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蕊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一帶一路”的實施,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大。由于中國企業投資目標國主要分布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匯率波動相對更大,因此,外匯風險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一個最主要風險,特別是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和中美關系惡化等高風險事件的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外部市場不穩定因素大大增加,匯率波動增大,這為海外投資、外債等外匯敞口較大的企業帶來較大的外匯風險。面對這些風險,企業需要在匯率波動可能產生的收益和損失之間謀求平衡,減少匯率波動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這就是外匯風險管理。本文主要從企業財務策略的角度出發,對企業外匯風險管理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
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外匯風險的管理,也在實踐層面積累了一些很好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管理效果,但總體上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很多中國企業對外匯風險缺乏整體的認識,對外匯風險的管控工具缺乏了解,匯率風險敞口對沖比例較低,在市場價格波動中隨波逐流,被動承受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許多中國企業內部缺少完善的外匯風險管控體系,導致外匯風險管理工作難以實施,另外,外匯風險管理方面因缺少規范性和標準,也制約了外匯風險管理的效益。
一些中國企業在外匯風險管理方面存在“賭博投機”心態,甚至利用外匯衍生品謀取收益或從事套利活動,嚴重偏離主業。
首先,進行外匯風險識別。通過問卷調查、財務管理報表、審查組織相關的文件來確定外匯風險的不確定性和不同風險敞口。
其次,外匯風險評估。利用各種概率計算方法來測算外匯風險發生的概率,分析不同風險敞口,確定需要優先管理的風險敞口,比較并選擇最優風險管理方案。
最后,外匯風險控制。通過樹立匯率管理目標、制定操作流程和套保比例、建立交易對手庫和詢價制度、初步操作評估、普遍推廣使用等來控制外匯風險。
1.建立企業外匯風險管控體系。要將企業戰略方向作為外匯風險管控體系搭建的出發點,要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和國際化戰略,明晰管理原則、管理目標、風險偏好,確定外匯風險管理的定位、策略和手段。同時要將外匯風險管理納入集團現行財務風險管控體系,確立管控模式、組織架構、職責劃分、授權制度等,從而為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目標的有效落地提供保障。
2.實行外匯風險的集中統一管理。企業對外匯風險要采取集中統一管理模式,包括統一的風險敞口認定辦法、統一的外匯頭寸管理、統一的保值策略、統一的業務流程規范、統一的監測與報告等內容,同時要加強金融、財務、稅務等部門及時有效的信息協同,需要結合企業的資金計劃乃至經營計劃進行事前謀劃。外匯風險集中管理要實行專業化的管理流程,要對外匯敞口識別與歸集、風險計量、保值業務、風險控制與報告流程進行有效分工和設計,構建套期保值等外匯風險管控業務流程。
3.采取多樣化的風險應對措施。一是業務避險,要對企業的各項業務進行全面考慮,確定自然對沖相關板塊,進行跨業務敞口對沖,要用多樣化的投資來分散和降低風險;二是融資避險,就是選擇合適的貨幣種類進行債務融資;三是市場避險,以市場中提供的金融衍生產品作為工具,為剩余頭寸對沖風險。以上三種措施各有優劣,業務避險的投入成本相對較低,融資避險雖然是中、長期對沖策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其本身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市場避險則能夠較好地應對短期的匯率波動,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針對性,所以實際操作中需要采取組合拳的方式,以實現效益最大化。
4.強化外匯風險內部控制。強化內控執行,防范操作風險是外匯風險管理的基本要求。強化企業外匯風險內部控制重點包括:(1)在衍生工具選擇上,企業應制定統一的規范,并對期限予以限定,要優先選擇對沖效果充分、可清晰計量、流動性好、自身具備估值能力的金融衍生工具;(2)在合規及限額上,需對交易對手限額、單筆頭寸限額、敞口限額、交易價格偏離限額、執行偏差限額等問題制定相應規范;(3)在交易管理上,需對交易詢價、交易條件、交易確認、單證交接、交易臺賬、交易復核、風險敞口監控等制定相應細則,落實到具體崗位職責;(4)在風險報告體系上,需對日報告、月報告、季報告、年報告、應急報告的內容進行統一規范,并且制定清晰的匯報路線;(5)在應急機制上,要制定應急預案,對可能各種風險情形(如越權操作或操作失誤、交易對手流動性危機、市場突發變化等)采取及時有效措施。
綜上所述,企業應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市場環境,要將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控體系和制度作為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的核心策略,在財務管理上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原則,在堅持集中統一管理的基礎上,根據市場變化采取多樣化措施,以科學和專業化的風險管理操作和流程,實現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的效益最大化。