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勝男 英凱博(寧波)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現階段,我國制造業中小企業的組織結構普遍是由傳統的層級化明顯的組織機構轉變而來,形成當前扁平化的組織管理結構。但是,在許多管理環節與具體的管理流程實施過程中仍然受到傳統管理組織結構的遺留影響,新的市場環境與技術要求,對企業的組織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組織結構呈現出了較大的不適應性,不利于企業管理。并且隨著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制造業中小企業中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使得信息傳遞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組織精簡與人員優化方面也發揮了較大優勢。
與服務類企業相比,制造中小企業對于技術與生產工藝的要求更高,因此對于預算與生產計劃尤為重視。市場化經濟體制下,制造業中小企業大多實行的是以銷定產的預算與生產計劃模式。采購、制造等數量、預算投入等都是以銷售預測為標準,因此企業必須確保銷售預測的高度準確才能確保預算與生產計劃獲得較好經濟效益。
研發業務全過程控制也是制造業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重點內容。對于制造企業而言,技術是其生產效率的關鍵驅動,也是企業占據市場優勢地位重要保障。對此,制造業中小企業必須對研發控制予以高度重視。在具體的內控內容中,包括了對研發預算、支出過程、成果應用與評價,以及再研發過程的控制。
制造業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充分包括了財務、采購、生產、研發、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但各個環節的制度建設都不完善。在財務管理制度方面,常規授權與特殊授權的權限、范圍、程序的規范性不足,出現權責不明以及財務職權濫用等問。在采購管理方面,由于涉及多種材料、設備的采購、使用、管理,而當前許多制造中小企業缺乏對采購流程、供應商等方面的有效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導致采購管理混亂。在生產管理過程中涉及對多元化、多層次復雜技術與工藝的應用,而具體應用時在技術安全與工藝質量方面缺乏制度保障,導致了嚴重的產品質量問題。在研發管理方面,研發流程控制隨意,具體環節控制不嚴,以及預算落實不到位等,都是研發進度緩慢的重要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缺乏有效的研發管理制度的問題。在銷售與售后管理過程中疏忽了對用戶體驗的收集與管控,缺乏對銷售與售后人員的有效管理,使得客戶滿意度不升反降,不利于企業品牌形象的提升。
制造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剛需性,尤其是技術壟斷的制造企業,對于風險控制有所放松,甚至是有些企業沒有制定風險控制制度進行相關措施,企業風險抵抗能力較低。加上風險內控機制作用的發揮,需要準確的風險界定與有效的風評體系作為保障,但是這些企業普遍片面重視生產與銷售利潤,沒有對企業各個環節存在的風險進行深入研究,也就無法制定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加上缺乏獨立的風控部門,具體的措施無法落實與監督反饋,尤其是面對信息全球化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威脅,企業風險不斷增多,威脅程度越來越大,缺乏有效的風控與內控監督機制將失去制造業中小企業處于風險失控邊緣。
不少制造業中小企業在制定內控流程過程中,缺乏對內控環節的具體分析,甚至是照搬他人,導致企業內控失效。在各個內控環節過程中,缺乏明確的內控參考標準,以及內控工作流程的不確定,將會在較大程度上對企業的內部審計與生產管理流程控制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許多中小企業把內控流程的控制標準分散在各類規章制度當中,不能對企業內控流程形成統一的指導作用。甚至是有些企業內控片面地將內控管理重心落在對經營重大錯誤、貪污舞弊、內控執行等問題查找與處理方面,忽視了對生產流程的梳理、控制,未能在生產經營風險防范方面形成針對性措施,本末倒置,嚴重限制的內控機制的作用發揮。
在財務內控制度方面,關鍵是明確常規財務授權與特殊授權的權限、范圍以及相關的執行程序,通過嚴肅嚴格財務管理,明確財務管理責任,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尤其是內部審計方面,必須確保其相對獨立性,確保審計報告能夠為企業決策與優化內控提供真實數據。在采購管理方面,內控制度的建立必須全面包括采購計劃到采購入庫的所有環節,確定采購部門職權,在制度中明確規范對材料、供應商、采購合同等的管理細則。在生產與研發管理方面,關鍵在于過程的控制,各崗位各司,充分落實對生產、研發預算,質量控制等內容把控,各崗位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崗位控制職能。在銷售與售后制度管理方面,必須做到以服務客戶為中心,并在制度上體現出來,保障客戶合理、合法利益,才能提高客戶的忠誠度,打造企業品牌形象。在內控環境營造方面,關鍵在于企業領導的高度重視,加強對內控意識的培訓與內控理念的灌輸,將內控理念融入企業文化的建設當中,形成一套企業上下共同認可與遵循的價值體系,進而在日常工作中自覺貫徹落實內控措施,形成和諧自然的內控環境。
首先,風險控制方面,關鍵是要制定完善的風險識別機制,針對各個生產管理環節潛在的隱患問題,建立相關的監督體系,加強對隱患的防范。一旦出現安全問題、風險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撲滅在萌芽階段。在風險控制環節出了制定完善的內控制度之外,重點還在于措施的落實方面,這就需要制定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與評價機制,不斷完善企業的風控體系。其次,完善與落實獎懲激勵制度,在對內控工作突出的優秀員工進行獎勵,對于消極內控行為予以懲罰,賞罰分明提高內控制度的執行力。此外,結合制造業中小企業的內控特征,制定有效的風險防控指標,建立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機制,并確保其權威性,切實提高制造業中小企業的風險內控水平。
制造業中小企業內控流程的制定,必須以其實際生產情況為前提,結合對各個環節控制要求,制定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各項內控措施有條不紊的落實。對此,企業在進行內控內審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審前調查,重視風險分析與生產流程再造,并在此過程中將具體的內控措施落實到位。首先,企業上下對于流程內控必須形成一致意識,在整體上實現對組織結構、預算編制、生產計劃、研發、銷售流程等內控流程的認識偏差糾正,實現對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其次,在外部控制方面,應對外部政策,如稅收政策、項目研發政策等進行及時解讀,進而及時制定有效措施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風險與損失。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不少制造業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與問題,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對存在的內控問題進行深入剖析,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有效應對措施,不斷提高制造業中小企業的內控水平,促使其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