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青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目前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就業崗位實際需求之間仍有不小的差距,酒店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成本進行后續補充培養。出現此種問題的根源在于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存在缺位,專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未能與酒店實際崗位需求無縫對接。同時,職業能力是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因此,開展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勢在必行。
基于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性及綜合性特點,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意識到酒店管理專業知識的繁雜性特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及音頻資源等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酒店管理流程,使酒店管理專業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教師應積極吸納先進的教學理念,依托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創新教學模式,將行業前沿的信息及時傳輸給學生,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大多數高職院校旅游酒店管理專業采取的都是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養方式。這種人才培養方式的應用不僅有助于學生職業意識的盡快形成,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頂崗實習的穩定性。大多數責任心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都會將其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頂崗實習緊密結合在一起。在不斷總結日常工作經驗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其后期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而責任心和事業心是旅游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職業意識和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酒店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在信息技術平臺的支持下,酒店的持久運營依賴于系統的信息化管理。當前,5G的推廣將會給智慧酒店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因此,智慧酒店相關系統的實踐操作要求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應堅持與時俱進,要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系統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基本目標。同時,要加大對酒店管理系統及軟件的開發和引進。教師課堂教內容也應集中體現酒店管理軟件及系統的優越性,讓學生充分了解相關酒店管理流程和軟件操作方法。在課堂上通過創設真實的酒店管理情境,引導學生掌握客戶管理及房間管理等基本實踐操作流程,為學生的后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2+N”一體化職業技能培養要落到實處,離不開一支復合型專業化的教師團隊。復合型專業教師應該具備駕馭1+X 證書的專業教學能力;能夠將“X”中的技術知識、技術標準和實操規范和課程有機整合,開發和制訂新課程標準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能夠良好溝通,在實踐中能有效調動企業人脈資源合作開發課程資源。同時,要積極打造多元組合雙師團隊和多師素質結構團隊,加強混編雙師素質結構教學團隊建設,推進校企教師優化組合;挖掘非專業教師、輔導員以及管理人員的技術、技能潛能,調動全體人員在1+X 證書試點中形成合力的積極性。
學生職業意識和素養的培養,并不是完成一份作業、一場考試就能實現的,而是要在實操過程中逐步養成的。這就要求學校在實訓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必須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工作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將其所掌握的酒店管理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從而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穩步提高。比如:在開展酒店前廳接待的工作時,首先對接待人員的儀容儀表進行嚴格的規范,同時在工作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每一位進入酒店走向前臺的客人,并根據客人的需要為其提供優質的服務。
可以通過行業認知學習、教學參觀等環節觀摩體驗酒店,邀請酒店一線的經營管理者、行家里手參與教學與座談,讓學生具有初步的職業定位和規劃,培養學生對酒店行業的熱愛;綜合運用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發揮校外實習基地(酒店)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在專業課教學中邀請企業兼職教師參與教學,彌補校內專職教師實踐經驗不足、與行業脫節等缺陷;通過先進機制的引入加強與國際一流酒店管理集團合作,從而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并拓寬學生實習及就業渠道。
教學效果的提升依賴于教師課程設計的創新。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并整合成微課程,投放至網絡平臺以供學生自主學習。微課程的設計要求教師保證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及完整性。教師基于問題導向進行課程任務和課程目標設置,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真實模擬體驗酒店管理的流程。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動畫視頻音頻讓學生直觀地觀察理解相關知識及酒店管理系統操作流程,有效運用情景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視頻拍攝和剪輯,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另外,所有的專業課程設計都要注重關聯性及連貫性。
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學生這三方面職業能力的培養。第一,重視學生剛入學時的職業認知教育,邀請企業專家、優秀畢業生來校講學,并組織學生到國際連鎖品牌酒店開展認知見習,讓學生在入學之初即能較為深入地了解酒店職業的概況和特點,初步樹立對酒店職業的認同;第二,要求專業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與職業責任、職業道德有關的內容,這方面可以和課程思政教育相結合。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職業體驗和勞動實踐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專業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多途徑培養學生的勤奮進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