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山西實體書店永濟有限公司
進入21 世紀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迎來了一系列新形式的經濟變革和文化體制改革,作為國家新聞產業鏈重要分銷商的實體書店,在經歷了教材發行要招標、政府采購教材先免費、教材循環利用等被提倡的一系列市場變革,競爭日益激烈,實體書店在財務管理方面實行的陳舊管理模式已經行不通了,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新模式,實體書店等傳統企業必須加強現金流量的分析與管理,制定積極的應對對策,以此促進實體書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經營模式改變、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實體書店的財務整體管理水平,已經無法適應這種嚴峻的變化。出現了存貨資金占用多、周轉速度慢,財務利息支付能力較弱,借款及還債償還能力差、保障債權人權益差等情況,高風險低報酬的特點已逐漸凸顯出來。而現金流量情況是非常重要的。現金流量是指在一定的會計期間內企業全部的現金及現 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綜合反映。全面地反映公司的盈余情況有利于管理者及時根據現狀,加強資金流轉,制定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管理策略,而現金流量管理成為這類傳統出版企業的重要財務管理模式,已成為必然的趨勢。
大多數實體書店都對各地中小學教材的進行批發,而這種交易的結算方式往往是托收承付,它是指交付貨物之后不會及時地支付全部的現金貨款,這樣形成應收賬款,交易的貨款還有很大一部分滯留在欠款上,但這樣會極大的減少現金流入企業,而造成企業賬面上有盈利的利潤,而銀行存款上卻是沒有收到,形成有利潤沒有現金。同時,經營者有操縱利潤的風險,為了眼前的利益而錯失企業發展的良機。而現金流量分析理論不會把所有的目光都只放在企業利潤上,而是從企業可流動資金的多少和獲取現金的能力來反映企業的盈虧狀況,從而分析企業的資產的盈利率,根據現狀做出及時的調整。
眾所周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我們目光短淺,把利益只是放在績效考核的利潤指標上,忽略現金流量的運營重要性,為了完成自己的銷售業績使用多樣的手段大量的投放廣告進行促銷,雖然可以帶來短期內賬面利潤的大幅增長,但長期這樣推行,只會大大降低客戶與企業之間的信任與理解,使經營者對企業的盈利狀況和經營狀況,沒有一個全面而客觀的了解,在需要運營資金和償還債務時,難以彌補缺口,從而為企業的經營帶來極大的風險。而現金流量分析則可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它可以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償還債務能力的大小和流動資金的多少,從而增加企業資產的利用率,創造真正的企業利潤。
在大多數實體書店現有的運營模式中,管理層都忽略了現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將思維仍然保留了傳統財務分析的習慣。在世界范圍內,我國的企業現金流管理仍然處于一個較弱的水平,仍然習慣用財務利潤的多少來衡量企業的經營狀況,在面臨一些特殊的危機情況時,會導致現金無法短期內迅速收回,資金鏈斷裂,企業的運營缺乏大量的流動資金,導致企業面臨經營困難,甚至破產的慘淡局面。在現金至尊的理念下,只有將現金握在手里才是王道的今天,沒有現金,我們將無法迎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任何機遇和挑戰。
對于心系企業發展的經營者來說,能夠做到開源節流的現金流量管理,則成為他們改變未來經營前景的一大重要決策,他們開始重視現金流量信息的分析,提前做好現金流量的規劃、預算,全面地掌握企業的利潤和現金收入的動態變化,從而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導向,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現金流入流出的規律。
在實體書店的發展籌資過程中,如果背負較少的債務會影響企業發展的進程,限制企業的規模,如果背負的企業債務較多,還債過程中的風險又比較大,因此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要在能夠滿足企業的運營發展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擁有一筆可流轉、可運籌的現金則至關重要。而增加現金流量恰恰能滿足公司的需要,便于打破行業壟斷下激烈的競爭,從而有效管理公司的財務狀況,還有利于經營者將目光投放到現金流量管理上來,制定企業發展的未來規劃,改變傳統的新聞出版業單一的經營模式,加快資金流轉、加速利潤變現,從而提高這類企業的盈利能力。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有時管理部門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或者是被眼前短暫的利益所蒙蔽,會濫用資產減值、會計估計和資產使用年限等新會計政策,使其財務報表達到國家或企業的相關要求,造成虛盈實虧的企業財務賬面。而有效的企業現金流量分析,可以控制現金流入和流出情況,以此打破這種假大空的局面,督促企業的決策者注重現金流量,有意識地將企業財務管理將現金流量與企業利潤有機結合,從而預測未來的發展狀況,制定對企業有利的發展對策。
總之,增強現金流量管理意識,強化現金流量分析和運用,實體書店將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效規避風險、統籌資金使用,開源節流,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