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萌 遼寧歌劇院(遼寧交響樂團)
了解一件事物需要首先探求它的起源。根據史學家以及藝術學家的研究表明,舞蹈是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在人類語言和文字還未形成的時期,人們常常用一些動作和姿態乃至表情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完成交流。
有學者認為,舞蹈與宗教信仰息息相關,原始人類由于分不清主客觀之間的界限,試圖用舞蹈完成巫術活動。也有不少學者認為舞蹈是人類完成生存需要,試圖用對自然、野獸的模仿,表達激越的情感,進而完成擇偶情愛等一些目的。
雖然以上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都不是十分的全面和完整。筆者認為,舞蹈和其他社會行為一樣,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自然社會現象。事物的構成絕非單一,而是有著多種元素。是人類在生存發展以及勞動實踐中,通過對生產狩獵,近身搏斗,自然景色,宗教祭祀,圖騰崇拜等啟發下,和燕園詩歌結合在一起的,用來表達自身情感,內心沖動需要的,最早的人類的一種藝術形式。
根據舞蹈的作用和目的區分: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生活舞蹈習俗,社交舞蹈,體育舞蹈和教育舞蹈。根據舞蹈的表現形式和特點區分: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祖武歌舞,歌舞劇,舞劇等等。
1.古典的芭蕾舞
芭蕾一詞源于法語“ballet”,是以腿和腳為運動部位的動作總稱,意為跳或跳舞。為了完成古希臘詩歌音樂和舞蹈融于一體的戲劇理想,法國宮廷的舞蹈大師們,高度提煉加工劇場舞蹈特色,融合了舞蹈動作面目表情,因為伴奏戲劇服裝文學臺本,舞臺燈光,布景乃至啞劇手勢等為一體的綜合舞劇形式。
古典芭蕾起源于意大利,發展于法國宮廷時代,興盛于俄羅斯。長達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古典芭蕾對“開” “繃” “直”“長”的嚴格要求。因此,在訓練當中,初學者需要注意大腿到腳部的外開訓練,打開膝蓋。站立時也需要挺胸抬頭雙肩打開,保持頭部,頸部軀干以及腿部的直立向上,給人一種整體高貴典雅的感覺。其中的“繃”和“長”也絕非簡單的繃腳,而是要求舞蹈者在做一系列動作時,腿也需要繃緊,尤其是大腿內側的肌肉。在做動作時,要充分將舞蹈動作做活,使其更加有延伸感。
2.中國的古典舞
古典舞是指在民族民間的舞蹈基礎上,經過不斷的發展演變,流傳下來具有一定典范意義和古典風格的舞蹈。在古典舞的學習當中,舞者需要不斷領會舞蹈,整體身韻以及身段的練習,做好扎實的基本功訓練。
古典舞中跳的訓練,包括大跳,小跳和中跳。要針對不同跳的特點,加強腳部肌肉的訓練,跳出韻味,跳出氣勢,但同時也要注意好落地后的緩沖,避免對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對于轉的訓練,首先需要加強立的訓練。只有立穩了,才能保持轉時的平衡。
3.中國的民族舞
民族舞蹈的精髓是民族特色,它廣泛流傳于民間,在民俗文化的制約影響下,雖是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并且以自娛為主要目的的舞蹈形式。雖然不同民族的舞蹈各具特色,但總體都有著樸實無華,形式多樣的特點,也是其他各舞種專業創作不可或缺的靈感來源。
跳好民族舞,首先需要對該民族文化做深入的了解。我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載歌載舞的傳統,例如,被人們熟知的,蒙古舞,藏族舞,傣族舞,維吾爾族舞等。其中的舞蹈道具也是十分多樣,分別有手絹面具一股花綢扇子等。在訓練時需要抓住這些民族舞蹈的神韻和步伐特點,用最具特色的民族氣勢詮釋好民族舞蹈。
舞蹈種類繁多,發展歷史悠久。在當下的舞蹈藝術更是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舞蹈學習者和從業者也是越來越多,優秀作品不斷涌現。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者的成功絕非一朝一夕。要想要學好舞蹈,跳好舞蹈,成為一名合格的舞者,僅憑熱愛是不夠的,還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鞏固舞蹈基礎,學習更多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充分了解自己所學舞種特色及文化內涵,做好作品分析。相信未來,在我們每一位舞蹈從業者的努力下,我國的舞蹈事業可以有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