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利 唐芳 張蘭 王文亮 李紅 鄭英
近年臨床兒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則為呼吸道感染后造成的咳嗽,且反復或持續咳嗽時間>1 個月。有關小兒咳嗽病原學報告稱[1],誘發小兒咳嗽的主要病原為感染肺炎支原體,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陽性率達34.25%~52.67%。若不及時診治,患兒生長發育、生活質量均受影響。臨床在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性小兒咳嗽癥狀時,需實施抗感染,降低呼吸道高反應性,但近年發現單一給予阿奇霉素治療,因受耐藥性等多種因素影響,會干擾治療效果。目前,已有報道指出[1],阿奇霉素干混懸劑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方式,對患兒癥狀改善有促進作用,且療效理想。但此方面報道較少,仍然有大量學者對此點存在質疑。現納入本院以往收治的60 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性小兒咳嗽患兒分組論述此點,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性小兒咳嗽患兒,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 例。納入標準:①各患兒均存在肺炎支原體感染病史,并滿足《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013 年修訂)》[2]中小兒咳嗽判定標準;②病歷資料齊全;③患兒家屬均簽字同意此次治療方式。排除標準:①以往存在咳嗽變異性哮喘者;②其他原因導致的咳嗽患兒;③精神智力異常者;④已參與其他研究或中途轉其他方式治療者。對照組患兒病程5.0~37.0 周,平均病程(10.3±9.5)周;年齡0.5~11.0 歲,平均年齡(5.3±3.1)歲;女11 例,男19 例。研究組患兒病程5.2~38.0 周,平均病程(10.6±9.5)周;年齡0.6~11.0 歲,平均年齡(5.6±3.2)歲;女12 例,男18 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阿奇霉素干混懸劑治療: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12),每次10 mg/kg,1 次/d,持續治療5 d。研究組接受阿奇霉素干混懸劑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阿奇霉素干混懸劑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布地奈德(AstraZenec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475)霧化吸入,1 mg/次,2 次/d,持續治療5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依據《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013 年修訂)》[2]中咳嗽判定標準評估患兒癥狀程度:0 分:咳嗽<40 次/d 或無咳嗽;1 分:輕度咳嗽,咳嗽>40 次/d,不影響睡眠;2 分:頻繁咳嗽,影響睡眠;3 分:咳嗽影響日常活動,有時合并嘔吐、惡心等癥狀。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咳嗽評分為0 分;有效:咳嗽明顯緩解,評分降低≥1 分;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于治療前后抽取患兒靜脈血液4 ml,比較兩組患兒ECP、IgE、EOS。③比較兩組患兒咳嗽癥狀消失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EOS、ECP、IgE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EOS、ECP、IgE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 療 后,研 究 組EOS、ECP、IgE 分 別 為(161.25±1.23)×106/L、(9.01±1.12)μg/L、(332.02±1.21)mg/L,均低于 對 照 組 的(179.65±1.51)×106/L、(11.54±1.62)μg/L、(341.02±1.24)m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EOS、ECP、IgE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EOS、ECP、IgE 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癥狀消失時間(3.30±0.21)d 短于對照組(5.68±0.2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9.926,P<0.05)。
支原體感染性肺炎多在嬰幼兒人群中發病,且近年受多種因素影響,全球范圍內,此疾病發病均有遞增趨勢。數據顯示[3],社區獲得性肺炎患兒中,大約有30%均為感染支原體導致,其中20%的患兒會因此誘發咳嗽。因人體在感染支原體后,會出現自身免疫,而隨著免疫應答擴大、抗自身多克隆T 細胞與B 細胞的激活、免疫復合物堆積,以及潛在性有害炎性物質的生成,會誘發支氣管炎癥,進而出現氣道高反應性。所以,肺炎支原體感染性小兒咳嗽發病后需及時診治。
有關肺炎支原體感染性小兒咳嗽的治療,王培養等[4]學者曾在研究中共討論了90 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患兒,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觀察組的體溫復常時間、咳嗽消失時間、癥狀好轉時間分別為(2.1±0.9)、(10.1±2.3)、(6.9±1.6)d,均短于對照組的(4.6±1.6)、(12.3±3.1)、(8.4±2.4)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聯合阿奇霉素干混懸劑方式,其療效更理想。本研究結果也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EOS、ECP、IgE 均低于對照組,癥狀消失時間(3.30±0.21)d 短于對照組的(5.68±0.2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結果同時證實了以上觀點[4]。作者分析原因為:阿奇霉素為大環內脂類抗生素[5],給藥后,存在特異靶向功效,對病原體轉肽中50s 核糖體亞單位生成有干擾性,進而讓病原體蛋白質產生受到抑制,達到清除或控制致病菌的效果。研究表明,此藥物在人體胃部pH 指標較高的狀況下,更為穩定,藥物半衰期>60 h,且與同期血液濃度比較,在炎癥組織的濃度高出30 倍以上,所以,相比于紅霉素等藥物,此藥物在呼吸性疾病治療中,有獨特優勢。而布地奈德屬于糖皮質激素,給藥后,可增強呼吸道平滑肌細胞和溶酶體膜穩定性,進而對病原體誘發的免疫應答過程產生抑制效果[6],同時也對過敏活性介質的生成有阻礙作用,達到緩解平滑肌收縮的目的。
綜上所述,肺炎支原體感染性小兒咳嗽患兒接受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基礎上,再聯合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可顯著改善患兒ECP、IgE、EOS 等體征指標,癥狀改善速度快,療效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