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
隨著腦卒中病情的進展,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構音障礙,即患者發音器官神經肌肉出現病變,使發音器官構造出現異常,引起發音、發聲等出現異常。構音障礙主要臨床表現為構音不清、發音不準、發聲困難等,給患者的生活、社會交流均產生嚴重影響[1]。相關臨床資料表明[2,3],在腦卒中伴構音障礙治療中,配合早期康復性護理,對促使患者康復具積極作用。本文探究了在腦卒中伴構音障礙中早期康復性護理的應用效果,特選取本院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70例腦卒中伴構音障礙患者開展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間凌源市中心醫院收治的70 例腦卒中伴構音障礙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3 例,年齡60~72 歲,平均年齡(66.54±5.66)歲,腦出血21 例,腦梗死14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12 例,年齡61~73 歲,平均年齡(67.01±6.21)歲,腦出血20 例,腦梗死1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本次研究。診斷標準:經CT、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參照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中通過腦出血、腦梗死確診[4]。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者;智力正常者;語言流利者;閱讀及書寫能力正常者。排除標準:不配合訓練者;合并嚴重的心、腎等疾病者;不愿參與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將患者按照昏迷狀態開展常規護理,觀察患者面色、呼吸、血壓、體溫、脈搏、瞳孔、意識等進行觀察,定時為其翻身,預防壓瘡,做好注意事項講解,如出現病情變化情況,立即進行搶救。當患者處于恢復期時,按癱瘓護理進行,即強化心理、飲食、排便等護理,吞咽患者給予飲良指導,喂食時要慢,預防嗆入氣管,促進運動功能恢復。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性護理,方法如下[5,6]:①心理護理:腦卒中病情較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死亡率,同時還會伴有多種神經功能障礙,當患者出現發音困難時,交流能力受限,易使其出現焦慮、煩躁、抑郁等負面情緒。而在腦卒中伴構音障礙康復護理中,有效的溝通、良好的護患關系、家屬積極配合措施、科學的健康教育、舒適的治療環境,均可以改變患者不良心態,提高治療信心與治療配合度,從而提高治療效果,促使患者康復。②呼吸訓練護理:早期對患者開展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延長呼氣時間,指導f、s 音調,在呼氣時間處于10 s 時,指導呼出的氣流實現由強到弱或是由弱到強,同時指導患者做一長、一短的節奏控制訓練,以此來實現改善患者呼吸的目的。③發音器官指導訓練;人體是通過感覺沖動的傳入,增強神經元的興奮性來實現發音的,故在護理中,開展下頜運動,同時配合指導唇角外展與唇閉合訓練,讓患者做舌抬高、舌伸出及兩者交替運動,指導軟腭抬高運動。④發音與辨音訓練:先指導患者發元音訓練,之后訓練發鋪音,待患者熟練掌握后,再加元音形式訓練,最后再過渡簡單的詞組訓練。⑤錯誤發音訓練糾正:用吹哨子、蠟燭、喇叭等方式,指導患者氣流控制,用打吹欠的方式,誘導發音,并開展咀嚼訓練。讓患者將手放于桌面上,進行向上或是向下推,并在用力的同時發啊的音,以上來促進聲門的閉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構音障礙改善情況、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①構音障礙改善情況應用Frenchay 量表進行評價[7],正向評分,分值為100 分,分數越高患者構音障礙改善情況越好。②生活質量應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量表(SF-36)量表評價,包括:身體功能、社會功能、軀體角色、情緒角色、身體疼痛、心理健康、活力、總體健康等8 個項目,總分0~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③根據本院自制的量表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包括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操作技術、病房管理等4 個項目,每項分值為10 分,滿分30 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構音障礙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renchay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renchay 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構音障礙改善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構音障礙改善情況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身體功能、社會功能、軀體角色、情緒角色、身體疼痛、心理健康、活力、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操作技術、病房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腦卒中屬于腦血管意外癥狀,也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進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引發肢麻、頭暈、頭痛等癥狀。腦卒中好發于中老年人,發病率較高,發病原因較多,其中以腦內動脈出現閉塞、破裂,引起腦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所致。腦卒中發病較突然,病情進展快,隨著病情的持續,易增加多種并發癥,其中構音障礙屬于最常見的一種。多數腦卒中患者因呼吸功能較差,無法保持呼氣,且聲帶震動較差,易伴隨口鼻呼吸不分、胸部與腹部肌肉協調運動失衡等,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8]。
在治療腦卒中伴構音障礙中,常規護理針對性不強,在部分護理中干預性不強,故護理局限性較大。因此,在腦卒中伴構音障礙治療中,配合早期康復性護理非常關鍵[9]。本次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renchay 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身體功能、社會功能、軀體角色、情緒角色、身體疼痛、心理健康、活力、總體健康、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操作技術、病房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腦卒中患者病情較重,救治成功后,會留下不同程度地神經功能障礙,如知覺、語言等,而構音障礙屬于腦卒中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為腦卒中伴構音障礙患者開展早期康復性護理,通過心理護理指導,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提高護理與治療配合度,提高康復進程;在呼吸訓練中,加強呼出氣控制,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發音;在發音器官訓練時,用感覺沖動、下頜運動等刺激,增強患者發音器官活動性;開展元音、輔音交替訓練,有助于患者掌握正確的發音概念,糾正錯音的分辨,有助于患者正確把握發音,促進聲門閉合。此外,積極鼓勵與安慰患者,與患者交流,幫助其建立康復信心。由此可知,通過早期康復性護理的介入,可對腦卒中伴構音障礙患者起到較好的訓練,提高護理效果的同時提高康復效果[10,11]。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伴構音障礙中,早期康復性護理應用,對提高康復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