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少藝
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成熟進步,必將給物流業帶來突破性的發展。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大數據預測都用到了人工智能技術。隨著物聯網技術、無人駕駛、無人機技術逐漸完善,無人物流系統終將成為現實。許多企業或單位已經進行了無人機、無人車的物流配送試驗,所以面對人工智能生態下的物流運行模式進行一些探索,是有利于企業和單位決策部門作相應發展規劃的。
關鍵詞:人工智能生態;無人機;無人車;物聯網;智能物流
中圖分類號:F25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3.014
人工智能生態下的物流如何發展,首先取決于人工智能可以達到的程度。如果人工智能運用視覺識別,無人車、無人機可以安全自由的穿梭于地面、低空,那么物流無人化就可能實現。人工智能可以對物流的運行模式優化,對關鍵功能的實現與調優將極大提高物流的效率。這些影響因素如人工智能對物流品智能識別提高分揀的效率與精度;人工智能對物流品路徑規劃和運載工具的選擇分配;人工智能下物流從業人員職能的變化;人工智能對物流品安全性預測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對非常時期(如公共疫情下)物流的幫助;人工智能對住房物流口的額外需求等。
1 人工智能的智能識別功能對物流品分揀的影響
由于物流品有各種規格,各種物品的包裝規則也不統一,這樣造成物品搬運裝車到運輸、卸車都有不同的要求,無法統一。對于工廠單一產品的物流還能統一包裝,有利于裝運。然而對于一些網購的產品,大多是單件包裹的物品,為了在裝運途中不被損壞,采用層層包裝,而且用的多是塑料加膠帶,往往造成過度包裝。最大的弊端就是包裝用的塑料對環境帶來污染。所以為了環保就要努力減少包裹的過度包裝,要減少過度包裝,就要依靠可靠的裝運。包裹上的二維碼提供足夠有效的信息,借助系統自動分類,就可以用到視覺識別的人工智能機械手準確地抓取包裹并裝入到合理的包裝容器內,不需要自然人來選擇裝入,避免了人為的動作不規范而損壞包裹里的物品。自然人當然也是可以做這個工作的,但是現在的網購物流包裹量巨大,可以說是海量的。自然人重復這些簡單動作,比起機器設備并沒有顯著優勢。現在許多快遞公司已經采用機器自動分揀包裹了,人員數量已經大大減少,并且分揀精度極高。但還是有需要許多稍顯復雜的技能,機器暫時無法完全取代,這要等人工智能技術更加強大后,逐漸取代。
2 人工智能下物流品路徑規劃和運載工具的選擇
在傳統物流中,物流路徑的規劃多是人靠腦袋想出來的。雖然看上去不復雜,但如果要考慮時間、成本,以及客戶個性化需求的話,光靠腦袋是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只有在人工智能的算法下,考慮各種參數,才能為最終的物流路徑做出最優的選擇。雖然自然人在深思熟慮后也可以做出較合理的選擇,做一次兩次沒問題,要是所有的物流都這樣靠人腦來決定路徑,那么效率無法提高,成本也無法降低。而人工智能解決這些路徑規劃是很容易的,優化可以達到最佳。
物流的運載工具可以是飛機、火車、汽車、叉車、二輪電動車等,每種工具都有它的最佳運用范圍。其中汽車的作用無法取代,成為連接其它工具的樞紐。如果把它進行人工智能改造,將大大提高運輸的效率。無人駕駛的運輸卡車已經在一些發達地方試運行。因為人工智能可以24小時不停工作,所以這些物流卡車可以在夜里不知疲倦的運作,對降低成本效果是顯著的。當然裝卸工具也可以改造成智能裝卸車,從而實現物流全程無人化。還有一個在城區的配送,目前多是靠人用電動車配送,也是可以細化出不同的需求。一些時間要求不緊,重要性不大的一般物流品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自行小車運載到小區固定點卸載進入保管箱,用戶自己憑證取件。另外一個無人機的投入使用,也會加速小件配送的效率,如住在高層的用戶,如果直接用無人機配送就可以直接送到陽臺,大大降低配送員的上下樓的勞動強度,也減少配送到用戶手里之前需要的緩存地及保管箱,每家每戶的陽臺就是最好的收件地點,只需要陽臺作少許的改造。而且用無人機配送可以一個人同時監控多個無人機的運行,大大提高人的生產效率。對于重而大的快遞件,可以用無人車運送到固定的暫存地點。
3 人工智能下物流從業人員職能的變化
現在的物流需求量大,許多地方靠人來配送,那么在人工智能成熟后,是否就不需要人了呢?不可能,因為人工智能的能力還是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因為人工智能只是某些方面接近人或超過人,還有許多方面無法與人相比。具體來說,人工智能機器的優勢在于可以全天無休的運轉,在夜間,人工智能機器還在運轉,充分利用了夜里自然人難以利用的時間,為物流提高了效率。前面已經列出人工智能可以改造汽車、自行小車和無人機,這些人工智能改造后可以實現部分代替駕駛員的工作。另外有許多其他非標準的作業目前是無法用人工智能來改造的。最有效的模式可能還是人來監控人工智能機器協同完成物流配送,使人工智能機器變成人的眼、腿和手,完成一些固定簡單智能的行為。如走規劃的配送線路,在線路上自動識別障礙物并避讓。而人就要做些無法預先規定的行為,如配送新線路、用戶新需求之類的任務。
還有就是大件的物流,量少,如果用無人化的配送難度太高,這時唯有人才能完成。這里的難度包含大件的裝載工具實現難度大,即使實現,由于用量小,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可行的方法就是,利用專業的配送單位來實施大件配送,這時就要利用大件配送平臺來實現需求者與提供者的匹配,做到既經濟又快速,那么人工智能就可以提供精確及時的幫助。做到按需按時提供,避免浪費。如需求者只要提供需要配送的大件物品照片、發貨地點、收貨地點。人工智能根據視覺識別,自動匹配運載工具及線路,以及相關的人員配置。速度快、匹配精確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對于人在物流里起的作用,在人工智能生態下,應該是監控和補漏。做機器無法實現的配送服務,同時完成機器的失效維護保養工作。做機器無法自己完成的事。
4 人工智能對物流品安全性預測的可能性
這里的物流品安全保障:一是物品源頭自身的安全性,如利用物流系統寄出危險的物品給受害者;二是物品在運輸配送過程中的安全保障,如重要物品、貴重物品,以及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針對以上兩種物流安全的需求,人工智能是否可以提供幫助呢?基本上是可以的。源頭的危害性,可以通過大數據確定危害性等級提醒。根據物流品目的地與發出地的相關性分析,得出危害性警示,從而避免潛在的危害。一般來說,物流總是需求拉動的,無需求的主動配送是需要提醒的或者通過相關手續保證。有些物流可能存在主動發送的情況,即目的地收貨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發貨。這個可以利用現在通訊網絡發達,先提醒收貨人確認判斷,收的貨是否安全,這樣總比被動收到不明物安全得多。當然有些公共部門為了大眾服務而設立的接收部門應該有專門的拆包機器人及檢測設備,通過安全檢測后才能由人來確認接收。第二項安全性,其實只需要物流的每個環節都加裝物聯網視頻監控,并有人工智能的監控設備自動判斷,并與大數據的路網信息互動,做到提前預警,如前方路況異常、擁堵,或者天氣惡劣破壞道路等。總之,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潛力為物流安全提供可信、可行的保障。
5 人工智能下對非常時期(如公共疫情下)物流的幫助
在非常時期,如瘟疫爆發期,地震災難期間,由于人員的流動受限,人工智能改造的物流系統就是很好的選擇。由于瘟疫造成人員之間不能大量接觸,那么無人汽車,無人物流車,無人機將給物流的配送帶來方便。如此才能適應非常時期的物流配送。就無人機來說,如果無人機能夠把物品配送到陽臺,就避免了人員的交叉接觸而造成感染的可能性。當然無人機的載荷量可能不能很大,這樣就需要地面的無人車運載工具投入到小區門口的存儲箱,收貨用戶憑密碼取件。另外非常時期,由于物資配送的信息不正確而造成的浪費將由于人工智能的運行而得到解決。需求信息通過大數據總結得出,再把適合的物資配送到適合的用戶身邊將不是難題。
6 人工智能對住房設計物流口的額外需求
現有居民住房(廠房除外)人和物都是走大門,對于物品都需要人來搬運進出房子沒有問題。如果人工智能發展到需要機器直接送貨進房屋,那么這個人和物共用的大門就不那么適合了。一般來說大部分家用物品的重量都不是很重,無人機配送也是可以適配的物流工具,那么設計一個適合無人機配送的物流口就能把物品直接配送到家,無需在暫存地停留,這樣可以真正實現送貨到家了,當需求量大時可以節約大量人的勞動。居民住房哪里最有可能成為這個無人機的物流“港口”,答案是:陽臺。首先,本身住房陽臺的開封性不成問題;其次,陽臺是每個住房必有的空間;最后,陽臺安全性有保障,不怕物品被人拿走。所以陽臺成為適合無人機配送的最佳地點。當然要完全適合無人機的配送,還需進一步分析各種場景下的狀態,如定位對接問題,人員在陽臺時如何實現人與無人機的安全隔離。這些問題都不是無法解決的難題。當然大件重件還是走大門較安全。
綜合上述幾點,實現人工智能生態下的物流配送體系還是大有潛力可挖。只有充分挖掘出人工智能的優點,并結合利用原有的資源,最大化為用戶提供方便,即可打開一幅全新的物流圖景。
參考文獻
[1]馬姍姍.智慧物流有望迎來爆發[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8,(7).
[2]周璐菡.人工智能技術助跑智慧物流[J].新經濟導刊,2017,(11).
[3]賀璐.人工智能應用能力決定物流行業競爭秩序[N].中國企業報,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