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媛 鄭囡囡 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齊魯頻道
一般來說,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發布信息之前需要歷經一系列的復雜流程,而新聞信息的傳播講究的就是真實性和時效性,前者是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始終堅持的宗旨,為了發布真實完整的新聞信息,工作人員會對信息進行細致審核和深度加工,相關工作耗費的時間是比較長的,當節目播出后人們可能已經從其他途徑處獲悉了事件的原委,不愿意繼續浪費時間觀看節目,使得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收視率一再下降,市場競爭力遭到了極大的削弱。
以往在新聞信息的獲取上主要是通過采訪的形式,工作人員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信息采集后也要經由整理、加工、審核等程序才能發布,新聞信息的時效性不強,與受眾的信息需求有著不小的差距。再加上新聞內容反映的是被采訪者的觀點,未免過于單調,不少受眾都覺得節目十分枯燥乏味,將會影響到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好感度,倘若不能積極實施革新,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將會陷入困境。
長期以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信息傳輸都是單向模式,受眾只是信息的接收者,缺乏表達自己觀點、且能夠被廣播電視臺獲知的渠道,雙方的互動交流極為匱乏,廣播電視臺的創新動力不足,制作的新聞節目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固定單一,難以吸引觀眾的目光。與此同時,受眾在節目中的參與度不高,會大大影響到他們對節目的忠誠度,極有可能會轉而投向新媒體平臺獲取新聞信息,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將在新媒體時代下舉步維艱。
為了推進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首要前提是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新時代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生存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傳統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已經不再適用,唯有加強改革和創新才是長久發展之策。此舉能夠讓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得以增強,在更加廣闊的平臺上傳播信息,給受眾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樣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就會在競爭中占據先機,與新媒體的融合也會更加緊密,在大眾心中留下完美的形象。另外,還要明確的是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發展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以防范和規避風險,為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融合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互聯網平臺上有著海量的數據資源,倘若能夠將這些資源予以合理應用,將會極大的豐富新聞內容,為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增色不少,節目對于受眾的吸引力會明顯增強,有利于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融合發展。為了牢牢吸引受眾的目光,在設計新聞內容時應該重視加強與受眾現實生活的有機融合,通過市場調研分析以及與受眾的互動,掌握當前受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運用多元化渠道將與受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新聞呈現出來,引用一些網絡元素和流行元素,可以使新聞內容更具吸引力。在新聞標題上也要在保持信息真實性的前提下運用夸張手法,博得受眾的矚目,受眾就會點擊進來耐心觀看新聞,賦予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網絡化、智能化的特征,加快了其融合發展的腳步。
與受眾進行密切的交流和互動是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打敗新媒體,成為大眾寵兒的新途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或QQ等社交平臺與受眾進行在線交流,讓受眾針對當前節目提出建議和要求,并反饋自身對節目內容的看法,提高受眾的節目參與度。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充分了解到了受眾對節目的喜好,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改進節目內容和形式,制作質量精良的節目面向大眾,得到他們的高度認可。譬如說,在報道新聞信息時,記者可以采取現場直播的方式,在線回答受眾的問題,借助時下流行的微視、抖音和快手等直播平臺,即可實現記者和受眾之間的實時互動,新聞傳播形式發生了極大的變革。
首先,在新媒體影響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想要得到發展就要創新新聞傳播方法與傳播途徑,不積極進行創新就會使其發展限制在框架內,不利于未來行業發展,想要提高信息傳播效率,相關媒體工作人員就要提升受眾數量,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寬信息傳播途徑。
其次,改變新聞形式,新媒體影響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在創新傳播途徑基礎上創新新聞形式,對于受眾感興趣新聞內容要采取措施吸引受眾保持興趣,對難以吸引受眾的新聞內容可以通過改變新聞形式融入更多信息元素,來激發受眾的興趣,例如:合理增加民生話題,或者結合受眾當地文化、風俗等創新新聞形式,提高民眾對新聞的關注度。
為了科學、全面地運用新媒體手段,傳統媒體經營單位需要引用專業技術人才,保證新聞編輯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對社會上各種新聞事件具有敏感的感知能力。因此,在人才選拔和招聘過程的前期,要對其專業素質和技術實力進行嚴格考核,確保有能力的員工進入崗位;在后期工作中,結合崗位能力要求,對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不斷更新各自的知識儲備。最后,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媒體自身的文化建設。單位應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相關的團體活動,使員工在活動中接受文化的影響,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團結精神。
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傳統廣播電視行業被迫進行戰略轉型,這一轉型對傳統媒體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通過與新媒體的融合可以提高信息傳播速度,擴展傳播范圍,保障信息的準確性,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可以充分發揮兩者優勢,更好的為受眾提供多樣化廣播節目、電視內容等,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提供更好的媒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