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軍
摘要:
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依據現代教育的發展情況及發展形勢來進行優化,為此應充分地滿足現今新課程教改所提出的生本教育原則,使學生在歷史教學活動中可以表現出其主體位置,并通過課程改革及創新的方式來對原有的教學體系進行優化,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從而達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歷史;新課程教改;教學方法
引言:
在新課程教改下需要對而傳統的教育理念、方法、模式等進行改進及創新,以此來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培養,為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考慮如何合理地運用創新化的教育手段來實現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本文通過探究新課程教改所提出的內容,分析了歷史教學在不同層面所面對的要求,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進行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高中歷史教學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
以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多數是以教師單向進行課程知識的傳授,學生被動的接收知識信息,本身歷史課程其知識內容就較多,在此情況下學生容易在學習中產生厭倦、抵觸心理,不利于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而在新課程教改中提出的生本原則對現代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這樣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歷史課堂中。在歷史教學創新中應將以人為本作為其基礎理念之一,從而在教學活動中能夠為學生提供個人發展條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的學習空間、想象空間,并鼓勵學生利用歷史思維來進行思考及聯想,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其也有利于對學生的個人能力發展。并且在歷史教學改革中堅持生本的教育原則能夠在課堂中營造出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及學習興趣。
二、高中歷史教學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
在高中歷史中所涉及的內容較多,部分學生認為所學內容過于枯燥乏味,此種現象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學習效率及課堂開展效果。為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方向,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提升教學實效性的目的。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選取具有創意性、聯想性的內容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身高中歷史教材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其為教學創新提供了條件,教師可以選擇具有意義的歷史事件聯系到教學內容中,這樣能夠使學生集中精神參與到歷史課堂中。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教學中,可以對留存的史料進行整理,并通過多媒體進行圖片、影像的播放,使學生對歷史有更為真切的感受。
三、高中歷史教學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將所學歷史知識及時地進行消化。對于教學情境應考慮教材內容來確認適合的形式,盡量營造出符合學情的氛圍來增強學生對歷史的感受,其以利于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并促使其形成探索歷史、研究歷史的意識及興趣。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2《開辟新航路》的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大國崛起》[1],以影音的方式將所學知識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從而使學生更好的對學科知識內容進行理解及掌握。教學情境創設通過營造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更好地發散思維、樂于思考,并使其積極、主動地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充分的激發其對歷史的學習興趣。
四、高中歷史教學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改變以往單一化的課堂形式,在不同教學方法應用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積極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創新教學手段的方式還可以改進以往單向信息輸出的教學形式,實現引導學生在歷史課堂中進行學習互動。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應根據課程內容、教學要求來探索不同教學方法的適用性,從而做到有效改革及創新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高二歷史選擇性必修2《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的教學中,可以采用任務教學法,教師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前對古代所應用的生產工具的資料進行查找及整理,同時根據所查找的資料找出在現代生活中由古代生產工具所演化而來的工具種類,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此種教學方法良好的參與度可以有效地調動起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并在任務完成中強調其自主學習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
五、高中歷史教學采用適當的教學評價
在新課程教改下,對于歷史教學評價應改進以往以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在實際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多個層面進行綜合評價,從而使教學評價更具科學性、公平性,其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從學習能力、理性思維、實踐操作等諸多層面來對學生做出綜合評價,構建出更科學的高中歷史教學評價體系,在各個評價環節充分體現出新課程教育理念,也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評價與指導[2]。
總結:
對于高中歷史教學教師需要結合現代教育理念來不斷對其教學設計進行優化,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進行綜合培養,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同時為了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更為積極的表現,在突出其課堂主體位置的同時還應重視激趣的作用,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并培養其歷史思維,從而養成良好的歷史觀,其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及運用,加強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樂.新課程改革視野下有關高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9(12):1.
[2] 易丹.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法[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9,000(00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