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松蘭
摘要:本文在體教融合背景下對四川省青少年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培養路徑進行調查研究,其研究主要有三個目的:(1)了解當前四川省羽毛球教練員、青少年運動員現狀、(2)分析新時代體教融合背景的內涵、(3)體教融合模式下四川省實施青少年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困境與出路。得出結論:(1)深化思想融合,營造發展環境(2)加快措施融合,創新發展模式。
關鍵詞:體教融合;羽毛球;后備人才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基于本文研究的需要,在網上、數據庫上查閱了有關“體教融合”、“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羽毛球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相關文獻,通過查找與本文主題相關的資料為之后的調查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問卷調查法
針對本文研究主題和目的設計調查問卷,在查閱了有關“體教融合”、“青少年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大量文獻后,針對體教融合背景下四川省青少年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問首先對四川省羽毛球二線隊伍、各市區的基層業余體校、開展羽毛球訓練的中小學以及羽毛球俱樂部的教練員、運動員進行問卷調查,從而分析四川省青少年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以及在培養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足。[1]四川省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
2.3 數理統計法
將本研究所采集的數據及結果進行處理,主要是為了對問卷數據的信效度進行相關分析以及通過數據分析四川省青少年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以及問題。
3 四川省羽毛球教練員、青少年運動員現狀
當前四川省16個市開展并成立了羽毛球業余訓練和羽毛球俱樂部,其中成都市羽毛球俱樂部成立數量最多、運動員注冊人數最多,但由于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的限制,甘孜州、阿壩州羽毛球項目的開展較為落后。
3.1. 教練員現狀
教練員的水平高低是決定和影響運動訓練的關鍵因素,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教練員不僅是運動訓練的組織者,還對運動員比賽過程的發揮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關于四川省各市區教練員的現狀了解,主要從教練員文化水平、技術等級稱號、從事羽毛球訓練與比賽的經歷三個方面進行調查統計。
3.2 運動員現狀
關于四川省各市區運動員的現狀了解,主要從運動員訓練的年限、參加的比賽、個人最好名次三個方面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四川省羽毛球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比賽和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
4 新時代體教融合背景的概念闡述
隨著時代、社會經濟的變化,這一概念存在“以訓為主、以教為主”,以“教體結合”還是“體教結合”的不同表述,這些表述的中心始終都是拘泥于競技體育這一命題,隨著學訓矛盾不斷上升;青少年體質低下;運動員退役就業安置問題突出;體育、教育部門缺乏溝通交流與合作,不能滿足社會對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需求,使體教融合政策應運而生。
4.1 傳統體教結合的概念闡述
傳統體教結合主要目的是解決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問題,我國競技體育實行三級訓練網,過分追求競技體育層面,保障運動員退役后可以解決就業問題,但隨著青年運動員不斷增多,退役運動員也在不斷上升導致內部消化吃力,推進了體教結合的產生。這一政策雖然提倡教育、體育部門合作,但兩部門并未達成真正的培養目標一致,真正從教育部門培養出的高水平競技運動員少之又少,加之崗位稀缺,并不能完全保障運動員退役的就業問題,致使學訓矛盾難以調和,導致競技體育后備人才人數急劇減少,故體教結合并未實際解決教育、體育兩個部門的結合問題,展現出一定弊端。
4.2 新時代體教融合的概念闡述
“體教融合”是在體教結合基礎上產生的為落實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新政策,“體教融合”政策出臺的原因一是國家高度關注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二是青少年身體健康問題已經成為新時代國家發展的“痛點”與“難點”。[2](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思考———對《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詮釋)“體教融合”政策要求學訓結合,教育、體育部門相互協作,將競技體育行業的高水平運動訓練方法與資源同學校教學資源相互整合,不僅提高青少年身心全面發展,同時將培養競技體育優秀后備人才的任務部分移交給社會公共體系。
5.困境與出路
(1)在新時代體教融合背景下轉變傳統的體育與教育分離的思想,認識到體育與教育不可分離。要將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主動納入教育體系,實現運動員文化教育、運動訓練、人格塑造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2)讓體育不再是傳統“應試教育”,文化教育中也要摒棄學習大于一切的錯誤思想。做到學校里中競技體育,競技體育離不開文化支持。(3)在體教融合實踐中,做到以人為本,重視體育人才的培養,摒棄錯誤的對體育的固定思維的偏見。培養全面發展的羽毛球后備人才。加強四川省羽毛球 體 育 后 備 人 才 培 養,學 校 體 育 是 基礎,體校培養是提高,社會陣地是補充。推動羽毛球青少年運動員主動融入到當地學校體育。各體育部門服務當地學校體育,發揮最大資源,提高當地師資力量。帶動學校公共羽毛球基礎課水平。擴大羽毛球人口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