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展騫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廣東 中山 528400)
核心價值觀是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出了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出了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高校學生是核心價值觀踐行和宣傳的重要群體,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了高校人才培養的重點目標。
社會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思想保障,也是時代特色的重要體現。高校學生對于社會文化有一定的主導力量,要大力發展社會文化,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價值觀念的良好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下社會的主流思想理論,也是社會道德的基本要求,加強核心價值觀培養能夠使高校學生自覺踐行和發揚優秀的價值理念,成為優秀社會文化傳承的良好典范。
一些西方國家的價值觀滲透越來越普遍,有些價值理念與我國的核心價值觀相悖,會對學生的學業發展、就業觀念、生活態度產生一定誤導,高校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糾正。
在新時期的社會環境下,市場經濟發展對于行業人才的選擇有了更多要求,具有優秀價值理念的綜合素質人才成為了行業及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也是社會經濟及商業行為中的通行標準,將其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學生盡管年齡上都已經成年,但缺乏相應的社會閱歷,只是單一接受基礎文化知識教育,進入高校之前,學生的個人思想價值體系不夠成熟。目前,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的內容還相對較為缺乏,大部分是通過“兩課”來進行,教育形式較為簡單,內容也比較局限,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達不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浪費教學資源。“兩課”作為高校系統性的價值理念教學課程,要充分發揮其優勢,建立針對學生思想價值及道德觀念的教學目標,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家庭對學生的思想價值影響十分深遠。學生的幼兒及基礎教育階段都是在家庭環境中進行成長和學習的,家庭成員的思想價值理念會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傳遞給下一代。高校學生盡管開始了獨立自主的學習和生活,但其家庭環境影響的結果已經形成。優秀的家庭氛圍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理念,原生家庭較差的學生和單親家庭的學生普遍會存在負面的心理和思想,這會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很大影響,會伴隨學生的一生。
學生除了在校的學習和生活之外,還會廣泛參與到社會事務中,如校外兼職、頂崗實習等。學生對社會生活充滿著一定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會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價值理念有所感悟,對人際交往及社會規則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邏輯。互聯網環境下存在一些不良的思想價值理念,會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產生負面影響。
“兩課”教學中,要將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要充分利用“兩課”的形式來不斷補充課程內容,提高教學水平。教師要廣泛融入與核心價值觀相關的內容,可利用鮮明的事例和通俗易懂的理論內容向學生講解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使學生能夠快速領會和掌握。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思想和價值進行充分引導,采用循序漸進的思路來完善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建立優秀穩固的思想價值體系。
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及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夠有效將多種思想和知識融入其中。高校學生的課余時間較為豐富,十分有興趣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來,高校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培養要充分重視校園文化活動這一有利形式。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社團,開展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征文大賽、詩歌朗誦比賽,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加,通過實際創作和行動來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在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過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掌握,體現出教學效果,不能只靠傳統的考試和分數來進行判斷,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思想認識上的轉變,了解其對待學習和生活的態度。還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的心理及思想進行測評,通過學初和學末的測評分數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高校學生作為成年獨立的個體,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我測評,發現自身核心價值觀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