于金融機構還是民間金融組織,如此會導致監管遺漏,且還會影響企業對政府優惠政策的運用。
將京東作為代表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是將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作為了發展對象,為上下游企業提供針對性的融資方案,并幫助其解決銀行授信難題,實現持續發展。由于中小企業通常資金少、規模小,無法順利獲得銀行貸款,所以他們往往存在較為強烈的融資需求,電商平臺則幫助他們提供融資方案,解決其資金問題,并對供應鏈生態圈進行完善。京東是供應鏈金融的典型代表,其在跨步到金融領域之后其對金融業務的開發在很大程度上對阿里巴巴進行了效仿,自身有大量實力強的供應商,且有海量個體消費者,在日常運營中積累了很多金融業務有關的數據信息,如此可以順利跨步金融行業,并依托這些優勢提升金融服務的有效性。
電商金融利用先進的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數據處理、信息搜集等多方面都具有優勢,能夠降低融資交易中的交易成本,且還可以緩解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比如,借助于支付平臺、電商平臺、物流平臺等中的數據,準確對客戶的違約概率進行預測,并根據客戶日常運營信息對其提供針對性的信用貸款產品,不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對風險進行了準確控制。而傳統商業銀行雖然采用搭建網絡交易平臺的形式,能夠更為輕松地取得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線上數據,但是無法取得電商平臺長期運營中所積累的交易數據信息,所以其金融業務的開展也會面臨較大的風險。由此可知,電商金融依托自身海量線上數據信息可以快速甄別和選擇客戶,解決了逆向選擇以及交易信息不對稱問題。不過當前電商金融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最為典型的就是用于發放貸款的資金較少,如果電商金融未來能夠得到銀行牌照,吸收客戶存款,那么其將會有更強的資金運用能力,會對銀行零售信貸業務產生更大沖擊。
在日常運營中互聯網金融企業開發出了第三方支付平臺,人們可以借助于這些平臺進行支付結算,突破了傳統模式下銀行獨立的支付結算渠道,且平臺通過對結算流程的電子化處理、技術的全面革新,有更大的服務成本優勢和信息處理優勢,為客戶帶來了更好的支付結算體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戶。因為電商平臺具有強大的客戶基礎,所以其在第三方支付中也具有較大的優勢,且近年來第三方支付逐漸開始滲透到線下,推動了線上線下的融合,通過構建一體化支付體系,能夠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如生活繳費、轉賬、支付結算等,直接對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帶來了挑戰。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平臺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應對競爭的關鍵要素,在這種背景下,商業銀行也應當積極構建自身的系統平臺,通過系統平臺逐漸積累客戶信息,以更好地應對電商金融的挑戰。商業銀行在長期發展中已經積累了諸多客戶信息,可以通過對互聯網新技術的運用構建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B2C交易平臺或者B2B交易平臺等。第一,搭建三位一體綜合性服務平臺。商業銀行要結合現有情況對新技術進行深入運用,盡早構建全景化生活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如醫療教育服務、生活繳費服務等,通過線上化服務積累更多的客戶資源;第二,搭建B2C交易平臺。要通過構建B2C交易平臺提升客戶交易的活躍度,積累大量交易流量,取得個人客戶更為完整全面的消費數據信息和企業客戶全面的網絡銷售數據信息;第三,搭建B2B交易平臺。商業銀行具有為大企業提供服務的優勢,可以將供應鏈作為基礎,通過核心企業得到更多的中小企業客戶群,搭建從原料購買到產品銷售的完整性封閉式網絡交易平臺,以更好地對動態數據進行收集。
互聯網金融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作為了發展的基礎,企業通過運用這些技術篩選客戶信息,并對有關信息進行整合,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果。商業銀行也應當改變原有的思想觀念,對這些技術進行鉆研,可以將這些技術引入到日常運營的各個環節中,對現有的客戶數據進行整合,深入挖掘客戶的潛在價值。也可以通過先進技術的運用開發網絡數據評級模型,通過平模對客戶進行全面評級,并對自身的互聯網業務進行擴展。此外,商業銀行還要對現有的金融產品進行整合,在對客戶進行準確定位和劃分層次的基礎上開發出更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提升對客戶的吸引力。
在日常發展中,商業銀行還要與第三方線上渠道進行合作,對其所積累的網絡數據、客戶數據等進行運用,對客戶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首先,要與電商平臺提升合作力度。京東、阿里巴巴等都積累了諸多線上客戶信息,當前已經與一些商業銀行構建了合作關系,其他商業銀行也應當抓住機遇積極與這些平臺合作,可以通過股權融合的形式與其進行合作,更好地發揮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取得協同效果;其次,與國家公開系統數據平臺相融合,如接入到人民銀行金融數據系統、國家統計局數據系統等,更好地獲取網絡數據信息,構建科學完整的數據庫;最后,提升與產業行業網絡交易平臺之間的合作力度。如商業銀行可以與中國煤炭交易中心、中國鋼材交易中心等進行合作,接入其上下游企業系統中,為其提供更為專業的互聯網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