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徽 王瑞華
肺炎為嬰兒及幼兒時期常見感染性疾病,由于嬰兒及幼兒自身抵抗能力較差,肺炎可能會較快進展為重癥肺炎,部分患兒伴有中毒性腦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嚴重危及了患兒的生命安全[1,2]。與成人重癥肺炎患者比較,重癥肺炎患兒有自身獨特臨床特征以及系統治療方案;同時,隨著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以及病原變異,使得病原耐藥形勢更加嚴峻,因而總結重癥肺炎患兒的臨床特征與病原學特點,對于提高患兒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3,4]。本研究對龍崗地區90 例重癥肺炎患兒的病原學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以期了解該地區重癥肺炎患兒的臨床特征與病原學特點,為重癥肺炎患兒防治提供臨床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90 例重癥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 版)的診斷標準[5],并經患兒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病例資料齊全,均無其他感染性疾病。所有患兒中男54 例,女36 例;年齡1 個月~14 歲,平均年齡(4.34±3.23)歲;其中1 個月~3 歲患兒有29 例(32.22%),3~6 歲患兒有38 例(42.22%),6~14 歲患兒有23 例(25.56%)。
1.2 診斷標準 ①全身出現中毒癥狀,體溫≥38.5℃,或者伴有超高熱;②胸部X 線檢查可見片狀陰影,肺部有肺實變體征或者啰音密集,呼吸困難,明顯發紺;③存在休克、微循環障礙、中毒性腦病、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任一一項;④存在中毒性腸麻痹、敗血癥和(或)膿氣胸、膿胸;⑤多器官功能障礙。具備①、②項,同時具備③、④、⑤任一一項即可確診。
1.3 方法
1.3.1 標本采集 入院24 h 內采集患兒的標本,行機械通氣患兒由氣管導管吸取痰液并保存于無菌試管,未行機械通氣患兒則通過一次性無菌吸痰管采集鼻咽分泌物并保存于生理鹽水試管,于30 min 內送檢。采集靜脈血2 ml,進行肺炎支原體及肺炎衣原體檢測。
1.3.2 病毒檢測 對標本進行處理后,通過核酸提取或者純化試劑盒對病原核酸進行提取,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qPCR)法檢測病毒,所有試劑盒均購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進行試劑配制等操作。所檢測的病毒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1.3.3 細菌檢測 將標本接種于巧克力培養皿以及瓊脂培養皿中,通過Phoenix 100 型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鑒定菌種。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臨床特征、病原學檢查結果以及不同年齡患兒病原學檢出情況。
2.1 患兒臨床特征 患兒主要臨床表現為喘息、發紺、呼吸困難、咳嗽等,所有患兒均伴有咳嗽和呼吸困難,發紺85 例(94.44%),呼吸衰竭34 例(37.78%),心力衰竭12 例(13.33%),呼吸功能不全41 例(45.56%),胸腔積液8 例(8.89%),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4 例(4.44%),中毒性腦病2 例(2.22%)。四季均見發病,春季(3~5 月份)發病26 例(28.89%),夏季(6~8 月份)發病60 例(66.67%),秋季(9~11 月份)發病2 例(2.22%),冬季(12~2 月份)發病2 例(2.22%)。
2.2 病原學檢查結果 90 例患兒中60 例檢出病原學陽性,陽性檢出率為66.67%,在60 例病原學陽性患兒中,單一病原學感染45 例(75.00%),2 種病原學感染12例(20.00%),3 種病原學感染3 例(5.00%)。60 例病原檢出呈陽性的患兒中共檢出病原77株,其中病毒24株,細菌1 株,非典型病原52 株(肺炎支原體45 株,肺炎衣原體7 株)。見表1。
2.3 不同年齡患兒病原學檢出情況 1 個月~3 歲患兒單純病原感染19 例,混合感染8 例;3~6 歲患兒單純病原感染20 例,混合感染5 例;6~14 歲患兒單純病原感染14 例,混合感染2 例。見表2。

表1 病原學檢查結果(株,%)

表2 不同年齡患兒病原學檢出情況 [n(%)]
肺炎為兒童時期的常見疾病,發病率位居小兒疾病首位。由于小兒特別是嬰幼兒免疫系統、呼吸系統等尚未發育成熟,使得肺炎發生風險極高,而且容易進展為重癥肺炎,增加了治療難度及死亡率。因此,在臨床中對重癥肺炎患兒的臨床特點以及病原學進行歸納總結,不僅有助于早期診斷,而且可以迅速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避免病情貽誤,從而促進患兒疾病轉歸,改善預后。
重癥肺炎患兒病情復雜,臨床癥狀較多。本組90例患兒主要臨床表現為喘息、發紺、呼吸困難、咳嗽等,所有患兒均伴有咳嗽和呼吸困難,其次發紺94.44%,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分別占45.56%、37.78%。即臨床上重癥肺炎患兒除了表現出萎靡、精神差、氣促、高熱等一般肺炎癥狀之外,還多合并肺外器官功能損傷,包括心力衰竭、昏迷或者循環不穩定等,且伴有呼吸衰竭或者呼吸功能不全。其原因為患兒的呼吸肌功能相對比較弱,使得肺泡順應性以及呼吸系統功能降低,造成肺部感染發生之后病情不斷進展,進而出現呼吸衰竭等;肺泡換氣及通氣功能降低造成組織缺氧,引起心肌損害,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同時,感染所造成的缺氧、毒素釋放等還會引起代謝紊亂的發生,導致電解質紊亂以及中毒性腦病等,從而危及患兒生命安全[6,7]。
由于檢驗操作者以及檢查技術的不同,重癥肺炎患兒病原檢出陽性率也存在一定差別。本組90 例患兒中,60 例(66.67%)患兒檢出病原,低于丁林等[8]研究中的89.96%,這可能與地區、樣本量等因素有關。兒童肺炎常見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以及非典型病原,其中非典型病原包括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等。臨床相關研究指出[9],肺炎患兒的病原中單純細菌感染約占4%,而且近年來不少研究顯示關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病例漸漸增多[10]。本研究中,60 例患兒共檢出病原77 株,主要是以肺炎支原體和病毒為主,其中肺炎支原體檢出45 株,病毒檢出24 株,而細菌僅1 株,說明肺炎支原體和病毒是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期間龍崗地區重癥肺炎患兒的主要病原。這與其他臨床相關研究結果并不一致[11]。郭瑋等[12]的研究顯示,重癥肺炎患兒病原以細菌為主占46.77%,肺炎支原體占12.50%。臨床中,病原分布隨國家、地區、季節以及患兒年齡等的不同存在一定差異。本研究中,通過分析不同年齡階段重癥肺炎患兒病原發現,年齡越小,肺炎支原體感染及混合感染的發生率越高,應當引起臨床重視。
綜上所述,龍崗地區兒童重癥肺炎患兒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紺、呼吸困難以及咳嗽,易出現呼吸衰竭、呼吸功能不全等合并癥;重癥肺炎患兒春夏季為高發季節,腺病毒和肺炎支原體為主要病原,嬰幼兒多見混合感染。不過本研究周期較短,且樣本量偏少,對本地區兒童重癥肺炎病原的流行病學研究還需長時間及大樣本跟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