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娜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
教育事業協同發展、人才供需平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占據重要的戰略地位,現如今京津冀地區教育事業協同發展進程中面臨諸多困境,主要源自在數量、結構與質量等層面,供給側所提供的教育服務、資源和需求側對于教育的需求存在失衡顯現,從而產生相對嚴峻的供需沖突與矛盾,對京津冀地區高職人才供需平衡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若想解決該問題,應針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實施供給側改革,在整體層次把教育服務、資源在京津冀地區進行內部重構和調節,調節供給架構、提升供給有效性,在運行機制方面促進生成多元化、可選擇與豐富性的供給側架構,建設布局科學、優勢互補以及資源共享的區域人才培養模式。
因各地方政府與部分職能部門對于京津冀地區高職人才培育和需求層面欠缺整體性認知,導致京津冀地區在高職人才培育層面有所偏差,對京津冀地區優質教育事業協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以高職教育事業為例,我國京津冀地區的職業教育應充分為京津冀城市特殊功能定位而服務。但是,就近年來京津冀地區高職院校專業實際招生目錄而言,京津冀地區在職業教育類專業學生招收方面,普遍存在著重招收理工科學生的問題,并且天津和河北兩地存在招生專業交叉與重合等現象。除此之外,京津冀地區學科專業架構并未充分順應區域產業架構,缺乏與相應產業、企業深度合作的力度,不但無法為區域經濟提供優質服務,而且也會導致學生群體就業面臨較大壓力、負擔,并未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環境下建構錯位發展與優勢互補的高職人才發展格局。
一般來說,教育資源是教育活動開展的基礎與前提條件,是各區域學校辦學發展的關鍵前提,亦是評價該區域學校辦學發展水準的重要指標。優質人才培養資源指的是對于人才培養工作發揮促進、提升作用的資源。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中,優質的人才培養資源供給不足,對京津冀區域產業、經濟發展均會造成阻礙。一方面,就京津冀地區高職發展現狀而言,優質的人才培養資源在這三個區域中存在顯著的分布失衡問題。天津與北京兩地教育發展水平始終在全國范圍內名列前茅,但河北省卻處在中下發展水平,甚至明顯低于北京教育水平。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河北省人才培養資源處在劣勢,因此亟須供給更優質的人才培養資源。另一方面,因北京和天津兩地內部人才培養資源分配失衡,導致優質人才培養資源供給不足。所以,向河北省供給的人才培養資源也十分有限,難以建設京津冀人才培養資源平衡發展的格局。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人才培養工作的協同發展,能夠有效促進京津冀地區高職教育實現一體化發展,擺脫以往封閉化的區域高職育人體制,切實解決以往人才培養工作低效和同質化的問題。以京津冀地區高職教育而言,探索為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而服務的育人模式,需要高職院校以京津冀城市功能定位、區域人才需求以及產業架構為基準,明確自身教育辦學定位,進而創建資源共享、共建平臺,落實科研資源和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從而實現人才供給側改革。京津冀區域應對本地高職科研資源加以有效整合,為各區域院校協同發展供給實踐平臺,以高職科研成果為依托,實施京津冀三地科研數據庫建設工作,并面向三個地區的高職院校內部人士全面開放,便于師生應用,進而加強高職人才科研水平與創新水平,使其可真正為區域發展提供服務。
現階段,人才培養資源供給失衡問題是阻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因素。若想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應構建資源共享機制,真正促進京津冀高職人才培養一體化發展。一方面,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落實優質人才培養資源共建共享,完善建設教學資源庫、教育工作者培訓中心以及文獻資源庫等。另一方面,構建教師培訓中心,定期面向區域高職院校教師提供專題講座與進修機會,選派優秀高職教師參與政府及學校等機關單位開展研修和訪學活動。與此同時,還可借助組織委托培養與訂單培養等人才培育模式,實現京津冀地區資源與人才的供需平衡,進而塑造優質的資源共享、共建環境。
綜上所述,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區域經濟與教育發展均獲得一定成就。在此環境下,如何實現高職人才供給側創新,落實京津冀區域人才供需平衡,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應著重思考的問題。因此,京津冀地區相關主體應改革人才培育體制,構建資源共享機制,充分對接市場需求,實現資源供需平衡,建立人才供需平衡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