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林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路徑,這對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培育提出了新要求。參與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融入課堂,通過自主有效學習,實現對知識的重新建構、內化和遷移,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最佳路徑之一。本文在剖析參與式教學模式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參與式教學模式下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舉措,最后提出構建以“政府主導,教育滲透,校企合作、院校聯盟、文化浸潤”為特點的教育生態系統,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保障。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創新能力;創業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1.042
0?引言
2015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文件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富民之道,是激發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當代青年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新生代群體,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此,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點燃大學生創新思維的火種,引導大學生走自主創業和科技創業之路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傳統的教育模式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參與式教學的提出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路徑。
1?參與式教學模式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1.1?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理念符合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要求
近年來我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增加,2019年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再加上各種復雜的和不確定性因素,使得高校畢業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是存在供求結構性矛盾,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兩個行業,但是這兩個行業的企業卻未必需要大學生,而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的人才卻又鳳毛麟角。因此,如何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新創業人才就成為重要的研究議題。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協調素質教育、專業教育、就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關系。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為重點,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專業教育就是以培養業務素質過硬、專業技能夠強的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業水平。就業教育就是要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充分把握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將就業教育融入市場中去。通過提升自身的人際溝通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就業和創業準備,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參與式教學模式是全面實施素質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核心技能和專業素養的重要舉措,是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路徑。
1.2?參與式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人類發展的源泉。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教育”撲面而來,促使傳統的教育模式和學習方法要不斷革新。參與式教學模式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借助各網絡平臺,整合優質的網絡教育資源,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變成可能。參與式教學通過課前的知識導學,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課中講解內化,課后練習、模擬,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調合作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出于對問題的研究和探索中,激發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能,點燃思維的火種,提升了自身的創造力。
1.3?參與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參與式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重構了教學機制。在教學理念上,教師的角色由“傳授者”轉向“引導者和共同參與者”,學生的角色由被動的“出席者”“接受者”轉向積極的“參與者”“探索者和建構者”,知識的獲取也不只是信息的單向輸入,通過學生之間互學及師生共學,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與教師形成盟友,共同參與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探索、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學內容的批判研討。在教學機制設計上,以培養知識、能力與素質協調提升,突出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具有國際視野,能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導向,通過“小組合作,先學后導”的形式,激勵學生主動融入課堂,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2?參與式教學模式下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舉措
文章以甘肅政法大學為例,來探討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課程教學和社會實踐環節中去,以實現培養政治素質過硬,專業知識扎實,具有法治信仰、人文情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目標,為西部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具體舉措如下:
(1)以立足甘肅,面向全國,輻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為立足點,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學校不斷改革,準確定位,全面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在人才培養和專業學科建設方面緊跟市場需求,通過校企共建、聯合培養、交流學習等多種方式,使企業深度參入人才培養體系;其次,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專業課程教授方面,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和仿真模擬大賽,使得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銜接;同時,學校在目前的課程體系中增設創新創業專業課程,依托有效的課程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動能。
(2)科學設計課程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陣地。我校以人才培養方案為導向,通過對課堂生態的重新構建,對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流程進行合理規劃,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及實踐探索能力。在課前,教師合理引導,通過在線推送學習課件、案例、微課、MOOC或是導讀文本、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對課前的內容充分預習,帶著問題進課堂,提升聽課效率。教師通過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全方位設置考評機制,對學生的課前學習環節進行考評和引導;課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深入講解和剖析,通過應用雨課堂或是學習通教學軟件,與學生展開深度的互動和討論,實現知識的內化;課后,通過對課中內容的適度拓展和延伸,布置前測性和后測性試題,對課中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同時引導學生撰寫項目策劃書或參加仿真模擬大賽,實現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3)搭建實踐平臺,豐富創新創業實踐經歷。
我校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積極搭建實踐平臺。首先,學校不斷優化實踐教學環境,強化實驗實訓中心、模擬審判庭、仿真模擬實驗室等硬件設施,不斷更新和升級教學軟件,并引導學生進行仿真模擬,提高使用效率。其次,學校不斷強化校企合作,與眾多企業和事務所、公證處等共建大學生實習就業基地,實現學校和企業的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平臺,使學生在強化專業知識的同時,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并且通過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假期社會調研等活動,豐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實踐經歷。
3?參與式教學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保障措施
筆者認為參與式教學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構建以“政府主導,教育滲透,校企合作、院校聯盟、文化浸潤”為特點的教育生態系統,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保障。
3.1?政府主導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加強政策扶持
政府在構建高校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中扮演“總指揮”角色。政府要充分運用行政手段,加強政策扶持,消除創新創業的制度壁壘。如政府對大學畢業生創業可以提供零息貸款支持,解決創業資金問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充分尊重人才的智力成果,保障人才的權益,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并通過創新創業實現人生價值;加強大數據平臺建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信息支持。設立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職能部門,通過提供創業培訓,有效規避創業過程中的風險。充分調動教育行政部門和大眾媒體,營造鍥而不舍、勇于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文化氛圍。
3.2?學校發揮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主體作用
在推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中,高校應從教育理念、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設置上充分凸顯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創業學院,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并且設立創新創業項目基金,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舉辦創新創業大賽,不僅可以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還可以引導大學生將奇思妙想、創新創意轉化為現實的創業活動。例如2018年由廈門大學承辦的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既是對廈門大學雙創工作的褒揚,也是對廈門這座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的肯定。大學生通過參加這樣的賽事,汲取創業成功的養分,認識差距,彌補缺陷。學校通過舉辦這種有高度、有廣度、有溫度的賽事為“高水平雙創、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3.3?校企合作,搭建良好的實踐創新平臺
企業在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中要積極擔當“反哺”角色,發揮主推作用。企業具有資金、技術、信息、市場等豐富資源,能夠為大學生的提供鮮活的直觀感受,是實現課堂知識內化和重構的“助推器”。通過校企合作,高校將人才的創新能力向社會釋放,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同時,企業通過提供實踐平臺,接受大學生入企實習,鼓勵實習員工勇于創新,敢于創業,這對有創業意向的同學來說,不僅積累了寶貴的創業經驗,而且能夠更清晰地認知創業的目標和方向。對于畢業后愿意直接入企工作的同學來說,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這是單純的靠課堂講授所無法實現的。
3.4?加強院校聯盟,聯手培養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
院校聯盟是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院校之間優勢互補的重要方式,在培養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2015年我校成功加入全國政法類高校(學院)共青團工作聯盟,不僅加強政法院校共青團之間的聯系和交流,而且為全國政法類高校(學院)學生組織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同年,我校選拔出部分法學專業的學生赴中國政法大學交流學習,通過聯合培養,不僅實現了對西部教育的扶持,也為培養高水平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3.5?文化浸潤心靈,使創新創業更顯張力
創新創業文化建設需要社會各方力量相互協調配合,其中創新創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文化建設主要路徑。將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大學文化深度融合,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實現創造新知、與時俱進。學校通過開展學術研討會、學術沙龍、創新創業文化周等活動,營造主動探索、自由交流、鼓勵質疑、學術爭鳴的良好氛圍;通過舉辦類似“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的活動,讓大學生主動學習和鞏固創業知識,提升自主創業的意識。
4?結語
創新創業是發展的動力之源,富民之道。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文章以參與式教學模式為視角,以甘肅政法大學為例,探討了參與式教學模式下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舉措,在此基礎上,提出參與式教學模式下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培育關鍵在于構建以政府、高校、企業、文化為一體的立體化教育生態系統,只有這些要素以共同的價值目標為導向,打破深入合作的壁壘,相互協調、相互配合,才能真正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的文化氛圍,培育出養一大批富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韋幼玲,史兵方,易忠君,等.參與式教學下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8,(18):89-93.
[2]李艷平.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8,(2):81.
[3]陳時見,謝夢雪.參與式教學的形態特征與實施策略[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91-95.
[4]常青,王凌玉.新時代高校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3)146-149.
[5]習近平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