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光惠

摘要:減負提質在教育行業內一直在行動,縱觀從始而言,效果卻不是太好,所以教育部“雙減”政策的提出也是必然的,這意味著小學領域必將發生新一輪改革,同時也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怎樣優化小學低段數學的作業設計,以及怎樣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是教育行業從業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本文是在“雙減”背景下,針對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策略的探討和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雙減;低段;優化;作業設計
一、 小學低段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分析
(一)多且重復,學生無法對作業產生興趣
傳統教育模式下進行的題海戰術,對于數學教育工作者和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也帶著時代的烙印?,F成的套卷成為孩子的練習題,它是不能夠根據孩子的薄弱點進行鞏固和練習,特別是對于學優生而言更多的是不斷的重復練習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又何去何從?這些無效的練習在某種意義上只是浪費學生的時間,更會扼殺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與成就感。這對處于培養學習興趣階段的小學低段孩子,幸福感從何而來?
(二)作業設計形式過于單一
在數學學科中我們常見的作業就是一張張卷子,例如:課堂上練習一張卷子,家庭作業一張卷子……,何以培養數學興趣?特別是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最大的傷害,因為他們還沒有真正認識這門學科,就已經感受到了它的“無聊”。同時單一的作業形式也會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沒有書面作業就是沒有作業的認識,更不利于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維目標的整體落實和實現。
(三)理論與實踐脫節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綜合和實踐”是積累學生數學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數學素養發展的必要途徑,這也決定了實踐性數學作業在數學學科里的重要性。但是現實的情況總是令人堪憂的,據筆者對各學校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學校在整學期都未進行任何數學實踐活動。請問學生又何以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數學素養的培養又從何而來?
二、 優化小學低段數學作業設計的必要性
(一)“雙減”背景的要求
2021年10月雙減政策擬明確入法。這無疑是給教育界的警示,也表明了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視,對減負的重視,許多課后輔導機構也慢慢消失。國家把更多的機會、物力和財力給予了公辦教育,因此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把作業進行精簡和提質。其次“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也一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貫徹和努力的目標。
(二)學生現實的需要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提出,7到11歲的兒童是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就決定了小學低段的數學作業設計需要具有更多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和完成作業的快樂,也能為后續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處于低段的學生,心智和生理都不穩定、不成熟,我們有必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里有數學,數學里有生活,數學和生活是有機結合、緊密聯系的。所以一張張白紙黑字的作業顯然不能滿足低段學生的需求,這也決定了優化作業設計的重要性。
三、 優化小學低段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趣味性
童年時代是天真燦爛的,作為童年里不可缺少的數學學科,也應該是有趣的,快樂的,所以單靠一張張黑白的試卷,顯然是不能滿足要求的。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作業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該是緊密聯系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體現童真童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習數學的熱愛。
(二)實踐性
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不斷地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實踐對于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學習數學的起點,去創造性的解決一些問題,這不僅有利于數學活動經驗積累,也是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的必經途徑。
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式后,數學作業可以是選擇家里已有的立體圖形和父母一起搭一搭,并回答下列問題。
1、統計用到的圖形數量
種類 正方體 長方體 球 圓柱
數量
2、圈一圈
(1)正方體比長方體(多 ?少)。 ? (2)正方體比球(多 ?少)。
3、在搭一搭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怎么樣可以搭的又高又穩?跟爸爸媽媽說一說。
這樣的設計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和爸爸媽媽一起搭積木的快樂,也能在搭建和溝通的過程中能再次體會到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征。
(三)分層性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每個人都要進行數學的學習,但是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發展是各不相同的。這就決定了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要做到因材施教,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其應該具有的發展。
綜上所述 ,“雙減”政策的提出,既是對學校、也是對一線工作者的考驗,切不可進行重復、單調、低效或無效的作業,減少一些死記硬背的作業。作業的設計要符合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形式要多樣和有趣,多增加實踐性或操作性作業,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低段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考慮到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實行分層作業,提高作業效率,使不同的學生,能在數學領域中獲得最大發展。
文獻綜述
[1]徐珍珠,婁水根.淺談減負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J].科教導報,2013.(5).
[2]陶娟.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J]. 讀寫算,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