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少芬 杜明儀 羅懷雪 賴建芬 皮燕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輸血有了更高的標準,對血液產品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兒科患兒由于處在人體各種器官和功能逐漸發育的階段,特別是新生兒和嬰幼兒輸血對血液質量要求更加嚴格。這是因為兒科患兒具有體重輕、年齡小等特點[1],在輸血時對血液的輸入劑量要比成人的少,另一方面,兒科急診的特點是急、危、重癥患兒多,病情變化快[2],家屬心情緊張急躁,容易引發醫患矛盾。而血站平時采集的血液是按照成人的標準來采集的,這就給臨床新生兒和嬰幼兒輸血帶來不便和困難。面對這些高標準、嚴要求,探討高效、高質量的小規格紅細胞制備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能有效提高本站對小規格紅細胞急診供應時的應對能力,緩解了用血供需矛盾,降低了由此引發醫患矛盾的可能性[3]。
1.1 材料及設備 采集后儲存于冷藏環境中>18 h 的200 ml 或300 ml 待檢全血,配平儀(山東威高),大容量低溫離心機(德國賀利氏),SepamaticSL(Ⅲ)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德國LMB),電子天平(江蘇),熱合機(韓國SE-250),100 ml 規格的一次性塑料血袋[費森尤斯(廣州)卡比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無菌接駁機(德國費森尤斯公司)、血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試劑(溶血劑、清洗液、稀釋液)。
1.2 方法
1.2.1 傳統無菌接管機法制備小規格紅細胞 ①200 ml或300 ml 待檢全血按一次性離心(3800 r/min,15 min,4℃)。離心后目視檢查選擇血漿與紅細胞分層清晰,無中重度脂肪血、無顏色異常、無滲漏等的血液用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制備。②紅細胞保養液添加到母袋后,熱合,轉到待檢庫,檢測合格批放行至合格庫。③值班人員接到醫院預約小規格紅細胞通知后,將1.0 U 或1.5 U合格紅細胞從成品庫中領出,并通知成分制備人員。④成分制備人員接收血液后應檢查血液外觀、血袋標簽等內容,確認符合質量要求后才能簽收,然后通過無菌接管機將合格紅細胞袋與一次性塑料血袋進行連接,將合格紅細胞輕輕混勻,根據血袋重量計算稱重,制備成2 袋0.5 U 懸浮紅細胞或1 袋0.5 U 懸浮紅細胞和1 袋1.0 U 懸浮紅細胞。
1.2.2 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制備小規格紅細胞 ①200 ml 或300 ml 待檢全血按一次性離心(3800 r/min,15 min,4℃)。離心后目視檢查選擇血漿與紅細胞分層清晰,無中重度脂肪血、無顏色異常、無滲漏等的血液用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制備。②紅細胞保養液添加到母袋后,熱合斷開血漿袋,取下前,用有色的止流夾在母袋近血端約3 cm 處夾緊,阻斷紅細胞返流子袋,轉到待檢庫,檢測合格批放行至合格庫做好標識,備用。③值班人員接到醫院預約小規格紅細胞通知后,將有預留轉移聯袋1.0 U 或1.5 U 合格紅細胞從成品庫中領出,正常上班時間內通知成分制備人員,非正常上班時間由值班人員自行制備。④成分制備人員接收血液后應檢查血液外觀、血袋標簽等內容,確認符合質量要求后才能簽收,然后通過無菌接管機將合格紅細胞袋與一次性塑料血袋進行連接,將合格紅細胞輕輕混勻,根據血袋重量計算稱重,制備成2 袋0.5 U 懸浮紅細胞或1 袋0.5 U 懸浮紅細胞和1 袋1.0 U懸浮紅細胞。
1.3 血細胞計數方法 對兩種方法制備的0.5 U 懸浮紅細胞隨機抽取各15 袋進行質量檢測和結果計算,判斷標準[4]依據《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GB18469-2012》中懸浮紅細胞質量控制項目和要求。
1.4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2015~2019 年肇慶市小規格紅細胞臨床用血,比較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與傳統無菌接管機法制備0.5 U 懸浮紅細胞的質量指標(容量、血紅蛋白含量、血細胞比容、溶血率),對比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與傳統無菌接管機法制備小規格紅細胞的簡便性、靈活性與成本。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015~2019 年肇慶市小規格紅細胞臨床用血統計分析 根據2015~2019 年肇慶市中心血站計算機數據統計顯示,自2017 年以來,肇慶市小規格紅細胞臨床用血量呈上升趨勢,主要集中在市直、端州區大型綜合醫院及婦幼保健院。見表1。
2.2 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與傳統無菌接管機法制備0.5 U 懸浮紅細胞的質量指標比較 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與傳統無菌接管機法制備的小規格紅細胞質量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兩種方法制備0.5 U 懸浮紅細胞的容量、血紅蛋白含量、血細胞比容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的溶血率(0.39±0.01)%低于傳統無菌接管機法的(0.48±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與傳統無菌接管機法制備小規格紅細胞的簡便性、靈活性與成本對比 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制備小規格紅細胞的簡便性、靈活性以及成本均明顯優于傳統無菌接管機法。見表3。

表1 2015~2019 年肇慶市小規格紅細胞臨床用血統計分析(袋)
表2 兩種方法制備0.5 U 懸浮紅細胞的質量指標比較()

表2 兩種方法制備0.5 U 懸浮紅細胞的質量指標比較()
注:與傳統無菌接管機法比較,aP<0.05

表3 兩種制備方法的簡便性、靈活性與成本對比
近年來,肇慶市小規格紅細胞臨床用血量呈上升趨勢,而輸血療法是兒科最常應用的治療手段之一,目的是保持患兒血液循環的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由于患兒自身特點的特殊性,故常常需要使用小規格的紅細胞。目前,部分醫院大多采用血站供給的1 U 紅細胞進行輸注,導致兒童供血量成人化的現象普遍存在[5]。一般情況下,除了重大手術,兒童患兒一次手術需要的用血量一般在50~100 ml,對新生嬰兒,只要輸血30~40 ml 就足夠了,對于用血量少于一袋的話,剩余的血液就只能被白白地浪費掉。如何減少或避免新生兒用血中存在的血液浪費,探索適用于本市的小規格紅細胞制備模式尤為重要。
隨著無菌接管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級采供血機構,極大地方便了小規格血液的制備。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傳統無菌接管機法與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制備的小規格紅細胞質量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而前者制備的小規格紅細胞溶血率要高,原因在于紅細胞具有機械性脆性,無菌接合是利用高溫焊接融合在一起,使連接好的管路達到無菌連接目的,分裝時紅細胞通過焊接點時可因碰撞擠壓、高溫引起紅細胞破裂溶血。另外無菌接合技術沒辦法做到100%接駁成功,存在破壞血袋管路密閉性的潛在隱患[6],而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充分利用了一體性聯袋,不需要額外耗材,合格放行后預留兩周若未有醫院預約制備,只需將預留轉移袋熱合掉即可,大大降低了傳統無菌接合分裝成本,保證血袋管路間的密閉性,能更好地保障血液質量。
事實上,有條件的血液中心或血站會建立小規格紅細胞庫存,直接取用,省去了臨時制備過程,特別對于在夜間、節假日的急診用血優勢極大[7,8]。但在肇慶市,小規格紅細胞用量少且沒有規律性,往往很難制定合理的庫存量,許多醫院并不大量需要,操作起來十分困難,庫存量設定過多容易增加陳舊血輸注比例,甚至血液過期報廢,而庫存量設定不足往往貽誤急重患兒的及時搶救。傳統無菌接管機法制備小規格紅細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兒童用血的浪費,但是無菌接合、耗材等使血液成本也相應增加,而且由于血站空間布局問題,血液發放與成分制備場所并不是在同一樓層,急診制備時還需額外增加交通費、加班費等,總體來說并不劃算。新型預留轉移聯袋法制備小規格紅細胞采取按需制備模式,更科學、人性化,能更好地節約分裝成本和制備時間,避免血液資源的浪費,提高血液質量和服務水平,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