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紅 上海康舒特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能源、環保等問題日益突出,建筑業發展受到很大挑戰。我國建筑業勞動力價格優勢逐漸消失,開發商要求工期不斷縮短,工程管理難度加大,限制建筑業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勞動力成本持續增加,建筑工業化是解決勞動力成本上漲的有效途徑。政府陸續出臺有關裝配式建筑政策,裝配式建筑成為建筑生產主要模式。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推廣要加強技術管理創新,EPC總包模式引入裝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從項目生命周期出發,實現EPC總包模式在裝配式建筑項目的有效應用,有效優化管理模式,實現建筑業綠色發展。
EPC模式包含設計、建造,采購模式,采購由建材采購和建筑設備采購與建筑方案引進組成。業主與承包商是相互制約的關系,EPC總包商與業主簽訂合同,對項目合同中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全過程承包,要依照合同約定對承包工程質量安全等向業主負責[1]。EPC模式是近年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主要模式,應用典型領域有港口建設、能源工程等。我國EPC總包比例逐年增加。
裝配式建筑特點是實現工程預制施工模式,設計到制作構件,再到運輸拼接形成建筑的建造模式。當前我國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預制建筑構件是裝配式建筑的要素,裝配式建筑具有很多優勢,包括綠色環保、節約人工資源、符合市場需求,縮短工程工期等,滿足廣大業主的要求。裝配式建筑最早出現在發達國家,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根據使用材料不同,裝配式建筑分為混凝土結構,鋼結構與木結構。裝配式木結構建筑主體結構是木結構構件,裝配式木結構建筑特點是計算機輔助制造,現場施工轉移到工廠生產,滿足嚴格的質量認證管理要求。
隨著我國建筑業大力發展,建筑業出現許多問題需要整改優化。裝配式建筑項目中,預制裝配率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問題。建造中的部品部件按工業化模式制造,導致建筑整體裝配效果不理想。裝配式建筑應用存在許多問題,工程項目采用傳統承包模式,各參與方負責規劃設計與施工安裝,施工質量參差不齊[2]。裝配式建筑行業效率低,由于設計前期未充分考慮細節問題造成施工浪費,部件設計誤差過大,業主無法統一協調參建單位沖突增加內耗,降低工程質量等。
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起步較晚,50年代開始建筑工業化,建筑業興起大板結構等裝配式建筑體系。改革開放后裝配式建筑迅速發展,在從業人員努力下,裝配式建筑得到快速發展。目前裝配式建筑項目管理主要模式包括PMC模式,DBB模式等。一些專家認為裝配式建筑成本高于傳統建筑,從而制約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有專家認為裝配式建筑具有獨特優勢,應積極優化裝配式建筑高質量工業化構件制作。裝配式建筑運營模式是通過整合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展示裝配式建筑行業上下游要點,是國內外專家積極研究的方向。裝配式建筑應統籌規劃,EPC模式是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較好模式。
EPC工程總包模式是推進裝配式建筑一體化,系統性管理的重要途徑,將工程建設過程聯結為一體化完整產業鏈。裝配式項目管理中應用EPC模式有利于實現工程建造組織化,降低工程建造成本,縮短工程建設周期,實現技術集成應用與創新。
裝配式建筑項目管理應用EPC模式實現工程建造組織化,體現在激活工程總包方統籌能力,明確工程建設單位職責定位,推進工程設計制造無縫對接。裝配式建筑是系統工程,需要系統化工程管理模式匹配[3]。EPC模式中能系統性分析項目建設工程內容,包括工程組織策劃等。EPC工程總包優勢是系統性管理,設計階段統籌分析建筑結構機電等子系統制造環節,各階段與管理信息前置化,設計出模數化協調,精細化預留預埋的系統性建筑產品,滿足系統化設計制造要求。ECP模式應用于裝配式建筑項目管理,有利于推進系統化技術策劃,發揮設計主導作用。EPC總包模式明確工程建設主體責任,促進技術與管理融合,建立系統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裝配式建筑發展存在造價成本高,相關標準規范缺失,協調控制不到位等問題。裝配式建筑應用EPC總包模式問題包括信息化管理不足,項目管理經驗缺失等。隨著建筑業日益規范,EPC模式成為建筑商重要合作模式,承包商注重各方面細節,如建筑物規劃設計方案,周轉設備材料等,提高承包商成本。承包商為吸引業主需要加強招標書設計,提高業主招標率但減少選擇性。EPC模式下業主與承包商達成協議,合同條款清晰降低業主的風險,但由于裝配式建筑處于發展階段,合同存在很多漏洞。EPC模式下承包商風險較大,競標承包商少會提高業主投資成本。
EPC總包管理模式是建筑單位給出明確工程要求,實施施工管理,廣泛應用于裝配式建筑項目中。項目合同乙方工作涵蓋建筑項目設計施工等方面,承擔實時跟進項目質量費用等方面信息,合同管理、質量管理等構成EPC模式工作板塊,業主、總包商與供應商等主體承擔EPC總包下的裝配管理工作,承包商可依據建筑項目復雜度等情況決定分包下級建設隊伍工程量。承包商借助BIM技術平臺構建合作主體關系,為高質量工程竣工奠定基礎。
新建模式要考慮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充分發揮傳統EPC總包模式的優勢。基于BIM系統對項目信息化管理,從進度、費用及風險管理等方面研究。將BIM技術與EPC工程管理計劃結合,業主需要與承包商達成BIM工程實施協定,承包商安排對口的BIM技術團隊,包括數據庫團隊等。優化設計旨在明確建造施工隊伍,室內裝飾等。施工組織設計要用施工圖深化設計模型,進行施工過程模擬優化,重難點施工方案模擬優化。BIM技術數據庫數據能提供建筑項目成本核算,建筑流程等數據支持。BIM技術能將完成的建筑工程流程數據歸納到數據庫,形成精準的BIM建筑工程模型。
裝配式建筑工程EPC模式下項目管理涉及質量安全等方面內容,質量控制要強化原材料工程質量;進度控制要通過合理安排交叉作業,協調與施工進度有關工作;安全管理方面要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監控,成本方面利用BIM技術在事前規避錯誤,對成本超支進行預警。BIM技術裝配式施工管理,要添加施工相關數據進行施工管理。通過BIM技術將裝配式工程常見問題匯總,裝配式建筑EPC項目管理中可以添加相關信息,協助管理平臺直觀傳遞問題信息。要加強BIM技術在監管中的作用,利用BIM技術建立管理人員,監管人員等多個主體信息交流平臺,對進度有效控制,管理者掌握裝配式建筑項目節點,對裝配式建筑重難點實現預先計劃。
裝配式建筑項目實施EPC總包模式,負責完成合同簽訂的業主是主要參與主體,由于裝配式建筑項目特點,總包依據業主方給出投資意向,考慮自身專業水平等因素,將項目部分工作交給分包商協助完成。建筑項目總包商由業主方招標行為確定,彼此合作關系在簽訂承包合同后生效。業主方需意識到建筑項目特點,包括施工流程規范性等方面,需要對參與競標活動承包企業開展考評,涉及工程設計、風險承擔等諸多施工環節等方面能力。總包商需要根據業主方要求設計施工方案,開展一系列生產施工等工作。項目施工建設中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介入,需要全過程跟蹤項目各個環節,依法開展后續監管工作。
本文對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傳統裝配式建筑項目管理中的問題,闡述裝配式建筑項目EPC總包模式的優勢,提出應用EPC總包模式管理裝配式建筑的思路方法。EPC總包模式主要優點是降低建造成本,有效轉移風險,但EPC總包模式存在對合同管理要求高,招投標過程復雜等局限性。構建裝配式工程項目EPC模式,使得設計施工更加緊密。裝配式建筑項目應用EPC模式為業主提出投資目標,運用BIM技術可以在設計施工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實現合同關系,質量管理等方面在設計施工各階段的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