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燕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34)
OBE教育即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縮寫為OBE),是指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成果導向主要核心觀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一切教育形式都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應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開展相應的教學改革。
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對于現代高等教育來說時間較久,因此在長期的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中,形成了固有的思維模式。改革開放以來,藝術設計類專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由于就業前景較好,報考人數增多,各院校因此廣泛開設藝術設計及其他相關類別的專業,導致師資力量不足。教師是專業教學的主體,其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目前,許多院校存在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質量較低、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較為落后的問題。
我國藝術設計類專業主要推行的是藝術類和理工類兩大教育體系。藝術類和理工類所開展的學科設置都具有較大的偏向性。藝術類的藝術設計課程,大多偏向于藝術表現,涉及領域多是平面廣告等。理工類的藝術設計課程,涉及領域多是工業生產、科學發明和創新等。兩種藝術設計類專業缺乏一定的共融性,導致學生畢業后不管從事何種崗位,都只能進行簡單的設計工作,缺乏對產品整體價值的了解和認知,職業發展具有局限性。
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主要以應用型人才為主,畢業生要深入到各領域的一線崗位從事相關設計工作。但是,當前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明顯偏重于理論,而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有:部分高校實訓場所不足,無法滿足廣大學生的實踐需求,實踐課程所占比例偏低;部分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學生的日常實踐教學任務。實踐能力的缺失會導致學生的設計能力不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和擇業。
OBE教育理念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時代發展更加緊密。當代高校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始終處于網絡環境下,其自身的思維意識和邏輯能力也受到網絡影響。高校除了具備常規教學資源外,還有很多來自校內網和公共互聯網的教學資源,對學生具有很大吸引力。這些因素從客觀上促使常規課堂教學必須進行相應改革,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學模式能夠從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改革傳統教學理念下的弊端,實現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傳統課堂教學無法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中教師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與基礎課堂形式類似。高校課堂管理較為松散,單節課時相對較長,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部分學生很難長時間專注于課堂教學中。在OBE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而是將時間交給學生,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學生一旦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則會表現出很強的專注力,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解決問題。
OBE教育理念下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了提升。實踐應用技能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來說十分重要。傳統教學模式在人才培養中更偏重理論教學,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熟悉專業理論知識,而在實踐技能學習和訓練方面比較薄弱。OBE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養更偏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項目和問題設置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符合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崗位要求,學生就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環境。
OBE教育理念下的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應轉變教學思路,將課堂時間充分交給學生。教師輔助學生學習知識,開展實踐訓練,教師要深刻理解和領會OBE教育理念,學習和掌握多種教育理論知識,并能有效應用到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未來的就業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專業領域,教師要將專業教學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開放性課堂是相對于傳統課堂環境界定的。傳統課堂環境下教學活動圍繞著教師、教室、教材三個中心,是一種較為封閉的課堂模式。開放性課堂要突破這三個中心,實現時間、空間和內容上的開放。時間上就是要從課內引向課外,使學生將課上遺留的問題利用課下時間繼續完成。空間上就是從教室向圖書館和實訓室拓展。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實訓上,不斷提升自身技能。內容上除教材外,還應廣泛拓展其他教學資源。教師可通過互聯網等渠道,收集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相關資料輔助教學,拓展學生思路和視野。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針對應用型高校的專業教學模式。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可引入本地相關企業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一方面,可以彌補高校實訓資源不足的問題。比如,可通過企業引進實踐能力較強的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實訓教師,還可以聯合企業在學校建設實訓基地。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提供豐富的生產力。需要參加實訓的學生可以安排在實訓基地進行項目訓練,或由教師帶領學生完成企業項目。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高校轉變教學思路,積極拓展多種教學方式,為教學改革提供資源保障,進而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