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晴 海博洋 周方妍 海天相
摘要:高校圖書館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適應時代發展上不謀而合,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大學生屬于優秀的青年群體,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其肩負著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歷史重任,圖書館要通過“三全育人”對他們進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育和引導,才能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奮斗觀,養成艱苦奮斗的行為習慣,并將個人的艱苦奮斗踐行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現代化建設中。
關鍵詞:大學生 艱苦奮斗 艱苦奮斗精神
前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規定,建設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和服務體系,開展信息素質主題教育,是圖書館在發揮“思政教育”方面的主要任務和責任,圖書館在發揮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等方面,要充分發揮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等方面的引領作用。
一、中國共產黨人關于艱苦奮斗精神的論述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既是一部偉大的創業史,也是一部艱苦奮斗史。革命斗爭時期條件艱苦自不必說,在新時代的今天仍然要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并作為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長期發揚倡導,高校圖書館在“思政育人”方面利用其獨特的“第二課堂”的作用,引領大學生踐行“艱苦奮斗”精神。
我們國家的幾代領導人都大力提倡、嚴格要求 “艱苦奮斗”精神。青年要干成一番事業,就必須不畏艱難、矢志奮斗。國家高度重視青年的艱苦奮斗精神培育,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勉勵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于砥礪奮斗,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1 ]國家的發展繁榮需要艱苦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需要艱苦奮斗。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廣大青年要培養奮斗精神,做到理想堅定,信念執著,不怕困難,善于開拓,頑強拼搏,永不氣餒。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2 ]
二、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3 ]大學生屬于優秀的青年群體,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其肩負著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歷史重任,要讓他們成為具有上進、擔當、創新、奉獻等特點的一代,需要對他們進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育。只有對他們進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育,才能使他們形成正確奮斗觀,養成艱苦奮斗的行為習慣,并將個人的艱苦奮斗踐行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現代化建設中。
我國現在校大學生(包括研究生)超過4000萬,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數量。作為青年主體,他們努力學習、探索求知、積極向上、勇于擔當、奉獻祖國,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著不愿吃苦、好逸惡勞、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攀比消費、負債消費、沉迷游戲等不良現象,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內部環境而言,一方面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人民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這就使得有些人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逐漸從解決溫飽到享受甚至享樂,這些錯誤的思潮也在影響青年人的價值觀判斷與選擇。與此同時,互聯網絡已經伴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平臺為了博得收視率并賺取費用,進行娛樂八卦、炫富享樂的宣傳炒作,擯棄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危害青年身心成長。另一方面,孩子多數是從家門到校門,家務活、體力勞動家長包辦代替多,普遍缺少艱苦環境感受體驗。就外部環境而言,伴隨經濟全球化發展,各種思潮不斷涌入,這使得不良文化的侵蝕滲透有機可乘,如美國的《十條誡令》前三條都是針對青年的:“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讓他們不以膚淺、虛榮為羞恥,毀掉他們強調過的刻苦耐勞精神。”在意識形態領域,這些虛無、錯誤的思潮目的就是為了否定中華民族發展的光輝歷史和傳統美德,想要瓦解青年的斗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從而削弱我們的文化自信。因此,在大學生群體中加強和開展艱苦奮斗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4 ]。
三、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培育的路徑
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和先進的場館設備資源優勢,在大學生中開展“艱苦奮斗教育”,應該把艱苦奮斗精神作為大學生思政課堂中的重點宣傳、開展討論,并營造艱苦奮斗氛圍,利用圖書館“閱讀推廣”等載體講好艱苦奮斗故事并加以宣傳引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耳濡目染地逐步浸潤熏陶,以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宣傳教育,以正能量主旋律抵制三俗,以黨的艱苦奮斗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首先,在“建黨100周年”來臨之際,圖書館引導師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非凡歷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傳承黨的百年光輝史基因、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自覺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先賢的經典典故武裝頭腦,組織大學生能從經典名句中得到思想啟迪,進而增強青年一代文化自信,學史明理。開展“圖書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色經典誦讀活動”、“設立‘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書架”“看紅色電影”,“閱讀文化經典,建設書香校園”等各種活動,在學習中引導、教育、倡導大學生摒棄鋪張浪費、奢靡生活,保持艱苦奮斗是一種不怕艱險、腳踏實地、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優良作風。高校圖書館要大力開展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組織和引導大學生以書為伴,“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培育大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營造積極向上,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氛圍,推動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向前 邁進。
其次,要經常性地組織大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提倡鼓勵勤工儉學、自立自強,多到艱苦環境中去體驗生活、鍛煉成長。賦予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實踐鍛煉,讓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此同時,還要建立健全實踐機制體制,對實踐的時間、內容、形式、考核機制等都作出完善、系統規劃,使之朝著可行性與長期性方向發展。
(本文系2019年寧夏大學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成果:《新時代背景下寧夏大學圖書館“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SK19008)
(責任編輯:劉占行)
參考文獻:
[1]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2).
[2]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02).
[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28.
[4]海天相.正確理解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涵[N].光明日報,2004-11-03(理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