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沉寂多年的納卡地區戰火再次被引燃。出于謀取地緣政治權益、確保能源領域安全、擴大地區影響力、鞏固國內政治等多重現實政治需要,土耳其旗幟鮮明地支持阿塞拜疆大打所謂“奪回領土”的地區戰爭。納卡地區的地緣政治博弈,在給土耳其帶來地緣政治利益的同時,也使其付出了沉重的軍事、經濟和外交代價,并嚴重損害了其國際形象。土耳其作為域外力量介入納卡沖突,加劇惡化了地區安全局勢,使土俄關系面臨更大地緣政治沖擊,給土耳其國內帶來了長期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納卡沖突;土耳其;地緣政治
中圖分類號:D81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7-0022-03
2020年9月27日,沉寂了4年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以下簡稱納卡地區)的戰火再次被引燃。這場本是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因爭議領土而引發的地區沖突,因為土耳其等域外國家的介入變得更加波云詭譎。
一、土耳其旗幟鮮明支持阿塞拜疆
在長期存在爭議的納卡問題上,土耳其自始至終旗幟鮮明地站在阿塞拜疆一方,全力支持阿塞拜疆對納卡地區的領土主張。自2020年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軍事沖突爆發伊始,土耳其就在高調宣布支持阿塞拜疆之后,持續以多種形式向阿塞拜疆提供軍事及經濟支援,支持其對亞美尼亞發動攻擊。與此同時,土耳其積極在國際社會為阿塞拜疆搖旗吶喊,為其爭取更為有利的國際環境。
土耳其政府在納卡沖突爆發的第一時間即發表了支持阿塞拜疆的聲明,總統埃爾多安、國防部長阿卡爾、外交部長恰武什奧盧等政要頻繁高調宣布,土耳其人民與阿塞拜疆兄弟站在一起,堅持“兩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原則,反對亞美尼亞占領,并呼吁全世界支持阿塞拜疆。
除了在道義上支援阿塞拜疆外,土耳其政府還直接對阿塞拜疆政府進行了各方面的支援。隨著沖突的不斷加劇,土耳其政府最終向阿塞拜疆派遣了敘利亞雇傭軍。2020年9月24日,敘利亞人權觀察人士表示,土耳其從敘利亞西北部阿夫林地區將效忠土耳其的約300名武裝人員(其中絕大多數來自蘇丹穆拉德和阿馬什派別)運送到阿塞拜疆。觀察人士證實,土耳其政府已經將雇傭軍從敘利亞轉移到阿塞拜疆前線。亞美尼亞駐俄羅斯大使指責土耳其從敘利亞北部派遣約4000名戰斗人員前往阿塞拜疆參加戰斗,而阿塞拜疆總統助手哈卡特·加杰耶夫否認了這一說法,稱這是謠言,是亞美尼亞方面的又一挑釁和無稽之談。阿塞拜疆國防部也針鋒相對地表示,來自敘利亞和中東國家的亞美尼亞裔雇傭軍在卡拉巴赫地區與亞美尼亞軍隊并肩作戰。
與此同時,土耳其積極在國際社會多方奔走,為阿塞拜疆爭取更有利的國際環境。在激烈的軍事沖突爆發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外長恰武什奧盧多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俄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及時協調與俄羅斯在納卡問題上的立場。土耳其政府在多個公開場合抨擊由美國、法國和俄羅斯組成的明斯克小組,稱是明斯克小組的無所作為導致了納卡問題的解決陷入僵局,從而引發了更為激烈的軍事沖突。
二、土耳其介入納卡沖突的原因分析
土耳其積極介入納卡沖突,并堅定地站在阿塞拜疆一方,是基于獲取地緣政治經濟利益、確保能源領域安全、實現大國雄心以及立足歷史恩怨等多方因素所進行的綜合考量。
(一)謀求地緣政治利益
對土耳其而言,阿塞拜疆所處的外高加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自蘇聯解體后,土耳其便將外高加索地區作為外交重要區域,寄希望于加大對外高加索地區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以獲取利益,具體表現為:擴大經貿合作以實現成為亞歐經貿運輸的“中轉站”,拉近政治互信以推進地區影響力從而深入所謂的“突厥”地區。多年來,土耳其試圖通過積極的外交手段和睦鄰政策為其在該地區的安全政策發揮作用,將外高加索地區的獨特位置轉變為一項戰略資產,以更好地發揮溝通東西方的橋梁作用,并增加與俄羅斯在該地區政治博弈的籌碼。通過染指外高加索地區,土耳其向北既可消除亞美尼亞未來可能存在的任何威脅,又對俄羅斯傳統政治影響構成沖擊,向南則有助于遏制伊朗什葉派勢力擴張,對維護民族、宗教較為復雜的土耳其東部邊疆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來看,土耳其可以借此打通通往中亞地區的道路,再結合多年來苦心構建的“突厥語國家合作機制”,便可以與高加索和中亞突厥語國家形成的新政治勢力,建立以土耳其為軸心的“跨歐亞大陸的新地緣政治”版圖[1]。正因如此,埃爾多安將納卡沖突中對阿塞拜疆的支持描述為土耳其尋求其“在世界秩序中應有地位”的一部分。通過支持阿塞拜疆,土耳其可以更好地對外高加索地區進行滲透,以謀取更多的地緣政治利益。
(二)保障能源領域安全
來自阿塞拜疆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直接關系到土耳其的國家能源安全問題。阿塞拜疆是土耳其最重要的能源供應保障國。近兩年,阿天然氣占土總進口量的20%,2020年上半年,阿已超過俄羅斯成為土第一大天然氣來源國,占據23%的進口份額[2]。正如土耳其能源部高級官員所言:“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沖突是土耳其非常核心的安全問題。”此次沖突中,阿塞拜疆西北部靠近沖突地區,分布著土阿兩國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石油管道(Baku-Tbilisi-Ceyhan oil pipeline)、巴庫—蘇普薩石油管道(Baku-Supsa oil pipeline)和南高加索天然氣管道(South Caucasus gas pipeline)。阿塞拜疆通過這3條管道將里海石油和天然氣輸入土耳其和歐洲。這些管道不僅是阿塞拜疆經濟的生命線,更與土耳其的能源供應密切相關。如果納卡沖突影響到輸油管道的安全,勢必會損害土耳其的國家利益。這也是土耳其政府在納卡沖突中深度介入,并給予阿塞拜疆堅定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緩解國內政治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給土耳其的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2020年6月15日,土耳其國家統計局稱,土耳其約有400萬人失業,失業率超過13%。但總部位于伊斯坦布爾的DISK工會表示,疫情期間還有另外600萬人失業,著名土耳其經濟學家Mahfi Egilmez則稱24.6%的失業率是“最接近現實的”[3]。此外,貨幣危機致使土耳其經濟雪上加霜。截至2020年9月30日,穆迪評級機構顯示土耳其里拉下跌近25%[4]。經濟、社會危機不斷加劇直接動搖埃爾多安政府的選民基本盤。根據民調數據顯示,2020年8月,執政的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的支持率下降到31%,與該黨在2018年議會選舉中獲得的43%的支持率相比大幅下降[5]。為此,埃爾多安政府再次利用民族主義敘事包裝此次行為,以期在納卡沖突中展現強大軍事實力,激發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分散民眾對疫情下疲軟經濟和正發黨日益下降支持率的注意力,鞏固其執政基礎。
(四)維護土阿傳統友誼
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有著密切的語言、文化聯系,兩國關系發展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然而,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卻因為“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歷史遺留問題長期處于敵對狀態。復雜的歷史因素促使土耳其在納卡沖突中堅持向阿塞拜疆提供政治和軍事支持。一方面,土耳其與阿塞拜疆的文化、歷史和民族認同度非常高。土耳其主流的政治敘事認為,阿塞拜疆是與土耳其關系最為親近的“突厥人后裔建立的國家”。歷史上,奧斯曼帝國軍隊于1918年從俄羅斯和亞美尼亞軍隊手中解放了包括首都巴庫在內的阿塞拜疆的大部分領土。蘇東劇變后,土耳其是第一個承認阿塞拜疆獨立的國家,這些都為兩國關系打下了堅實基礎。阿塞拜疆前總統海達爾·阿利耶夫更是多次高呼土阿兩國“兩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口號。這一口號也為土阿兩國的關系奠定了政治基調。另一方面,基于復雜的歷史原因,土耳其與亞美尼亞關系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皝喢滥醽喆笸罋ⅰ钡臍v史記憶嚴重影響兩國正常交往。亞美尼亞在重大國際場合多次指責奧斯曼帝國于1915年對亞美尼亞人進行的種族滅絕,對土耳其國際形象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而歷任土耳其政府則強烈反對亞美尼亞的指控,要求成立聯合歷史研究小組重新考證卻屢遭拒絕?!皝喢滥醽喆笸罋ⅰ睅淼臍v史創傷對土、亞兩國關系發展構成嚴峻挑戰,時至今日,兩國仍未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在地區事務中嚴重缺乏互信。在這種互相敵對的背景下,土耳其在持續多年的納卡沖突中“一邊倒”地支持阿塞拜疆。
三、土耳其介入納卡問題的影響
土耳其的高調介入,使得本就陷入僵局的納卡問題變得更加錯綜復雜。土耳其作為域外力量介入納卡沖突,勢必將對地區局勢、國際社會乃至自身發展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一)加劇惡化地區安全局勢
納卡問題被稱為“凍結的沖突”,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圍繞該地區的矛盾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土耳其作為外部力量介入此次納卡沖突,致使兩國間軍事沖突持續升級,地區安全局勢加劇惡化并催生新的風險。一方面,土耳其的軍事、政治支持促使阿塞拜疆報以強硬的態度,拒絕恢復原狀的?;饏f議,以完全收復納卡地區為目標。另一方面,土耳其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亞美尼亞的民族主義情緒,將這場沖突轉變為亞美尼亞公眾眼中關系生死存亡的大事。此外,地區沖突催生數十萬難民,造成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值得關注的是,戰爭作為滋生恐怖主義的溫床,恐將導致外高加索地區分裂主義和恐怖主義再次猖獗。
(二)土俄關系面臨更大地緣政治沖擊
在納卡沖突問題上,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表現出復雜的互動關系。兩國有著不同的利益考量,對亞、阿兩國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土耳其方面可能將納卡問題視為同俄羅斯在更廣泛的競爭中討價還價的籌碼。在俄羅斯看來,土耳其可以進一步提高其在外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但不能以削弱俄羅斯立場為代價。然而,土耳其對納卡沖突的干預,顯然對俄羅斯在前蘇聯疆域內極力維護的主導影響力構成直接威脅。俄羅斯很難容忍土耳其試圖復制“敘利亞模式”,與其共同主導外高加索事務的意圖。事實上,土耳其直接介入納卡沖突不僅加深了外高加索地區的危局,也增加了土俄兩國在其他區域沖突的升級風險,使土俄關系進一步趨緊。
(三)引發土國內長期負面影響
土耳其在納卡沖突中展示出的軍事實力和地區強國形象,以及埃爾多安“克里斯馬”(原指古代的宗教先知,戰爭英雄)式人物的崇高威望,再次迎合了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鞏固并有效提升了正發黨政府的民眾支持率。根據MetroPoll民調數據,在與歐盟就地中海領土爭端陷入僵局以及宣布介入納卡沖突后,9月,埃爾多安本人的支持率上升了近5%。但與此同時,巨額的國防開支迫使本就經濟疲軟的土耳其背上了更為沉重的經濟負擔。而土耳其對阿塞拜疆的高調支持,使得本就樹敵眾多的土耳其在外交上面臨的壓力進一步上升。土耳其在納卡問題上獲得的短期政治收益難掩自身國內政治、經濟、安全、社會等多領域的尖銳矛盾,甚至還將引發新的長期的負面影響。
四、結語
本因領土爭端而引發的納卡問題因土耳其等域外國家的介入變得錯綜復雜。此次深度介入納卡沖突是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出于謀取地緣政治權益、確保能源領域安全、擴大地區影響力、鞏固國內政治等多重現實政治需要精心做出的選擇。埃爾多安政府通過采取較為冒險的強勢行動,期望借此一舉解決多個困擾土耳其的難題,擺脫國內外困境。然而,曠日持久的戰斗可能會給土耳其帶來不必要的軍事、經濟和外交代價,并嚴重損害土耳其的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局勢不斷升溫恐將嚴重威脅土俄關系發展,土耳其目前的國家實力也很難支撐其四面出擊。最后,盡管土耳其的干預威脅到了俄羅斯的調停角色,但俄羅斯仍然是唯一有能力迫使雙方重返談判桌的域外大國,而隨后俄羅斯力促阿亞雙方停戰的事實也再次證明了這一點。短期內,納卡危機因雙方停戰而初步得到解決;但長期來看,地區局勢仍將回歸到俄羅斯主導下的“冷凍的沖突”。在“脆弱的和平”到來之后,挾土耳其大力支持的阿塞拜疆仍將與亞美尼亞圍繞納卡等一系列問題繼續進行著曠日持久的國際政治較量。
參考文獻:
[1]顧正龍.納卡地區沖突因何而起[EB/OL].[2020-10-11].http://www.mesi.shisu.edu.cn/0b/0e/c3711a133902/page.htm.
[2]曹鵬鵬.土耳其對外高加索地區的政策及其困難[J].戰略決策研究,2020(5).
[3]In Nagorno-Karabakh conflict,Erdogan eyes Turkey’s “place in world order”[EB/OL].(2020-10-07).https://whtc.com/2020/10/07/in-nagorno-karabakh-conflict-erdogan-eyes-turkeys-place-in-world-order.
[4]Is it 12% or 52%?Turks disagree on jobless rate[EB/OL].(2020-10-11).https://www.al-monitor.com/pulse/originals/2020/07/turkey-statistics-controversial-unemployment-rates-pandemic.html.
[5]A Weak Economy Won’t Stop Turkey’s Activist Foreign Policy[EB/OL].[2020-10-11].https://carnegieeurope.eu/2020/10/06/weak-economy-won-t-stop-turkey-s-activist-foreign-policy-pub-82935.
作者簡介:李斌(1993—),男,漢族,浙江平湖人,單位為新疆大學中亞地緣政治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為亞歐區域國際關系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