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廣東 廣州 511300
當前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需求增加,我國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轉型背景下,高校對于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存在迫切需要。“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是以課程為依托,舉辦或參加賽事為手段,在所學專業課程綜合知識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參加競賽,并檢驗所學知識,是一項充分體現學生主動性的綜合應用性的教學模式。競賽具有創造與創新性,該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的教與學的二元思維,實現教、學和創新三元一體。“以賽促學”教學模式以競賽為方向和路徑,以教與學互動為基礎,開闊了師生的思維和眼界,同時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反思,最后使得教與學雙方在反思中獲得升華和重構。在“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不再停留于表面,更多體現出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實際教學加重,學生通過參與教學中所設計的競賽,專業知識提升,創新創造能力提升,團隊合作能力提升。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越來越被學界所重視,如吳玉琴(2004)提出競賽是一種創新教學方法,競賽在旅游專業教學中可發揮積極作用,有利于旅游專業教學任務的完成、激發學生興趣、建立學生良好協作關系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中的積極作用;白凱、吳成基(2009)基于遷移理論提出要從認知、調研和職業化三個階段構建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學模式,即第一學年認知性實習、第二第三學年調研性實習、第四學年職業化實習;鄒統釬、黃琳琳(2014)指出要針對“90后”的特點,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要從創新課堂模式、開展創新活動、創新研究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方面實施教學模式創新;王喜華(2014)著重探討了職業技能競賽在旅游管理專業建設中的功能價值;鄭燕華等(2013)、何仁芳等(2015)、肖曉燕(2016)、劉剛等(2018)都提到職業技能大賽對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及創新的影響,都提到以賽促學、賽考雙促等教學模式的改革意義;呂本勛、梁濤等(2017)在分析目前課堂教學模式缺陷的基礎上,提出"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的科學內涵和特點,以《旅游創意與創業》課程為例探討"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及其成效,并探討"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推廣問題。榮浩(2017)對旅游消費者行為學的課程大綱構建進行了分析,并探索了成果導向教學模式在該專業課上的實踐與應用。
綜上文獻所述,可以看出以下幾點:1、學界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的實踐環節重視度增加,純理論教學已不適應業界的需求;2、對于實踐教學模式中的以賽促學的探索更多應用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學并不普及;3、關于《旅游消費者行為學》的教學模式的探索較少,還有待提升;4、已有的研究雖然也可以做到賽學結合,但二者仍處于一種相互分離的狀態。因此有必要從高等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實際需求出發,從教學與競賽高度融合的角度,提出“以賽促學”教學模式。該模式將教學與競賽互為表里,競賽是手段,學生為中心,學習為重心,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提升,創新創造能力提升,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
目前,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對于“以賽促學”的實驗教學模式的應用不普遍,理論知識的實踐檢驗方式較少,大部分課堂依舊沒有能夠走出“課堂”,教與學的實踐深度遠遠不夠,創新性不足。“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是以課程為依托,舉辦或參加賽事為手段,在所學專業課程綜合知識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參加競賽,并檢驗所學知識,是一項充分體現學生主動性的綜合應用性的教學模式。而“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能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需要的教師專業技能較強,教師具有巨大熱情。與專業賽事對接是最主要的難題。該模式具有主動性、創新性、競爭性、客觀評價性、反思性等特點。學生積極主動,該模式體現學生小組分工協作、團隊領導、溝通交流等能力;競賽模式能打破傳統的教與學的二元思維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和創造三元一體;比賽的競爭性讓學生團隊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和方向,教師的目標與學生一致,這極大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評價客觀性是指該模式通過競賽結果來驗證教學效果,比普通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更有意義;最后“以賽促學”教學模式以競賽為方向和路勁,競賽的參與過程和結果都能夠讓教師和學生事后再進行深層次反思,雙方都能在教與學的反思中得到升華。
“以賽促學”的理念由來已久,對于旅游管理專業來說,對接專業技能大賽的課程還是較少,旅游消費者行為的教學方式上,用以賽促學的方式來授課是比較新穎的,目前的授課內容多圍繞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少有真正與實踐掛鉤的,而“以賽促學”模式的出現正好可以解決實踐檢驗性問題。
本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在于,改原有的任務指令性的實踐教學,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實踐性教學。該課程主要是面向大二年級的旅游管理專業,該課程強化以能力培養為主導的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1)提升旅游消費者行為學實踐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理論知識能更好吸收,提升學生學習的滿意度和學習效果;(2)設計課堂(專業)比賽模式與內容,用課堂(專業)比賽來促進教學效果;(3)將課堂設置的比賽與專業技能大賽、創業大賽等有影響力的(旅游用人單位認可的)比賽對接;(4)設計相應的旅游消費者行為學考核方案。
如圖1所示,具體來說本教學模式的實踐教學有兩條路徑:一是學生的學習路線,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以賽促學”等方式的實踐教學改革來影響與提升學生的學習行為(橫向虛線框的內容);二是教師的教學路線,通過“以賽促學”方式的實踐教學改革來實現教師的自我提升(縱向虛線框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路勁分析中,學生自身的因素(興趣、動機、態度、個性等)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影響,創新實驗教學方法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動機,態度和個性等方面的因素來設計,以比賽的方式實施實驗課,增強了實驗課程的趣味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能積極主動完成。學生通過參與“以賽促學”的實驗教學環節,獲得較高的滿意度以及知識能力素養等各方面能有所提升。
教師的教學路勁中,教師設置“以賽促學”的’賽”的內容應該要與課程內容、課程目標以及學生自身因素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不能盲目設置。將課堂比賽積極轉化為專業比賽,各年級都能參與,增加不同年級之間的互動;將課堂比賽與專業技能大賽盡量對接,讓實驗課程的實用性最大化。

圖1 “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圖
該課程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中最常用的方法為旅游消費者行為調研,常規的指令性教學不容易讓學生產生積極主動的興趣,且容易出現應付完成任務的情況,而該以賽促學模式提出后,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變創新的方式來設置比賽,讓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團隊之間形成競爭,評分標準客觀公正,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到知識。比賽的設置分兩類,一類是課堂比賽,由學生自己舉辦,學生組隊參與,選題需要結合學生興趣;一類是專業技能大賽,教師需要進行相應的對接與指導工作,可以聯合其他課程老師共同指導與定向指導。
教師在設計課堂比賽時需要結合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動機、態度、個性等來設計相應的比賽內容。已有的經驗表明,90以及00后的學生對于視頻制作、攝影、新媒體運營等方向尤為感興趣,故設置旅游消費者行為視頻制作與講解大賽、旅游消費者行為攝影與講解大賽、旅游者行為數據分析大賽、公眾號運營(有關旅游者消費行為內容的)比賽等、以關注點擊轉發等方式來進行考核,可以多方位提升學生的能力,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可參與的比賽眾多,有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主辦的全國旅游院校服務技能(飯店服務)大賽、全國旅游院校服務技能(導游服務)大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由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全國大學生旅游創意大賽;由國家旅游局主辦的全國大學生文明旅游宣傳作品創意大賽;由芬蘭Cesim公司舉辦的“尖峰時刻”酒店管理模擬全國大賽、由中國旅游協會主辦的全國高等院校旅游創新策劃大賽;由中國旅游協會主辦的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競賽;各省關于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等。此外還有各種創業比賽。可選擇對接的具有影響力的大賽眾多,有利于實驗教學比賽設計。雖然專業相關比賽不少,但要能跟課程結合,需要教師能夠把握住來自政府、行業和市場的競賽機遇,做好競賽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要求教師具備對信息的敏感性,信息的篩選能力和資源的整合能力。
線上溝通模式可以很好的解決時間與空間帶來的困難,教師在課后可以與學生無縫交流,故此,教師的角色不再局限于課堂上,課下線上教師的職責要延續,責任意識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